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會議的結束,教育實踐活動進入收尾階段,但是收尾不等于結束。目前,大唐吉林發電有限公司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處在建立長效機制、鞏固擴大活動成果的關鍵階段。那么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干部怎么做,才能更好地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呢?筆者認為,黨員領導干部要始終堅持和不斷加強調查研究,把調查研究作為體民情、察民意、作決策、轉作風的重要手段,作為貫徹群眾路線,推進作風建設取得新成效的重要抓手。黨員干部要善于運用調查研究這個工作方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調查研究不僅是一種工作方法,而且是關系黨和人民事業得失成敗的大問題”。調查研究是做好領導工作的一項基本功,調查研究能力是領導干部整體素質和能力的一個組成部分。黨員領導干部要充分運用好調查研究工作方法,要深入到生產經營的第一線,深入到職工群眾工作的最前沿,通過深入走訪,學習實踐,深刻體驗,提高自身的認識能力、判斷能力和工作能力。
走基層,沉下去。基層、一線、群眾、重要典型和困難地方,應成為調研重點,要花更多時間去了解和研究。一是要多層次、多渠道地調查情況。獲得在辦公室難以聽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況,找出解決問題的新視角、新思路和新對策。二是要帶著目的、帶著問題去調研。盡力掌握調研活動的主動權,力求準確、全面、深透地了解情況,避免出現“被調研”現象,防止調查研究走過場。三是要做一個善于觀察事物的有心人。要善于發現、善于撲捉有價值的調研信息。
基層下得深不深、了解群眾透不透,決定著調查研究的質量和水平。只有走下去,放開身心沉下去,才能體察到實情,獲得第一手真實的材料。要堅決杜絕不深入實際、坐在辦公室關起門來想當然,憑經驗辦事,拍腦袋決策的現象;杜絕調研走過場,只看“盆景式”典型,滿足于聽聽、轉轉、看看,蜻蜓點水、淺嘗輒止的現象。
放架子,融進去。想要了解職工真實需求,就必須拉近與他們之間的距離。和職工群眾親密起來的前提是領導干部要放下“領導”架子,群眾感受不到“官架子”,才能打開“話匣子”。黨員領導干部要通過深入工作環境艱苦的一線,與員工同乘一班車,同吃一餐飯,與員工一同勞動,放下架子融入職工,消除群眾對“官”的敬畏,用“親近”的做法贏得職工信賴。用職工的方式與他們交流,從角色互換中體會到了職工工作的艱辛,掌握了第一手的情況,增進了彼此的溝通和理解。
調查研究是貫徹群眾路線的重要組成部分。黨員干部要懷揣著群眾路線,帶著感情和責任,放下架子,甘當學生,深入群眾、融入職工,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面對面地了解情況和問題。只有用尊重和親和力聯系職工,用心靈上的平等和相通服務職工、組織職工、團結職工,才能和職工建立起親密關系,才能真正聽到實話、取得真經。
重實效,服好務。調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規模有多大、時間有多長,也不是看報告寫得怎么樣,關鍵要看調查研究的實效,看成果的運用,看問題的解決。
調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決問題。要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辦法,要讓調研成果“落地”。在事關職工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上,要及時運用調研成果、整改存在的問題,要關注職工需求,要通過實實在在的變化和成效贏得職工群眾的滿意。要針對企業的熱點難點問題,認真傾聽民情民意民愿,找準思想問題的根源所在,做好解疑釋惑、增進共識。尤其對職工的利益訴求,要在及時答復和調研中把握差異性,因地制宜、分類施策,使個人和集體的利益契合點高度一致,切實把群眾利益維護好,把服務事項落實好。
健機制,常態化。我們黨歷來有重視調查研究的優良傳統,這是貫徹群眾路線的重要手段。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群眾路線的貫徹。在新的形勢下要大力弘揚調查研究,要在實踐中抓好貫徹落實,使調查研究真正成為各級領導干部自覺的經常性活動。
要堅持先調研后決策的重要決策調研論證制度。必須把調查研究貫穿于決策的全過程,真正成為決策的必經程序。要堅持領導干部的調研工作制度。領導干部要帶頭調查研究,尤其是主要領導要親自主持重大課題的調研,這樣更容易在領導集體中形成統一認識和一致意見,更容易做出決定。要堅持領導干部的聯系點制度。建立領導干部聯系點,是防止領導干部脫離群眾的一種重要手段,也是發現和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
總之,黨員干部運用好調查研究,就能更好地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有力推動轉變工作作風,強有力地促進企業形成強大的凝聚力、戰斗力。
作者簡介:果樹平,大唐吉林發電有限公司總經理、黨組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