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建筑邊波支護工程項目的基礎施工之中,人工挖孔樁因為受到設計標準、機械、技術以及施工工藝的要求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由于受限于技術等客觀因素,導致人工挖孔樁存在很多不可避免的問題和弊端。特別是質量和安全問題是最不容忽視的。
【關鍵詞】人工挖孔樁 建筑邊波支護工程 施工技術
0.引言
分工挖孔是人工挖孔樁技術的主要形式,當形成樁孔后,將鋼筋籠安裝到樁孔的內部,然后澆注混凝土,最后成為樁基——建筑支撐結構。這個施工技術具有操作簡單,應用范圍廣泛,高安全性、良好的經濟效益等優勢,所以建筑工程施工人員對其廣泛青睞。
1.人工挖孔樁技術的優點
1.1.施工便捷,工程成本低
人工挖孔樁技術在施工時主要依靠施工人員進行操作,所以不需要太多的機械設備,通常在實踐中,只要使用輕量級工具、套筒以及護筒等,即可縮短施工時間,降低整體施工難度。同時在施工過程中,因為人員操作不需要運用大型機械設備,不需要進行塌孔、斷樁以及卡鉆等工序。在施工過程中,大型設備比較容易產生較多的安全問題。因此采用人工挖孔不僅能夠節省工程項目成本費用,同時降低了施工安全隱患的出現。
1.2.承載力高,承受力性能好
一般的樁孔采礦機械在使用過程中會產生更大的成本,同時潛在的更多的安全事故。采用人工挖孔樁技術,將減少安全問題,同時,一般人工挖孔樁的直徑都很大,能夠在應對承受力大的建筑工程時候發揮特別的作用。高承受力才能保障樁體上面施工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因為人工挖孔樁技術的自身結構特點從而整體提升了樁體地基抗震性,這樣就會減少沉降問題的出現,從而保障建筑的均勻受力。
2.人工挖孔樁施工中易出現的問題
2.1.地下水的問題
人工挖孔樁受地下水影響最大。當地下水位不高時,可采取單樁內的形式進行抽水;當地下水位較大時,則可采用多樁抽水法來降低地下水的水位;另外,如果樁設的深度不大時,可以考慮在場地的四周設置井點進行排水。
2.2.流沙層的問題
在人工挖孔樁進行開挖時,假如遇到粉砂或細砂層地質時,再加上地下水的作用,極其容易形成流砂,在嚴重時甚至會發生井漏,造成安全事故以及質量事故。因而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例如:在流砂量情況比較輕時,可以縮小所挖孔樁的深度,正常情況下是1米左右,可以將深度縮至0.3—0.5m,并隨時準備挖隨支護壁;在流砂量情況比較嚴重時,經常采用下護筒的方法,鋼護簡等同于鋼模板,以孔外徑作為直徑,可以分為4~6段的圓弧。
2.3.樁孔傾斜及樁頂位移偏差較大
在人工挖孔的施工過程中,應該嚴格的按圖定位,并且有復檢的制度。認真區分軸線樁與樁位樁的應用顏色。在開始人工挖孔前,圓環一定要用定位圈鋼筋來制作,有刻度的十字架放挖孔線,或在樁位外的位置定位龍門樁,必須用樁中心點安裝護壁模板來校正模板的位置,并且交由專人來負責。設計軸線與定位圈中心線偏差必須小于20毫米。在挖孔的過程中,應該隨時用線墜吊放中心線,如果發現偏差過大立即糾正,要求每次澆筑支護壁模板都需要進行吊線一次。在擴底時,應從孔中心點吊線放擴底中心樁。開挖進尺應該采用均勻環狀,以每次向四周擴散100毫米最為合適,以避免局部開挖過多而導致塌壁。在成孔完畢后,應立即進行檢查驗收,緊隨下一道工序,進行鋼筋籠吊放。另外,澆筑混凝土時要注意防止晾孔時間過長,造成塌孔;尤其是有滲水或雨季的情況下,晾孔不得過夜。
2.4.吊放鋼筋籠與澆筑混凝土配合不當
在成孔驗收之后,應該立即進行鋼筋籠吊放,當發現不夠標高時,應該測量孔深,清除孔底回落土、虛土。要選擇好吊放鋼筋籠的吊點位置,在吊立時,必須要保持均勻的速度慢起,如果起吊比較長的鋼筋籠,要實施加固措施,以防止變形。在遭遇卡籠時,要迅速的找出原因,解決問題并排除故障,再正常的放入。在鋼筋籠吊放之前,要處理超偏的混凝土護壁,以確保鋼筋籠能夠順利吊入。另外,要精準確切的計算混凝土的配合比,保證坍落度的均勻性。在混凝土之前澆筑,要放置孔口漏斗,并且再次測量孔內虛土的厚度。當擴底混凝土澆筑時,第一次應該澆灌到擴底部位的頂面,并立即驚喜振搗密實,尤其是在進行樁頂以下5米范圍以內的混凝土澆筑時,應隨時澆筑隨時振搗,每次澆搗高度應該小于1.5米。為了保證混凝土的澆筑質量,在滲量過大時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3.人工樁孔技術樁身質量控制以及整體安全控制技術措施
3.1.人工樁孔技術樁身質量控制
3.1.1.保證樁身混凝土的密實性
為了確保混凝土澆筑樁的密實度,采取分層振搗澆筑和串流筒下料的方法。而澆筑速度是重中之重,力求將樁身混凝土澆筑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砼的連續灌注不得中斷,尤其是在有地下壓力水情況下。最好能夠在短時間內集中足夠的混凝土并澆入,從而能夠以混凝土法人自身重量領先遏制水流滲入。對深度超過10m的樁身,可依靠混凝士自身的重量的壓力面及落差形成的沖擊力使其保持密實性。
3.1.2.防止孔壁滲水
孔壁滲流問題不容忽視,因為樁身混凝土澆灌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假如添加太多的水泥,會影響混凝土的質量,降低樁身混凝土的強度。所以在混凝土澆注前應采用防水密封材料以防泄漏。可以采用木楔打入出水量較大的孔,再用防水材料封閉周圍,或將泄水管嵌入集中漏水部分,安裝閥門,在開挖樁孔時打開閥門讓水得以流出,在澆筑樁身混凝土時再關閉閥門。
3.1.3.消除水的影響
要確保混凝土的密實性和均勻性,應該重點防止孔內積水而影響混凝土的密實性和配合比。在澆筑前要將孔內的積水抽干。要將逆流閥裝設在抽水的潛水泵上,以保證提出水泵時,使抽水管中的殘留水不會倒流入樁孔內。
3.2安全技術措施
3.2.1.孔中防毒措施
在地下特殊土層中,通常含有一些有毒氣體(例如CO),因此,在每次下孔之前都要對樁孔內的氣體進行檢測。當樁孔開挖的深度大于五米之后,需要給樁孔內送風。在巖層段進行爆破作業,在每次爆破之后通風時間都不得不少于25min,并且在散盡炮煙以及探測安全后才可下井作業。另外,需要選取雙回路電源的樁孔內的抽水及通風設備,以確保不斷電。
3.2.2.防護壁坍塌措施
在挖完每各部分的樁孔之后,需要立即澆筑支護壁,通常情況下在24h之后才可以將支護壁拆除,可以在護壁內加配適量的鋼筋,上下護壁應該有鋼筋拉結,以防止某段護壁出現淤泥、流砂而導致護壁由于自重而沉裂的現象。另外,上下護壁問搭接長度不少于50毫米。
3.2.3.孔口圍護措施
在孔口四周設置的混凝土護圈要比地面高出0.3m,并設置高出地面0.8m的圍欄圍護。及時的將所挖出渣土運至臨時堆土場。不得將工具放置在混凝土護圈上,更不能站人。所有施工人員必須戴安全帽才可以進行孔內作業;在不進行孔樁施工時,要采用鋼筋網片將孔口封閉,在孔樁開挖時,在距開挖面2.5m以上的位置要設置鋼筋網片,以避免落物傷人。
4.結束語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因為人工挖孔成樁技術具有經濟效益高、施工周期短、施工安全、施工簡便等應用優勢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我國的建筑業也隨之發展。所以,施工人員必須熟練掌握人工挖孔樁技術,并能夠有效的控制其施工質量,從而提高建筑工程的整體質量。
【參考文獻】
[1]曾良.淺談人工挖孔樁施工技術.[J].科技咨詢.2010.(23).
[2]曹濱.人工挖孔樁中流砂的防治方法及其應用.[J].電力勘測設計.2010.(2).
[3]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94)[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