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結構的設計,不只是片面地追求建筑藝術的完美,重要的是確保建筑結構的安全,從事結構設計人員須根據工程項目的特點,基于影響安全性的因素及針對實際情況,采取提高建筑安全性的有效措施,對于建筑結構的設計有一個全新的認知,熟悉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以及重大責任性,將結構設計中產生的不同問題作為類似項目的經驗,使建筑結構的設計工作更加的完美,為我國設計出更高安全性能的建筑結構。
關鍵詞:建筑安全性;安全性能設計;技術特點
1 建筑結構設計的安全性概述
建筑結構的安全性就是指在設計師的設計下,通過合理施工,在一定的環境下具備防止建筑物破壞或是倒塌的能力,建筑結構的安全性對于工程結構來說,屬于重要指標,建筑結構的安全性主要和建筑結構的設計水平及施工的水平有關,并且和建筑結構的正確使用等有極大關系。在適宜的經濟條件下,建筑結構設計最基本的目的是確保結構的安全,使結構在設計的使用年限內,可以達到預期所有功能的相應要求。一般情況下,衡量建筑結構安全的標準就是指實用性、安全性以及耐久性等三方面的內容。(1)實用性對建筑結構須具備的基礎功能做了明確的要求,并且每個結構、每個部分間可進行相互配合與協調,共同完成預定的作用;(2)安全性對建筑結構在正常施工使用條件下的承受力做出了明確的要求,若遇非不可抗力以及所有可以預期的情況下,仍可保持一定的穩定性與完整性;(3)耐久性則強調了時間上的持續性,也就是在合理維護的前提下,建筑結構的使用壽命須達到要求。
2 建筑結構安全的重要性
建筑結構的設置就是為了保證建筑在完成施工后穩定安全的投入使用,結構的意義在于承重,承載建筑主體的承載結構需要考慮到建筑自身的重量、承載重量和一些其他和載重量,一般而言建筑設計承重結構是要根據一個大體的估計值來進行的,這個承載極限數值決定了承載結構的內部結構,包括直徑、粗細、所用鋼筋直徑、長度、焊接性狀等等。為了確保建筑的安全使用一般而言會參考建筑設計規范內的各個數值作為施工之前建筑結構設計的參考依據,并結合當地地區資料對風雪荷載以及可變荷載取大值進行估測,對一些特殊的地理環境也要考慮到建筑結構設計的安全性里去,如地震、颶風、大量降雨降雪,還要結合建筑用途去考慮建筑承受極限,住宅小區和商場辦公大樓都有著不同的設計標準。這諸多因素的考慮也是為了保證建筑使用的安全性。
3 建筑結構設計中所存在的問題
(1)從事建筑結構設計的工作人員或者是項目的管理人員對于建筑結構安全性的重視程度相對較低,特別是系統的安全管理理念并沒有完全形成時,此類安全問題的出現大部分都是人為誤差,有的時候可以說是人為錯誤。在對建筑結構安全性產生影響的同時,也對公民的生命與財產安全產生巨大的威脅;(2)目前,國內建筑結構的工程設計對于抵御地震以及火災等的要求還較低,對于其他災害的防范性設計基本是沒有的,所以,建筑結構本身存在的安全隱患是非常大的。與此同時,國內的建筑結構設計都只是考慮建筑結構在試用期承載能力的極限狀態,如此,很容易就忽略其自身的使用壽命;(3)設計隊伍中存在部分專業能力較差的低素質設計員工,他們在進行建筑設計的過程中,片面的取悅投資方,降低工作強度,并要求取得較高的經濟收入;(4)建筑結構設計過程中,部分建筑公司片面追求經濟利益,不考慮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進行偷工減料,對于建筑物的質量與安全性不重視,如此便降低了建筑物的正常使用性能,埋下了安全隱患。
4 提高建筑結構設計中安全性的有效措施
4.1 仔細斟酌抗震設計的細節
對于多地震的國家,保證建筑物抗良好的震性能,從而減少地震發生時的人員傷亡以及財產損失是極其重要的。因此,作為建筑結構設計水平的重要組成內容,提高建筑結構自身的抗震設計水平勢在必行。關于抗震的設計,目前建筑結構抗震設防的規定是“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依據這些規定對抗震水平進行設計,建筑物的抗震性能須符合建筑抗震標準的相關要求。
4.2 進一步加強建筑設計師的專業素養
我國建筑業在不斷的發展變化,現如今,建筑結構設計的形式以及內容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對于技術的要求也是變得非常高。
如此,對于建筑結構設計師知識的掌握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來,計算機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已經是越來越廣泛了,當然在建筑行業的應用也是如此。現在建筑結構設計主要是憑借于相關專業軟件,這些軟件的專業性較強,并且難度大,很大一部分設計師對其掌握的程度還達不到要求。所以,我們須不斷舉辦新技術以及新知識的培訓,不斷開發出更為優秀的設計軟件,去除舊念、不斷學習、勇于創新。
4.3 提高建筑設計師的質量意識
建筑設計可以算是一項浩大的工程,設計師須具備嚴謹求實的工作精神,對建筑工程所有部件的設計都要了熟于心,一定要對表面以及深層做好全面的了解。建筑設計師須對章程以及規范的內容進行深刻的理解,并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將二者進行聯系,在工作中須精益求精,要經常對工作中的教訓與經驗進行反思與總結,并進行細致的記錄,供以后工作的參考。在工作的過程中,建筑設計人員要勇于創新,善于使用新的知識與技術,對于建筑的抗震性要充分重視,對人民群眾的人身安全負責;要善于發揮主體的主導作用,干一行不僅要愛一行,還要干好這一行,對工作全心全意也是對自己負責任的表現,在設計的過程中要不斷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使設計的作品不但具備安全性,還能充分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對建筑結構的安全性進行保證。
4.4 進一步規范建筑結構的設計
我國的建筑業在不斷的發展,國家為了規范建筑行業的行為,提高建筑結構自身的質量,出臺了相關的政策。這些政策除了從技術角度對企業的行為進行規范,還具備了法律的強制性。隨著社會的進步,政策也在進行相應的修改與完善,作為建筑設計師,在設計時不但要遵守法則,還要勇于揭穿不符合規定的行為,并尋求相應的解決辦法,從而降低安全隱患,使建筑設計能夠真正做到以人為本。
4.5 不斷創新建筑結構設計的模式
反映事物的本質屬性思維形式被稱作是概念,它主要表現出客觀事物的本質與普遍特性,是人們依據實踐,通過感性的認識提升至理性認識進而形成的。概念設計主要基于工程概念,采用符合工程本質以及客觀規律的方式,整體控制設計對象,也就是方案的制定,主要包括了全部分體系以及總體系處理的原則與布局。
提高建筑結構的設計水平,也就是意味著要使設計成品比現有的成品具備更高的水準、更加經濟以及更加合理的結構形式。建筑結構技術在不斷的更新與變化,身為結構設計工程師,不斷進行創新是無可厚非的。雖然在推廣應用的過程中會有各種各樣的困難或者是阻力,作為設計工程師須勇于克服各種困難與阻力,精益求精,做推新的積極支持者。推新在剛開始的實施階段,一般不會被重視。住建部推出的“四新”技術也是經過實驗鑒定與研究,從根本上是符合經濟效益的,值得推廣,并且建筑結構的設計水平也會大大提高。
5 結束語
建筑的安全性是由建筑的結構來決定的,由于建筑的作用是承載和提供空間因此其結構設置的安全性就要從空間的控制和結構的設計上來考慮,建筑結構的安全性就要考慮其結構承載能力的問題,如何保障建筑結構成在部分的承載能力是在建筑設計上需要專門研究的一項。傳統的建筑結構部分在設計上和施工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在導致了相應的結構部分沒有達到規定的承載要求,因此本文介紹了影響建筑承載部分的設計方面和施工方面改如何提升建筑結構的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