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針對高層建筑施工的強度控制、建筑中特殊部位的施工以及現澆砼樓板裂縫處理三個施工難題展開論述,從實踐的角度闡釋涉及混凝土施工的強度控制和防開裂措施。面對現實施工條件提出問題,細致地解決問題,完成施工任務,以科學的技術手段為支撐,以安全高質量的標準為施工理念,帶出一支嚴謹、高效、有創造性的施工隊伍。
【關鍵詞】 建筑工程;施工措施;施工處理
一、高層建筑施工的強度控制
1.1施工材料的合理配比
據統計,砂的含水率嚴重影響混凝土的強度,含水率增多,砂率下降2%~3%,混凝土強度將下降15%~20%,而水泥數量的影響為5%~20%,石子及砂的級配影響為5%~20%;水灰比影響為多增l%,強度降低5%~10%. 因此非常有必要采取相應措施進行控制。
對實驗室配比結合原材料的含水量、含泥量進行施工配合比調整,以確保實驗室配比的實際通用性。在實際施工中要加強原材料把關工作,沙石級配不良時,采取相應措施調整,如適量摻入0.5ml~10ml沙石等。
1.2建筑裂縫的控制
由于高層建筑混凝土強度普遍較高、混凝土量較大、且帶有地下室,所以裂縫產生的可能性更大。下面從“放”“抗”兩個方面談談施工措施。
“放”的措施:
(1)砌筑填充墻至接近梁底,留一定高度,砌筑完后間隔至少一周,宜15天后補砌擠緊
(2)合理分縫分塊施工;在柱、梁、墻板等變截面處宜分層澆搗等。
“抗”的措施:
(1)盡量避免使用早強高的水泥,積極采用摻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劑,降低水泥用量(宜<450kg/m3)。
(2)選擇合理的最大粒徑砂石,這樣可減少水和水泥用量,減少泌水、收縮和水化熱。
(3)在施工工藝上,應避免過振和漏振,提倡二次振搗、二次抹面,盡量排除混凝土內部的水分和氣泡。
1.3采取嚴格的養護管理制度
高層建筑多采用泵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不僅能縮短施工周期,而且能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但在某些工程上的使用表明,在配比、原材料、振搗控制嚴格的情況下,仍出現混凝土強度不足。分析其原因,多為搶工期、養護時間嚴重不足。據有關專家測試結果,其強度比全濕養護28天:全濕養護3天:空氣中養護28天分別為2:1.5:1。
二、特殊部位施工
2.1 混凝土的施工
施工縫必須嚴格按照規范規定的要求進行處理,鑿除浮漿,直至露出的鮮石子,然后將鋼筋、塑料止水帶有鋼絲刷和濕布清理干凈。安放橡膠止水條時,應用固定牢固。其放置時間應嚴格掌握,在混凝土澆筑前嚴禁與水接觸,以免泡水膨脹而失效。此處混凝土在澆筑前,應先填與混凝土相同成分的水泥砂漿,使新舊混凝土緊密結合。
(1)底板混凝土的施工。澆筑采用斜面分層布料施工法,即“一個坡度,分層澆筑,循序漸進,一次到頂”的方法。振搗時,從澆筑層的下端開始逐漸上移。對澆筑中出現的泌水,使用潛水泵及時清除。
(2)外墻混凝土的施工。外墻混凝土澆筑采用溜槽入模,使混凝土從一側開始逐漸向前推進,并在混凝土斜面上均勻布位振搗。每個層高的混凝土以0.5m高為1層分層澆筑到頂。混凝土采用噴淋法進行養護,養護時間不少于14d。
(3)后澆帶防水混凝土的施工。本工程設置了3道貫穿整個地下室的后澆帶,這些部位是防水最薄弱點。后澆帶混凝土采用C35S8,在主體結構封頂后開始澆筑,其振搗、養護方法均與外墻混凝土相同。
2.2后澆帶的處理
(1)后澆帶的留設
在本工程地下室設置了三條的后澆帶,結構在此斷開。后澆帶按設計要求必須在兩側砼結構施工完成后60天后方能澆筑。
因后澆帶處支模用九夾板制作后,拆除清理較為困難,擬考慮后澆帶內均用兩層快易收口網網遮擋。鋼絲網上用二四木方作背肋支撐,作為澆混凝土時施工縫臨時支撐,鋼絲網不作拆除直接澆于混凝土中。對于后澆帶處的模板做成獨立的模板支架,可拆除后澆帶兩側其他模板。
(2)后澆帶的澆筑
澆筑前必須對施工縫進行必要的處理:
清理縫內垃圾,鑿除表面松動的砂、石各軟弱混凝土層并鑿毛,用水沖洗干凈,并充分濕潤,保持24h。清除縫內積水。
水平后澆帶澆筑前宜先鋪15mm厚的水泥砂漿一層,其配合比與混凝土內砂漿相同。
后澆帶所澆筑的混凝土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加入相應的外加劑拌制,并且使混凝土的強度等級比原結構混凝土強度提高一級,養護時間不低于15d。
三、現澆砼樓板裂縫處理
3.1裂縫原因分析
大量的調查與實測研究證明,砼裂縫原因有兩類:第一類,由外荷載直接應力引起的裂縫和次應力引起的裂縫;第二類,由變形作用引起的裂縫,變形作用包括溫度變形、收縮變形和地基不均勻沉降變形。本人認為,外因條件除季節溫差影響外,裂縫與施工質量控制水平有著密切的關系。
3.2裂縫控制措施
經過廣泛的調查、研究,結合施工實踐經驗和教訓,本人認為,對現澆板裂縫的控制主要應采取以下幾項措施:
(1)優化砼配合比,提高砼抗拉性能。無論是現場拌制的小坍落度砼還是泵送砼,都應當在現有配合比的基礎上,進一步試驗研究高性能砼,優選有利于抗裂性能的砼級配,盡力減小水灰比,減少坍落度,降低砂率,增加骨料粒徑,降低含泥量及雜質含量。選用影響收縮和水化熱較小的外加劑和摻合料。
(2)改善砼養護工藝,減少砼自身收縮。按施工規范進行養護,能有效地、持續地使砼表面保持適當的溫度和濕度條件。澆筑時間不長的砼,仍然處于凝結、硬化過程,水泥水化速度較快,養護形成的潮濕條件可防止砼表面脫水而產生收縮裂縫。
3.3重視薄弱環節管理,控制引發裂縫
對施工縫,后澆帶、預埋線管部位,塑性裂縫等,應嚴格按規范施工,制定具體措施,作好技術交底,必要時加膨脹劑,調節砼的收縮。預埋線管,特別是多根線管的集散處,應增設垂直于線管的短鋼筋網加強。
3.4裂縫處理
目前,在現澆砼樓板施工中徹底杜絕裂縫,還不太現實,而且設計規范允許一定寬度的裂縫出現,一旦出現了裂縫,處理時應遵守以下原則:
(1)裂縫寬度在設計允許范圍內時,可不作處理。
(2)裂縫寬度超過規范要求時,不要急于處理,先查清開裂原因,一般應待其發展基本穩定后再處理。若影響結構安全的裂縫,不要擅自決定處理意見,應提請設計或主管部門處理解決。
(3)不影響結構安全的裂縫應結合使用情況,按下述方法處理。
化學灌漿:適用于貫通裂縫,采用專用壓力設備,將化學漿液壓入縫內,一般化學漿液為環氧樹脂、氰凝、聚氨脂等。
開槽嵌縫:在原有裂縫位置開槽,槽內清理干凈,用密封材料填滿嵌實,密封材料有環氧膠泥,密封油膏,聚合物砂漿等。
表面涂抹:在裂縫表面涂刷密封涂料或防護砂漿,一般加玻纖布作加勁層,密封涂料采用聚氨脂或環氧樹脂,防護砂漿采用聚合物砂漿或氯丁膠乳砂漿。
綜上所述,混凝土施工是建筑施工的一個重點,混凝土的施工措施既會影響高層建筑的強度,也會影響普通建筑和建筑的特殊部位的強度和開裂程度,做好混凝土的施工和養護,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建筑質量水平,降低后期的維護和檢修成本。
參考文獻:
[1]工程結構裂縫控制的綜合方法.施工技術
[2]混凝土及鋼筋混凝土收縮變形的淺析.低溫建筑技術
[3]泵送混凝土施工裂縫的成因和防治.混凝土
[4]現澆樓板角裂原因的防治措施探討.建筑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