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芳
摘 要 進入新時期以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和諧社會的建設的全面展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深入人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的同時又有著難得的機遇。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與時俱進,大膽創新,努力探索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
關鍵詞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創新 途徑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ion in the New Situation
SUN Xiaofang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 Baot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Baotou, Inner Mongolia 014030)
Abstract Since entering the new era, with the full swing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deep,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and realiz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s dream deeply root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facing serious challenges at the same time they have a rare opportunity. To this e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ust keep pace, bold innovation, and strive to explore new idea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new period.
Key words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ion; approach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
隨著經濟領域、社會條件和外部環境的深刻變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遇到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具體說來,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受經濟成分和經濟利益的多元化的影響,人們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多元化,用馬克思主義占領思想陣地的難度增大。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反映在意識形態和思想文化領域,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和不同思想文化的相互影響難以避免。
第二,社會組織形式、社會生活方式、就業崗位和就業形式的多樣化,使人們的社會聯系、社會交往、社會流動日益頻繁,多種多樣的大眾傳媒、精神文化產品、娛樂方式等對人們的思想觀念影響不斷增強。作傳統形式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如作報告、開大會等)已經不能完全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
第三,改革進入嶄新階段,改革的演進、體制的轉換使得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失業率不斷攀升,經濟和社會生活中長期積累的矛盾和問題的逐步呈現,市場風險因素的增加,給學生帶來一些思想困惑和心理壓力,甚至發生信仰危機。思想政治工作平衡心理、理順情緒的任務十分繁重。
第四,對外開放擴大,有利于學生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活躍思想,但是西方對我意識形態的滲透日趨強化,各種有害的文化垃圾和腐朽的生活方式悄然影響著人們的行為方式、倫理道德、價值觀念,抵御敵對勢力對我“西化”、“分化”的任務相當艱巨。
面對上述新情況、新問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在繼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才能有新的活力,迎接新的挑戰。
2 求新求變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的必然要求
(1)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社會轉型時期面臨的新情況和新問題,關鍵面臨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社會思想文化沖擊的影響。高校是傳統思想文化積淀的集大成者,是現代社會思潮的發源地,也是西方思想文化滲透影響的前沿陣地。社會思想文化對高校的影響,使現代大學成為具獨立思想的社會團體。二是高校組成結構的變化。隨著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高校成員組成結構不斷發生變化。“教師分層,學生分類”日益明顯,教師之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差距不斷加大。三是師生價值觀出現轉移。高校的培養目標和價值取向并沒有變,但師生個人價值追求開始向實用主義、個人主義傾斜。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須適應這種新變化,不斷創新,在改進中加強,在加強中發展。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該做到揚棄傳統教育的同時,增添與市場經濟建設相適應的思想觀念和道德準則,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精神和掌握科學的方法,養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創造健康、文明、高雅的生活方式;做到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大對思想政治教育走進網絡的資金和人力投入,以適應信息社會對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觀要求,努力實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技術手段的現代化;要做到建立一種能激發人們創造性和積極性的激勵機制,制定對高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方法和目標作出原則性的規定。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臨著觀念創新的問題。從實踐層面看,在四個方面要求新求變:一是灌輸教育向辨析教育的轉變。這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幫助學生從正確的政治立場出發,掌握科學的認識方法和分析方法,在信息處理過程中明辨是非,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二是即時教育向日常教育的轉變。高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思想政治理論的不斷發展,面向學生建立起經常教育的機制,為人才的培養和成長服務。三是模本教育向個性教育的轉變。高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就是要加強針對性,因材施教,激勵學生走個性化的成才之路。四是校園教育向社會教育的轉變。高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僅限于在校園內進行,必須充分整合校內外的資源,建立新型教育覆蓋機制,調動社會各界的力量,形成合力,使大學生達到在開放環境中接受教育、經受鍛煉、成長成才的目的。endprint
3 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途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是個可持續發展的過程,除了要求教育者掌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要堅持的原則和創新所包含的內容以外,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用科學的方法,通過正確的途徑來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途徑的研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實踐的重要環節。
(1)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方法的創新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給中國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它之所以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靠的就是創新。理論創新主要表現在一系列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的不斷涌現,如: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以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都為中國的革命和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現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應該繼續重視理論創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提供了強有力的現實基礎,廣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敢于從現實出發,從理論層面提出問題、探討問題,做到理論與實踐結合,求實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完成時代賦予思想政治教育的歷史使命。
(2)科學借鑒、繼承、發展古今中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果。要想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就要正確處理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繼承、借鑒、發展和創新的關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鑒、繼承和創新發展是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他們都統一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發展之中。在解決現實問題時,我們要把這些寶貴的思想觀念進行綜合運用,解決同一個問題時通常可以把幾種經驗同時加以利用,以達到從思想上教育人的目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借鑒、繼承和發展也不會創新,只能夠停滯不前,簡單重復。那樣就會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失敗。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去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借鑒、繼承和發展創新的具體方法。我們要把今天信息化社會的高科技成果應用到這種繼承和發展當中。對原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經驗注入新鮮血液,使其在今天還能有用武之地,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服務。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向前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方法論保證。
(3)轉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思想是行動的前提,觀念是實踐的先導。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情況存在差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象也存在差異,這就決定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不可能用一種教育方法或教育模式來完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過程中,必須充分發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觀能動性,通過他們對教育方針、目標、內容的理解,針對教育對象的不同特點,選擇最能奏效的方法與途徑來進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根據時代特點,以最科學的方法進行分析總結,提煉出可以創新的東西然后對教育對象加以教育。
(4)理論灌輸與思想疏導相結合。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總是高唱政治性主旋律,夸張地制造宣傳輿論聲勢,機械性地進行硬性灌輸,這種教育方法不符合“以人為本”的思想,也與時代發展不相稱。新時期,市場經濟的發展強化了人們的自主性意識,單純的理論硬性灌輸會使教育對象產生逆反心理。為了更好地完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任務,新時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將理論灌輸與思想疏導相結合。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須轉換灌輸理念、豐富灌輸內容,更新灌輸手段,解決好“為什么灌輸”、“灌輸什么”和“怎樣灌輸”的問題。向注重思想疏導的“滲透型”拓展轉變,變直接灌輸為間接灌輸,變硬灌輸為軟灌輸,要把“灌”與“引”結合起來,做到在灌輸中疏導,在疏導中灌輸,堅持理論灌輸與思想疏導相結合的好方法。
(5)積極利用傳媒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服務。報紙、雜志、廣播、電影、電視以及當今興起的計算機網絡、通訊衛星等大眾傳播媒介已經是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它們隨著時代的發展已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服務的重要教育手段。網絡信息技術以其信息傳遞速度快、涵蓋面廣、輿論導向性強的優勢特點影響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計算機網絡的普及化更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提供了新的創新方法和途徑。在進行傳媒宣傳時,我們要加強對熱點問題的引導和正確的輿論監督。使傳媒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中發揮其自身的優勢特點,做到凝聚人心,鞭撻丑惡,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多角度、多側面地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服務。傳媒是一把雙刃劍,它的導向可能是好的,也有可能是壞的,所以我們在利用傳媒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服務時還要遵守一定的原則。
參考文獻
[1] 丁鼎棣.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打造和諧校園.浙江衢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3).
[2] 胡錦濤在全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網,2005(1).
[3] 專家集論:兩會代表談和諧社會.人民網,2004-04-04.
[4] 王瑞蓀.比較思想政治教育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 華琪.思想政治工作創新談.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0.
[6] 張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