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既有形態又有價值,前者體現審美性,后者體現實用性,兩者有著相輔相成的和諧關系,這就要求實際操作中兩個兼顧,平衡發展。本文結合實例分析闡述了如何實現二者的協調統一。
【關鍵詞】項目概況;協調統一;設計互補;結合體驗
前言
2007年在北京承辦奧運會的大背景下,為滿足北京城市發展的需要,北京市政府將城市北拓作為城市發展的方向,中國鐵建地產集團即在彼時取得該宗商業金融用地的土地開發權,同期取得的還有已交付業主使用的中國鐵建·國際城、中國鐵建·花語城和樂想匯三個住宅及公建配套項目,共計開發體量81萬平米。
中國鐵建廣場項目作為該宗地塊最后一期的開發項目,于2010年初開始啟動開發工作,得益于其緊鄰輕軌13號線北苑站的地理優勢,中國鐵建廣場采取了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一體化開發模式,打造以公共交通為中樞的大型城市綜合體項目,該項目業態涵蓋了商業綜合體、5A級寫字樓及SOHO辦公樓等多種產品,共計建筑面積38萬平米,旨在建設地標建筑并引領朝陽北部區域發展潮流,形成世界城市的建筑形象,打造中國鐵建地產集團的城市綜合體品牌。
筆者從中國鐵建廣場項目伊始便負責該項目的規劃設計工作,在前后四年多時間內,看著這個項目一步步從想法變成藍圖,從藍圖變成現實,過程中歷經了諸多的問題,從總體設計到建筑單體、室內裝修、園林景觀等單項設計都做了大量的反復推敲和修正工作,才展現出今天這樣的實體效果。
長期以來,設計上的建筑美學與建筑的實用性一直是存在矛盾之處的,本文將主要以中國鐵建廣場的設計過程為案例研究對象,分不同的設計環節闡述如何實現建筑美學與實用功能的協調統一,以期總結一些有益的經驗,與大家共享。
一、中國鐵建廣場項目概況
中國鐵建廣場是由中國鐵建地產集團在北京北傾力打造的新型城市綜合體項目,座落于北京亞奧核心板塊的北苑區域來廣營鄉清河營村,地處北五環顧家莊橋北1.5公里處,位于北苑東路和清河營南一街交口西南方向;用地東側為北苑東路,西側依次為公交樞紐用地、城鐵13號線北苑站,地塊北側至清河營南一街,南側為50米寬的城市綠地隔離帶。
項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地塊西側為城鐵13號線北苑站,通過城鐵可以一站換乘5號線、15號線,兩站換乘8號線、10號線。未來地塊西側還規劃有L4有軌電車站, 東側規劃地鐵天通苑線, 西側規劃的交通樞紐也將在“十二五”期間建成投入使用,便利的城市公共交通條件讓該項目成為北京北部區域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輻射天通苑、北苑、亞運村和望京地區超過100萬人口。
項目用地面積5802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38萬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積26萬平方米,由7棟高90米,層數為23-29層的辦公塔樓和一座獨立商業綜合體組成。商業綜合體層數6層,建筑面積9萬平米,擁有IMAX多廳影院、精品購物、餐飲、娛樂、休閑等業態的一站式購物中心;項目地下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由2萬平米的大型綜合超市和可停放2000輛車的停車場組成。
項目整體分兩期開發,一期含6棟SOHO辦公樓,二期含1棟5A級寫字樓和購物中心。目前項目一期6棟SOHO辦公樓工程施工基本結束,二期寫字樓與綜合型購物中心正在籌建中,本文重點論述一期工程。
二、總體規劃概念設計與各業態使用功能的統一
考慮到中國鐵建廣場項目位置的重要性和其特殊的地段,為充分發掘其商業價值以更好地為周邊的居民提供便捷、優質的服務,同時為北京北城市的發展樹立標桿,中國鐵建地產集團提出“高標準設計、高質量施工、高品質交付”的三大要求,2010年初,在對國外多家知名的設計院所進行全面考察和方案評比后,最終確定由蜚聲國際的英國威爾金森·艾爾建筑設計事務所和國內知名的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組成的聯合體擔綱項目的設計工作。
城市大型綜合體項目由于其所承擔的功能全面而復雜,涉及的專項設計類型繁多,因此對各專項設計進行全面統一的管理就成為項目設計管理的首要任務。筆者在兩個方面做了安排,一是依托強強聯合的國內外優秀的設計團隊,對地塊地理和人文屬性進行充分地研究和分析,挖掘項目的最大價值,以期碰撞出更好的設計靈感,以賦予項目更好的文化內涵,提升項目的藝術和精神價值。另一方面,通過筆者的組織協調,引導全項目的各專項設計院在設計初期就充分發掘規劃設計亮點貫穿融入到各專項設計中,打造項目獨特的可識別性,使得中國鐵建廣場的整體形象氣勢恢弘且獨具特色,具備周全完備的實用功能和與之協調的建筑美感。
中國鐵建廣場的概念規劃從城市交通樞紐入手,以TOD理論為基礎,分析交通核心周邊最便捷的建筑規劃和交通組織模式,以確定總體規劃功能布局形式,從項目總規上實現功能的完整落位。
總平面圖
商業綜合體布置在基地西北側,緊鄰地鐵站和公交樞紐,同時商業體量自西向東延伸,商業區戶外動線由西至東貫穿至北苑東路,并利用基地北側長邊作為商業前廣場和主展示面。在商業二層預留與規劃交通樞紐和東側天通苑地鐵線的接駁條件,目的是打造商業與交通樞紐之間的便捷聯系,最大限度地吸引公共交通人流量,以充分利用軌道交通客流來提升中國鐵建廣場商業綜合體的商業價值。
5A級寫字樓在基地北側沿清河營南一街布置,形成區域性地標;6座高層SOHO辦公樓布置在宗地的東北側和南側,與商業綜合體既有聯系又相對獨立,并通過地下室與商業全面連通。SOHO辦公樓布置在基地南側,享有南側大片城市綠化的同時,盡量遠離基地東北角的變電站,形成相對獨立、環境優美的辦公氛圍。連續高聳的塔樓界定了項目的南側邊界,與城市空間遙相呼應,展示了項目充滿生機的整體性。
設計師對商業綜合體的規劃理念結合了地塊西側不規則的形狀,其設計靈感來源于清澈溪流中純凈的卵石,商業、辦公等建筑猶如商業動線中的無價寶石,自西向東有序地串聯,清新、流暢且富有詩意,符合商業規劃的氛圍營造要求。購物中心柔和的自由曲線、極富動感的體態與寫字樓的方正形態形成鮮明對比,二者各具特色又相得益彰。在總體規劃上完美地實現了建筑美學與實用功能的協調統一。
總體規劃概念圖
三、SOHU辦公的立面視覺效果與建筑功能的完美結合
中國鐵建廣場一期6棟SOHO辦公樓的外立面設計以經典的“三段式”呈現,即把樓體立面分為上、中、下三個區段,用現代設計手法來體現古典主義的韻味。設師針對外立面對應的樓體內部不同的室內功能,通過對石材、玻璃、金屬板三種材質的綜合運用,利用其表皮間隔錯位組合突出了建筑肌理的表現力,從立面表現出獨特的建筑美。錯落有致的石材、金屬板多角度的變化,沿樓體豎向延伸,使得樓體充滿朝氣和活力,時尚而新穎;以兩層通高為一個單元的玻璃和石材幕墻組合,典雅大方,設計師將石材幕墻與玻璃幕墻充分拉開層次,顯得凹凸有致, 金屬鋁板的高光反射塑造出了豐富的光影效果。
本設計打破常規項目空調百葉在一條豎線上的呆板設計手法,讓功能所需的穿孔金屬板交錯地穿插于立面當中,巧妙地隱藏了空調主機的位置,讓建筑立面具有強烈的肌理感,并結合“卍”字紋的細節設計,使穿孔金屬板成為立面的點睛之筆。設計師在滿足建筑實用性的前提下,同時實現了建筑美學。
外幕墻系統采用源于“通風對流”原理開縫式體系,既實現建筑能耗的減少,又達到石材幕墻整潔的美觀要求。
施工現場照片
設計師在建筑外立面采用的錯落有致的設計手法、萬字文飾的穿孔板等獨特的設計語言, 在之后的室內公共區域的內裝設計中,都有巧妙的引用和表現,使得項目內、外部裝飾風格協調統一,極具延伸性。
公共區域室內施工現場照片
來自英國的國際建筑大師威爾金森先生,是中國鐵建廣場項目的主創建筑師,他非常善于將對中國東方文化的尊重用其個性化的建筑語言表達出來,廣州珠江新城西塔項目就顯示了他對中國大型公建項目的良好把控能力。此次在中國鐵建廣場項目設計中,威爾金森先生在立面設計上的金屬穿孔板設計,就巧妙地把中國古代傳統紋樣萬字紋“卍”運用到穿孔版的圖案里,成為一大亮點。如下圖:
金屬穿孔板實際照片和設計示意圖
萬字紋飾寫成“卍”,在梵文中意為“吉祥之所集”,佛教認為它是釋迦牟尼胸部所現的瑞相,有吉祥、萬福和萬壽之意。用“卍”字四端向外延伸組成的連鎖花紋常用來寓意綿長不斷和萬福萬壽不斷頭之意,又名“萬壽錦”。“卐”字或者“卐”字符的變體圖案多用于門傳花格及建筑紋飾,取“富貴不斷頭”的吉祥寓意。威爾金森先生借此寓意既賦予了中國鐵建廣場項目深厚的文化內涵,同時又體現了建筑外立面的時尚高雅感,在整體上極大地提升項目的藝術與文化價值。
四、景觀設計與人文關懷的和諧統一
中國鐵建廣場的景觀設計由美國艾喬雷安景觀設計事務所擔當。在延續了規劃設計的溪流與卵石的設計主題的同時,結合人們對各種物業類型景觀的不同需求,打造了各種體現人文關懷的景觀節點。
(一)景觀設計
整個景觀設計思路中,設計師形象地運用了卵石、溪流、池塘、密林的四大形象概念,形成了詩意的、系統的、實用的景觀方案。如下圖:
景觀設計構思圖
首先,設計師在景觀設計中“卵石”元素主題貫穿了商業綜合體的前廣場及辦公區的主軸線,緊緊圍繞著“卵石”的意境,在廣場形狀、景觀小品、種植與鋪裝設計中均體現了“卵石”柔順、潔凈的主題。
其次,全部采用“溪流”的概念設計了步行交通流線,寓意流動與活力,激發商業外部動線,用獨特的鋪裝形式引導人們漫步整個項目,給客流以舒緩的情緒感染。
溯溪流而行,在SOHO辦公區各樓體之間的組團地帶整體上以“池塘”為設計理念。“池塘”空間利用各種景觀節點的看似隨意實則有序地設置, 移步換景,為人們提供了聚集、停留的場所, 為商業帶來更多的人氣。
在項目的南側,結合與輕軌之間的原生樹林,設計師使用臨近溪流的“密林”概念, 用豐富的植被設計營造綠色氛圍,提升辦公環境品質的同時,給予樓內的辦公人群一個相對靜謐的空間,商務休閑皆相宜。
“卵石”、“溪流”、“池塘”和“密林”組合在一起作為景觀設計總概念,既和建筑設計一脈相承,又將建筑設計主題進行延展深化,給人綠色自然的意向圖景;同時充分地考慮到了商業綜合體和SOHO辦公區不同訴求的人們的感受,實現了購物休閑與商務配套的共同滿足,是景觀設計與實用功能充分結合的一大范例。景觀概念設計如下圖:
景觀概念設計示意圖
(二)種植設計
景觀中的種植設計是至關重要的部分。選擇在何處種植何種植物對景觀設計的落地影響巨大。設計師在中國鐵建廣場項目的種植設計上延續了“卵石”主題,以不同種類和高度的植物形成和建筑平面相呼應的圖案,給建筑一個綠色和諧的背景環境,特別考慮到了高層辦公區人們的視覺感受,在樓上俯視,更能體現場地建筑和景觀的和諧融合。
為減少高層建筑帶來的視覺壓力,增大人們的空間感受,中國鐵建廣場在種植設計時把多層次的灌木和喬木集中在建筑周邊,目的是以植物形成空間的收放,在項目各個組團內部留出一定面積的空曠草坪,中間組團的草坪形狀為卵石形,以強化場地“卵石”主題。灌木和喬木采用不同高度,不同顏色,不僅形成簡約流暢的“卵石”主題線條,還豐富了種植立面空間。種植空間的精心設計進一步強化了建筑設計主題,使建筑和周邊環境呼應交融。
(三)鋪裝設計
中國鐵建廣場的場地鋪裝設計采用流暢的線型分隔帶,依然是緊扣設計主題,將系列感發揮到極致。在鋪裝細節上,石材的規格和鋪貼方式都與建筑立面的形狀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呼應。鋪裝用的石材選用長條形,將不同顏色的石材進行交錯組合,形成了具有強烈現代感的空間導向。
廣場西側的商業綜合體是整個項目最重要的部分,景觀設計師著重筆在商業入口處設計了水景和鋪裝等元素,給購物休閑的人們諸多的使得和怡然;同時將地面鋪裝的流線設計和商業樓體的外形線條緊密結合,使得流暢的鋪裝分隔帶成為入口處空間的骨架,并以此為基礎形成水景、旱噴、種植池等不同的景觀空間。人們站在水景和種植池旁,會在視覺感受上形成景觀與建筑一體的感受,不會感受到建筑的壓迫感,實用價值較高。
商業廣場設計示意圖
(四)景觀小品設計
中國鐵建廣場中為數不多的景觀小品設計同樣充分體現了景觀和建筑設計的主題,同樣地使得建筑美學與實用功能形成了完美的統一。SOHO辦公區南側的圍墻的設計便是匠心獨運,其外立面選用了與建筑立面同樣的石材,鋪貼方式也和建筑以及景觀鋪地相呼應,細節之處見精神。
種植池和坐凳的外形也均從“卵石”主題演變而來。
石材坐凳示意圖
中心場地區域設計了四個雕塑,其設計主題“水滴和雨、魚”來自“密林”的景觀整體概念,設計師將取自自然的設計主題以鏡面不銹鋼這種現代的材質進行表達,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五、總結
在歷經三年多的設計過程中,筆者與多家設計院的優秀設計師們一起工作,完成了中國鐵建廣場的總體和各分項任務的設計工作,設計工作需要經過細致入微的研究、多專業地碰撞和不厭其煩地修改才能將各個分項任務順利完成并實現整體和諧統一的效果,最終實現建筑美學與建筑實用功能相互的協調一致。希望筆者在中國鐵建廣場設計工作中的這些經驗與模式,能為大家在設計工作方面提供一些切實有效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