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的快速城市化進程中,建筑行業得到迅速發展,各類建設活動也大大增加。而在建設施工過程中,建筑工程管理是重要的控制環節,其好壞直接決定了工程的進度、質量以及效益。當前我國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依然存在某些不足,本文分析了我國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探索管理模式的創新與發展。
【關鍵詞】建筑工程管理;現狀問題;管理模式;創新
1引言
建筑工程管理對于整個建筑工程來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做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不但可以有效控制工程的成本,還有助于確保建筑工程的質量,進而提高建筑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與經濟效益。
目前,國內外建筑工程管理的模式主要有三種:(1)業主自行管理模式;(2)業主委托承包商施工總承包模式,即EPC方式;(3)業主聘請管理承包商模式,即PMC方式,這種管理模式由業主聘請管理承包商對項目進行集體化管理。在國際上,PMC管理模式被廣泛應用。
我國建筑工程管理的現狀中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本文希望通過分析這些不足,嘗試探索適用于我國背景環境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并闡述管理模式在各方面的創新方向。
2建筑工程管理的現存問題
2.1管理體制與相應法規不完善
我國建筑工程管理體制不完善是建筑工程管理中最為突出的問題之一。管理體制是對建筑工程進行管理的基本依據,體制的缺陷將會使工程在向前推進時困難重重,在很大程度上阻礙工程建設的進行。我國的建筑工程目前還沒有一個完善的管理體制,即使有的建筑工程建立了管理體制,但是也不能符合實際,導致管理體制不能順利的進行下去。許多的建筑工程為了能夠減少成本支出,任意撤掉一些管理部門,以此種方法來縮減建筑工程的工作人員數量,致使一些管理部門和人員的分工不合理。另外,由于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不健全,很多行為無法可依,從而造成管理混亂。
2.2人員管理意識不到位
在當前建筑工程管理過程中,人們對于建筑工程管理的意識與認知普遍不到位,存在著重技術、輕管理的現象,許多建筑企業片面的強調建筑施工技術水平的提高,而不夠重視建筑工程管理,因此就無法充分發揮建筑施工地理、資源、人才等優勢,從而直接導致了建筑工程質量的不合格甚至是安全隱患的存在。這種人員管理意識的不到位導致工程管理的效率無法適應建筑行業國際化發展需求。監理單位人員的意識缺乏,對監理的性質、任務、機制認識不到位,監督不力,僅局限于對施工質量的監控,使得項目管理的優勢沒有起到任何作用,而建筑工程管理更多的是依靠行政手段達到目的。
2.3管理形式不科學
目前我國的建筑行業大多形成了以承包企業為核心,設計單位多為綜合性設計單位,包含著結構、建筑、機電等多工種。由于組織過于繁雜,從而導致設計單位不適應目前國際上流行的以設計為主的總承包體制。把施工企業作為主干,以勞務作業的形式而運行,這樣的組織模式是不科學的。另外,我國建筑施工企業在施工的過程中,除了一些技術含量比較高的環節外,大多數的施工項目都是由施工人員通過采用自供的材料和自有的機械來完成的。因此,即使建筑施工中投入了大量的物力、人力去管理這批施工人員,但是管理的效果也不是很明顯。應該看到,我們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在走向科學化、規范化、標準化的道路上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3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創新與發展
3.1管理理念的創新
為了能夠使建筑企業較好地長遠發展,首先要轉變管理者的觀念,重視其管理的創新工作,改變原來的思維方式,在管理的創新問題上加大經濟投入,明確建筑工程管理創新對整個工程項目的重要性。管理模式的創新要引起相關領導的重視,要把管理模式的創新上升到戰略的高度,高層管理者的支持有利用創新氛圍的營造,有利于推動創新意識的增加。在財政上要給予支持,積極的引進一些高素質的人才隊伍,便于先進管理理念的傳遞。另外,在建立的創新方案中要根據施工的具體隋況采取不同的措施,盡量將方案不斷完善,不要生搬硬套,使創新方案能夠體現管理的內在要求和順應時代的發展。在創新管理模式的指導下,不斷的促進問題的解決,不斷的推動企業的發展。
3.2管理技術的創新
先進的管理技術是管理思想和理念得以實施的重要手段,我們首先需要看到當今國內外管理技術水平的差距,然后有選擇性地引進這些先進的管理技術,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根據我們多年積累的工作經驗對這些技術進行不斷的完善,使之能夠適應其運行的具體環境,不斷的推動管理技術的發展,可以使管理更加簡單有效。建筑工程管理技術的創新,其實質上是應用新的管理模式,應用新的技術、新的知識,在市場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加強建筑工程管理技術的創新,首先要從培養技術創新人才著手,全面提高科技人員的技術水平。根據當前的市場形式,確定工藝和產品,決定是否是采用自主開發還是引進或合作開發。在建筑工程的研究與開發上,要聘請高級技術人員,以加強建筑工程的技術創新。
3.3 組織機構的創新
目前我國的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組織管理機構在具體的管理工作中暴露出來的問題越來越多,已經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需求,因此我們必須對管理機構進行創新。在傳統的建筑工程管理組織中,都有專門的項目經理來對整個建筑工程進行管理的,而項目經理的產生是由承包合同所決定的。隨著合同的結束,也隨之解散,這樣就可能使他們只顧自己負責的方面,不能顧全整個施工大局。另外,項目經理也不能承擔法人能夠承擔的責任,這樣就可能使得當施工過程中出現問題的時候,各部門權責不明確,這樣的機構管理模式,最終導致了出現權責不明確的現象,不能很好的將建筑工程管理與整個企業的長遠發展相結合,影響了建筑工程企業的健康發展。。
針對上面的問題,建筑管理人員必須對管理的組織機構進行改革創新,建筑工程企業必須要建立一個完整的、合理的、科學的管理組織機構,分離出多個獨立部門,對整個建筑的施工國政進行統籌的計劃管理,做好對整個過程的監督管理工作。從項目的招標投標開始、到簽訂合同、到建筑工程的施工等,把整個建筑工程分為多個部門多個環節分別設立部門負責人,加強管理工作,實施全面的監督,進而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效果。
4結語
如今,我國的建筑行業競爭日益激烈,尤其是對施工企業的要求不斷提高,對建筑工程質量提出了新的標準。因此,我們必須從管理理念、管理技術和管理組織機構等方面的全面創新,實現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創新和發展,探索出一套適用于我國國情的工程管理模式,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黃德源,夏志堅.建筑項目的工程質量管理策略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01).
[2]顧偉剛,梁四林,陳志奇.提高建筑工程質量管理對策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04).
[3]劉芳,李靈鋒.淺談建設單位對建筑工程造價的管理與控制[J]. 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02).
[4]賓能球.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的創新[J].沿海企業與科技.2006(03).
[5]徐成建.淺談建筑企業的施工管理[J].中國科技論壇,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