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親承+傅世民+胡琳琳
人力資源是現代社會第一資源。石油企業是我國最大的國有企業,當前,石油企業現行的人力資源配置機制與市場經濟體制不匹配的矛盾,仍然嚴重的阻礙著石油企業"人才強企,人才先行"的發展戰略,成為石油企業發展過程中迫切需要解決的瓶頸問題,筆者就石油企業人力資源配置機制存在的突出矛盾及其解決方法進行探討。
一、石油企業人力資源突出矛盾
由于受企業性質、歷史遺留、重組整合等多方面因素制約,國有石油企業在人力資源優化方面還存在一些突出矛盾。
(一)員工隊伍老齡化嚴重。國有石油企業員工隊伍中50歲以上占比高,主要是在二三線。符合調整到一線工作的二三線人員很少。二三線非關鍵崗位退出不暢,關鍵崗位缺員引進不來,造成二三線保障一線能力受限。
(二)歷史遺留包袱較重。國有石油企業經歷多次重組整合,調整出去的一線人員多,年齡大、身體狀況較差、輔助性崗位人員基本都留在了二三線。
(三)高技能人才短缺。國有石油企業鉆井隊技師、高級技師占比較低,反映出企業員工的技能結構性矛盾較為突出,難以適應國有石油企業長遠發展需要,迫切需要進一步提升員工隊伍整體素質。
(四)員工流失嚴重。由于受薪酬待遇、發展空間、自然環境、工作條件等諸多因素影響,近年國有石油企業員工流失較為嚴重。許多關鍵崗位后備人才儲備不足。
二、人力資源保障措施
(一)大力推進提素工程
通過建立和完善制度,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加強培訓工作力度,規范技能鑒定工作,廣泛開展技能競賽,大力推行崗位練兵等舉措,大力推進提素工程,切實提升隊伍整體素質。一是要抓好實訓基地建設工作。持續推進“大培訓、大練兵、大比武”活動,有效提升員工隊伍的崗位創新能力。努力選樹一批專家、骨干、能手、明星,不斷促進員工隊伍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二是積極開展講學評轉活動。充分發揮國有石油企業既有技術專家、學科帶頭人、技術骨干、各類競賽獲獎選手的示范引領作用,通過傳幫帶,不斷壯大優秀專業技術人才隊伍。三是要不斷完善培訓制度,創新培訓方法。通過整合培訓資源、充實培訓內容、改進培訓方式、推進“專題”提升培訓和“交流”輪崗培訓等舉措,增強培訓的針對性、有效性、實用性、現代性和前瞻性。四是要通過大力宣傳崗位晉升、聘任及學歷提升教育激勵方面的相關制度,讓更多的員工認識到提升學歷的重要性。積極鼓勵引導員工自覺參與學歷提升教育。進一步改善隊伍整體學歷結構。五是積極推動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通過制度約束,薪酬激勵,充分調動廣大員工學技能、比技能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鑒定通過率。為技能操作隊伍整體技能的提升奠定基礎。
(二)深化干部隊伍建設
一是要加大干部公開競聘、競爭上崗工作力度。拓寬選人用人視野和渠道,為各種用工身份的員工搭建成長成才的平臺。鉆井隊干部出現空缺,全部采取公開競聘的形式產生。在科級干部的選拔使用中,也要不斷擴大公開競聘的覆蓋面。積極營造“崗位靠競爭,收入憑貢獻”的良好氛圍。二是要建立和完善領導班子和干部業績綜合考評制度,結合實際,不斷充實科學的考評內容、考評標準,從專業知識、業務素質、道德品質、工作業績、廉潔從業能力等方面,多維度科學、客觀、公正的考核評價班子和領導干部。三是堅持推進“大交流,大輪訓”。充分發揮國有石油企業整體優勢,加強不同專業、不同企業、不同崗位的人才交流輪訓力度。豐富經歷,積累經驗,促進干部隊伍由知識型向能力型、專業型、復合型轉變。培養鍛造一支紀律好、素質高、業務強的干部隊伍,為建設新疆大慶工作做好干部儲備。
(三)持續加強用工管理
一是嚴格控制用工總量。合理確定隊伍規模和數量,強化用工計劃調控管理,規范用工審批權限。實現人力、物力、工作量保持最佳比例。二是充分挖掘人力資源潛力,拓寬人員補充渠道,科學規范內部人員動態調配工作,實現人員擁有與崗位需求間的最佳匹配。對分工過細的二三線崗位進行合并,逐步對相關業務工作進行業務大包,原崗位人員進行培訓轉崗分流。三是科學調控一二三線員工比例。規范員工內部流動。通過分配向一線關鍵和艱苦崗位傾斜,加強崗位履職能力考評等措施的實施,引導廣大員工向一線和艱苦崗位流動,促進隊伍結構的不斷優化。四是建立和完善后勤支援一線的相關制度,加大后勤支援一線的激勵獎勵力度,建立一線缺員能夠及時由后勤進行動態增補的保障機制,確保一線生產工作的正常開展。五是抓好隊伍穩定工作,減少員工流失。通過加強各類政策、制度、規范的宣貫,關注他們的利益和訴求,解決他們的困難和問題,搭建員工成長成才平臺,發揮薪酬分配導向作用,改進各級干部管理方式方法,改善工作生活條件等舉措,減少熟練工的流失,確保每年員工流失率控制在西鉆下達指標之內。
(四)規范薪酬分配秩序
一是在壓縮控制用工總量的基礎上,堅持規范支出,合理使用,專項控制的原則。加強人工成本支出管理。二是嚴格薪酬分配各類制度的規范落實。通過強化制度執行情況的督查考評,進一步管控工資總額的增長幅度,降低用工成本。三是按照“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傾斜一線“的原則,加強薪酬發放動態管理,堅持工效掛鉤,嚴格易崗易薪。增強分配機制的“杠桿”激勵導向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