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圍繞電子商務對稅收政策影響展開研究,首先綜述了電子商務稅收政策的觀點,分析了電子商務對現行稅收政策的影響,同時立足我國電子商務稅收現狀分析,指出了我國電子商務稅收征管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我國相應的電子商務稅收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網絡時代;電子商務;稅收政策
一、關于電子商務稅收政策的觀點綜述
美國是最早發展電子商務的國家,他在稅收問題上也走在前列。美國早在1996 年下半年就頒布了有關《全球電子商務選擇稅收政策》白皮書,它支持電子和非電子交易間的“稅收中性”目標。美國前總統克林頓1997 年 7 月 1 日還發布了《全球電子商務綱要》,號召各國政府盡可能地鼓勵和幫助企業發展互聯網商業應用,建議將互聯網宣布為免稅區,無論跨國交易或在美國境內交易,均應一律免稅。對待電子商務的稅收政策問題上,歐盟則表現的相對保守,對免征關稅問題也較為慎重,傾向于制定較為嚴格的監察和管理措施。但后期也不再對開展電子商務的公司征收新的稅種,并就跨國電子商務的有關原則與美國達成了一致。
發展中國家面對電子商務的涉稅問題,對于代表最新科技的電子商務方式,目前采取傳統的商業形式,持觀望態度,多數發展中國家沒有自己的方針政策,所以面對電子商務對稅收問題的挑戰,不贊同發達國家的一些做法,主要是擔心無法控制正在蓬勃發展的電子商務活動而導致稅款的大量流失,或發達國家的產品和網絡服務暢通無阻的進出各國,占領發展中國家的市場,擠垮發展中國家的同類產業,所以發展中國家更側重于維護地域稅收管轄權。
二、電子商務對現行稅收政策的影響
稅收政策系統內部各因素的聯系是否得當,直接影響到政策的運行是否順暢,并決定政策效果的好壞。
(一)電子商務活動性質的認定沒有足夠的依據和標準。
在如今比較火爆的網絡銷售活動中,一些商務活動的商業性質認定缺乏必要的依據和標準。例如:數字產品的有償轉讓究竟是屬于信息服務提供的范疇,還是屬于商品銷售的范疇,抑或是屬于特許權利轉讓使用的范疇。比如:電子書籍的網上下載和傳統紙質書籍的網下郵寄。又比如:軟件產品的有償轉讓,可分別采用網上下載和網下郵寄CD光盤這兩種方式。正是由于這些商業活動缺乏必須的依據和標準,使相關稅收政策的適用遇到了困難。
(二)電子商務的應稅行為的判定缺乏足夠的依據和標準。
對電子商務活動傳遞的數碼信息,是否能認定為屬于應稅行為,如網上的軟件免費下載服務、郵箱免費提供的服務等。根據現行稅法的規定,貨物的贈送、抵債、以物易物等,都應被認定為“視同銷售”而被判定為應稅行為,而對在電子商務活動中發生的類似行為,應如何認定,目前沒有明確規定。二是應稅行為種類的判定。對電子商務中的營利性活動,是按傳統標準進行判定,還是新設標準進行歸類判定。
三、我國電子商務稅收現狀分析
蓬勃發展的電子商務,給稅收領域也帶來了新的問題,涉及現行稅收政策、法律、體制等。盡管我國的電子商務的處于剛剛起步階段,但發展相當迅速,關于電子商務稅收問題上一也存在著與國外同樣的問題,積極研究電子商務的稅收政策己經勢在必行。現階段對我國電子商務是否征稅,有以下三個基本觀點:
(一)免征說
我國電子商務起步較晚,規模小,稅源也少。我國要支持“電子商務”的發展,要學習美國對電子商務的稅收規定一個免征期,鼓勵和支持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雖然互聯網使用人數較多但直接從事商務活動的比例很小,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電子商務。在目前的情況下對我國電子商務征稅的財政作用并不很大,急需扶持。
(二)應征說
我國是電子商務輸入大國,如果對網上交易不征稅,任憑境外公司通過電子商務繞過我國海關,繞過我國有關法律制度的規制,對電子商務免稅將造成我國巨大的稅收損失。我國的電子商務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很快,貿易額逐年增加,是我國巨大的潛在的稅收來源,因此應當及時對電子商務征稅以免造成稅款流失。
(三)中立說
關于2007年我國實行的年所得12萬以上納稅人自行申報制度,對電子商務實行自行納稅申報制度,號召并鼓勵自覺申報納稅這一做法,一方面普及了全民納稅的教育,另一方面在既不違反現有的稅法規定,又可以使電子商務在寬松的稅收環境中得到大力發展的前提下避免了因網絡征稅技術手段的欠缺所造成的尷尬。
四、我國電子商務稅收征管存在的問題
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巨大地推動了我國經濟的增長,但同時,我國的稅收征管也顯現出一些問題,比如在納稅主體確定上存在困難,互聯網是一個虛擬的空間,而不是一個物理性實體的市場,個人或者企業的身份是可以虛擬的,并且商品交易的手續也是電子化,如單證、合同和資金等都是網上電子化的東西,造成了電子商務納稅主體身份難以確定。
其次,稅收征管缺乏可靠的審計基礎。
在電子商務模式下,所有銷售憑證的各種票據以及買賣雙方的合同都以電子化的形式出現,這就使得傳統的追蹤審計失去了線索,從而稅收征管也就失去了可靠的審計。
再次,稅收征管對象難以確定。征管對象又稱征稅客體,在稅法中主要是指納稅人的應稅所得。針對有形商品的銷售、勞務的提供和無形資產的使用,現行稅法制定了不同的課稅規定并對它們做了區分。但是,由于電子商務的特點,在網絡貿易中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征稅客體的性質難以確定,二是征稅客體難于跟蹤。
五、我國電子商務稅收的應對策略
(一)短期鼓勵電子商務發展、暫時免稅
針對目前的情況,應該全面、深入的研究電子商務稅收問題。但注意力不應該只集中在如何征稅上。所以,在一定時期內,我國電子商務仍然處在起點階段,不應該對其征稅。國際上對電子商務都普遍免稅了,所以我國如果對電子商務征稅就顯得有些不妥,對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是不利的。另外此外,從技術角度來講,我國目前的的技術水平比較低,對如果對電子商務進行征稅,會增加稅收的成本相當高,并且技術上也沒有實現的可能性也很小。加之并且,我國尚未也沒有建立起綜合素質高的稅務隊伍,綜合素質包括兩方面,一是建立一支既懂電子商務技術,又二是熟悉稅收政策的具有綜合素質的稅務隊伍。更重要值得注意的是,我國電子商務相關的配套法律還未沒有健全。endprint
(二)為電子商務征稅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從流轉稅、所得稅、涉外稅收以及稅收基本理論方面,電子商務現行稅制提出了新的挑戰。在現行稅法中應該增加有關電子商務稅收的有關條例和法規這樣可以使電子商務發展有法可依,也能更好地解決電一子商務給稅收帶來的問題。
(三)加強國際稅收協調與合作
對于國際互聯網理論、政策、原則的國際協調我國應該積極參加。國際稅收協調要消除關稅壁壘,也要消除對跨國公司的重復課稅,更加要求各國稅務當局表現出靈活性。在稅務征管過程中,除了要加強與工商、海關、銀行、公安等部門的聯系,還要加強與國際情報交流溝通,深入了解納稅人的信息,提供更充分的依據于稅收征管、稽查中,尤其要注意有關企業在避稅地進行交易的情報資料,以防其避稅。與傳統的交易方式相比,電子商務有著完全不同的特點,它的開放性、無國界性造成了一種這樣的局面即一個國家的稅務當局難以全面掌握交易的情況,所以,世界各國的稅務機關要相互合作。
必須通過加強國際間的合作來解決電子商務涉稅問題,在跨國納稅人的情況方面,僅靠一國稅務當局是不能全面掌握的。電子商務稅收的國際合作協議的制定方面我國應該積極參與,同時,我國要加強國際協調、制定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互聯網貿易的稅收政策和方案。由于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打破了傳統的時間概念與空間限制,所以要求國際稅收協調在多方面如國際稅收立法、原則、征管、稽查等緊密的合作,從而使稅收協作網更加廣泛。
(四)培養網絡稅收專業人才,開發稅收征管軟件
要培養一批既懂稅收專業方面的知識,又懂電子商務和計算機網絡管理方面知識的復合型高素質人才。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對稅務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未來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電子商務稅收所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如電子商務與稅收征管、避稅與反避稅、偷逃與堵漏,說到底還是技術與人才的較量。
參考文獻:
[1]錢霞,莊楊,黃晉.推進企業自主創新的財稅政策研究[J]. 軟科學. 2012(02)
[2]劉兆鑫.利益—風險:面向風險社會的公共政策分析[J]. 中國行政管理. 2012(08)
[3]薛婭.“營改增”后文化企業財稅變化影響之我見[J]. 新會計. 2012(06)
[4]馬乃云,張安安.完善財稅政策,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J]. 中央財經大學學報. 2012(08)
[5]劉豐榕.探析我國電子商務發展中的稅收流失問題[J]. 中國商貿. 2012(17)
[6]賈雁嶺,婁愛花.促進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J]. 西安航空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12(04)
[7]謝旭人.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財稅政策[J]. 行政管理改革. 2012(07)
[8]王惠.淺議如何運用財稅政策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J]. 時代金融. 2012(24)
[9]陳凡.促進我國電子商務業發展的財稅體制與政策研究[J]. 中國集體經濟. 2012(16)
作者簡介:洪麗(1986.3—),女,滿族,江西省九江市人,助教,現就職于江西財經職業學院,研究方向:稅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