【摘要】本文從房屋建筑的大體積混凝土的概述出發,系統闡述了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中容易出現的問題,接著研究了房屋建筑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技術。
【關鍵詞】房屋建筑,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
一、房屋建筑房屋建筑的大體積混凝土的概述
1、大體積混凝土構造的主要原則
(一)、保溫原則
在房屋建筑過程中,尤其是大面積混凝土施工,一是要了解澆筑塊體時的具體溫度,認真驗算溫度的應力與收縮應力,形成準確的內外溫差、升溫峰值、速度指標等等。二是要注重對原材料的選用。在材料的選用上,注意保溫措施、混凝土的拌制、溫度檢測等多方面的因素。三是注意應用模板,使用木模板或者鋼模板、鋼木混合模板,并實行具體的溫控措施。
(二)、合理配備
在大體積的混凝土施工中,要進行規范設計,既要符合工藝設計特點,也要注重各方面的配備。尤其是在基礎鋼筋的配備方面,應從基礎承受力的要求出發,對鋼筋溫度進行有效控制。在箱體基礎上,不適宜設置溫度伸縮縫以及沉降縫、豎向施工縫,進行施工的整體考慮。
2、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要求
(一)、降低混凝土的絕熱升溫
在遵循上述基本原則的前提下,還要考慮各方面的要求,降低混凝土的絕熱升溫。適當提高混凝土凝結的時間,防止產生溫度裂縫等問題。在設計時,注重確保混凝土的強度,適當提高骨料以及摻合料的配比用量,在對相關的水化熱進行測量的同時,降低單方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配比,減少造成裂縫的可能性。
(二)、注意配比設計的整體性
在混凝土的配比設計上,應根據實際施工進行安排,在滿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適當考慮一些客觀的因素,譬如天氣、設備、運輸方式等等,在此基礎上,適當配備拌和用水的比例,以確保混凝土的穩定性能。在混凝土拌和之前,檢測現場砂石料中的含水量,為更好的配備提供數據。如果變動礦物摻合料的摻量時,必須要根據漿體體積法進行配比設計并進行調整,從而保證混凝土的質量。
二、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中容易出現的問題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之所以具有較高的難度,是因為其施工過程以及之后的施工質量很容易受到自身以及外界因素的影響,從而出現一系列的安全問題,影響建筑的整體質量和安全效果。大體積的混凝土是指混凝土結構實體最小尺寸在 1m 之上,或是水泥水化過程中釋放熱量能夠引起墻體表面裂縫的混凝土。
一般來說,高層建筑物和大型整板會經常用到大型混凝土。但是由于混凝土自身的脆弱性,以及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導致在大型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結構產生不同程度、不同范圍的裂縫相當普遍,嚴重的甚至會威脅整個建筑物的安全性。大型混凝土施工中裂縫的產生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結構方面、材料方面、施工方面以及外界環境方面。裂縫按照其產生原因的不同可以分為:塑性收縮裂縫、溫度裂縫、塑性沉降裂縫以及外加劑使用不當導致的裂縫。塑性收縮裂縫主要是由于在混凝土完全凝固之前,墻體表面的水分被快速蒸發導致的,特別是在高空現澆混凝土及炎熱季節陽光直射混凝土表面的情況下,塑像收縮裂縫會更加明顯。溫度裂縫是由于水泥水化使得混凝土內部升溫或者外界氣溫快速上升的情況導致的混凝土結構內外溫差過大,最終導致裂縫出現。塑像沉降裂縫是由于施工過程中混凝土配比不當導致的,混凝土配合比設計中粗骨料級配不連續、數量不夠以及水灰比不當等因素。
三、房屋建筑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
1、施工前的準備工作
萬事俱備是施工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與關鍵。所以在開始施工之前,一定要做足準備功課。要配齊工具,平鍬、尖鍬、鋁合金刮尺、耙子、白線、塔吊、水泵、掃把還有配電箱、平板振搗器、混凝土地泵插入式振搗器等。配備材料包括,骨料要巖石彈模低、線膨脹系數小、優級配的;水要有害物質少的;外加劑應有質量保證的。要檢修機器設備,為防止臨時停電停水,準備好人工攪拌和振搗用的工具。
2、混凝土的攪拌與澆筑
混凝土的攪拌時間、材料的投放量都有明確的規定。每槽大體積混凝土相對普通混凝土的攪拌時間要長,因為大體積混凝土摻雜了外加劑與粉煤灰,使用單方水泥量少,故攪拌時間應控制在30分鐘;材料(如粉煤灰、外加劑)投放需有專人管理,投放量要精確。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需進行層層施工,也就是完成一層后(從最底層開始),再澆筑下一層,當中要保證上一層混凝土仍處于初凝狀態,如此進行下去連續澆筑完工。此種方法一般適用于平面尺寸不大的結構,施工時需從短邊進行,沿長邊推進。此外在澆筑過程中使用插入振搗器及平板振搗器時,要注意先后順序,應先利用插入式振動器,然后再使用平板振搗器。使用平板振搗器振搗時,方向要講究,應橫向或縱向順著混凝土進行,方可省時省力。
3、混凝土溫度、濕度的控制
溫度對于混凝土的凝結強度與拉伸強度的作用強大,只有保持一定的溫度才能提高混凝土最大的拉伸強度,進而避免由于結構拉力與承受壓力不足導致裂縫的產生。因此,一定要做好大體積混凝土的溫度控制措施。一是我們可以從砂石材料的降溫方面下手,夏天時就應該注意防止陽光直射,或是對材料進行制冷處理與噴灑水霧、冰水攪拌等方法進行降溫。二是要做好混凝土澆筑完工后的保溫養護工作。混凝土結構的內、外都需降溫并要保持在不超過25攝氏度的溫差范圍內,以免由于拉伸強度不均勻致使裂縫出現。此外,還需定期定時量溫、控溫,根據具體的情況進行保溫養護工作。大體積混凝土的養護工作除了保溫,還要保濕。在混凝土仍處于凝結階段,但澆筑完工已達12個小時,這時就需要給混凝土灌水,以保持混凝土的濕度,如此方可保證水泥水化與硬化的成功,混凝土的伸縮強度也才能得以提高,裂縫才不會產生。在壓平混凝土表面后,采用灑水蓋塑料薄膜的方法,可以同時做好保溫與保濕的工作,但要注意分時間進行不同的養護工作,夜間要安全覆蓋住混凝土。
4、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技術流程
(一)、混凝土的攪拌
目前在我國混凝土攪拌主要采用二次投料的新工藝來進行的,其一改傳統的投料方法,先將水、水泥和砂進行攪拌,然后再投放石子進行攪拌,這種攪拌工藝有效的防止了泌水現象的發生,使混凝土的強度有所提高,同時在攪拌過程中使水向石子和水泥砂漿界面集中的情況得以有了有效的控制。
(二)、混凝土的運輸
目前在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中多采用商用混凝土,由于需要大量的混凝土,所以在混凝土制備中通常會加入吸水劑和泵送劑等添加劑,這一方面有效的降低了水化熱,同時也使水泥的用量得以減少,有效的改善了混凝土的性能。目前通常會采用泵送的方式為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入提供混凝土,有效的保證混凝土供應的及時性,使其澆筑質量和連續性有所保證。
(三)、混凝土的澆筑
通常在建筑施工中會利用混凝土泵澆筑來進行分層澆筑,這就需要分段、分條、分層的來進行,從而循序漸進的進行推進,一次到項,在澆筑過程中要利用振搗器進行振搗,保證振搗及時、到位。當澆筑后一至二個小時后要進行表面的抹壓處理,使混凝土在初期出現的裂縫進行閉合。
四、結束語
房屋建筑的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就必須以遵循施工的質量為原則,才能發揮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的作用,從而使房屋建筑更快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黃亮.房屋建筑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J].建筑技術,2012
[2]王磊.房屋建筑工程中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要求[J].技術與市場,2012
[3]向輝.芻議房屋建筑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J].科學之友,2011
[4]李華維.房屋建筑中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和技術[J].現代裝飾(理論),2012
[5]李晨,師磊.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問題淺析[J].建材世界,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