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余民
摘 要:預應力混凝土屋面板的質量好壞,直接影響到建筑工程質量的優劣。建筑物的使用年限,以及人們的生命安全。混凝土預制構件企業應以質量求生存,質量控制措施是擺在每一個構件生產人員前的重要課題,也是質量管理的重中之重。預制構件行業首先應提高自身的素質,加強企業整頓和改造,加強經營管理,提高技術人員的素質,改進工藝,加強質量檢驗,完善規章制度以努力提高構件產品質量。
關鍵詞:建筑工程;預應力混凝土;質量控制
1 原材料的質量控制
1.1 水泥。水泥進廠時,對進廠水泥應核對檢查其生產廠名、品種、標號、包裝、重量、出廠日期、出廠編號及是否受潮等,并做好記錄及按規定采取試樣,并對其強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性能指標復驗,其質量必須符合國家標準《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等的規定。
1.2 粗骨料。對進廠的碎石、卵石應選用定點的,按國家有關標準規定生產和供應、質量符合標準的碎石卵石生產供應單位。必要時進行產地勘察,采取試樣進行全面檢驗,質量符合標準規定,方可準予由該產地組織供應使用。
1.3 細骨料。應選用潔凈的,顆粒接近圓形的天然中粗江砂,含泥量不應大于2%砂石中不應有泥土、草屑、碎磚和殘渣和各種軟弱顆粒和活性物質。其他指標應符合現行標準《普通混凝土砂、石質量及檢驗方法標準》的規定。
1.4 鋼筋。鋼筋進場時,應按現行國家標準《鋼筋混凝土用熱扎帶肋鋼筋》等的規定抽取試件作為力學性能檢驗,其質量必須符合有關標準的規定。預應力混凝土屋面板所用鋼筋縱肋主筋應采用冷拉HRB335、冷拉HRB400兩種,其質量要求符合冷拉鋼筋的力學性能相關要求。
1.5 外加劑。摻用外加劑應根據工程設計和施工要求選擇,通過試驗及技術經濟比較確定。嚴禁使用對人體產生危害、對環境產生污染的外加劑。
摻加外加劑的混凝土,應檢驗外加劑與水泥的適應性,符合要求方可使用。試配摻外加劑的混凝土時應采用工程使用的原材料,進行試驗試配。
外加劑配料控制系統標識應清楚,計量應準確,計量誤差不應大于外加劑用量的2%。
1.6 水。拌制混凝土宜采用飲用水;當采用其他水源時,水中不應含有影響水泥正常凝結與炭化的有害雜質,水質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混凝土拌和用水標準》的規定。
2 混凝土構件的質量控制
2.1 模具。預應力混凝土屋面板采用的定型鋼模,應具有足夠的承載能力、剛度和穩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澆注混凝土的重量。在澆注混凝土前,應對模具進行檢查驗收。檢查幾何尺寸是否準確,模具縫隙是否過大,避免漏漿;模具與混凝土的接觸面應清理干凈并涂刷隔離劑,但不得采用影響結構性能或妨礙裝飾工程施工的隔離劑。
當采用木模生產異型構件時,應選用吸水性較低的竹模模板或油面模板,模板接縫應嚴密,并用鐵皮包圍面層,以防止水泥漿滲漏,減少混凝土裂縫產生。模具每次使用后必須清理干凈。
2.2 鋼筋。應檢查進場的鋼筋材質與試驗單是否相符。縱肋主筋應按規范規定作冷拉率試驗,嚴格控制冷拉率,操作時嚴格按規定冷拉率進行冷拉。鋼筋敦頭應通過試驗,選擇合理的敦頭參數,保證足夠的預熱時間。預應力筋張拉力、張拉或放張及張拉工藝應符合設計及施工技術方案的要求。大型屋面板采用應力控制方法張拉,應校核預應力筋的伸長值。實際伸長值與設計理論伸長值的相對允許偏差值為±6%。預應力筋張拉錨固后實際建立的預應力值與工程設計規定檢驗值的相對允許偏差為±5%。張拉后相應做好預應力筋應力檢測記錄。預應力筋放張時,混凝土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不應低于設計的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標準值的75%。
預應力大型屋面板,提高了構件抗裂和減少構件的撓度。由于預應力的作用,增加了構件混凝土的抗拉能力,使混凝土不過早地出現裂縫。且構件在承受荷載后,向下彎曲的程度減少。因而相應減少了構件撓度。
預應力筋張拉應力不足,屋面板的反拱隨之減少,隨著荷載的增加,屋面板向下彎曲,使下部混凝土出現拉應力,至極限伸長值時混凝土過早出現裂縫,抗裂性能差,構件內的鋼筋就容易銹蝕。因而縮短了構件的使用年限。
預應力筋應力超張拉,放張后反拱過大,使版面受拉,產生橫裂;同時放張后因縱肋收縮,兩端橫肋對這種收縮產生約束作用,因此在四角會出現沿對角線方向的拉應力,造成板面斜裂。在結構性能試驗時,抗裂指標十分接近破壞指標,而破壞狀態也總是呈脆性破壞。因此一定要嚴格執行張拉標準、和張拉程序。必須堅持張拉設備的校驗制度,張拉時,必須按照規定的數值張拉,不得擅自增減。
張拉鋼筋時油泵給油應徐緩平穩,張拉到要求噸位(預應力鋼筋的張拉力值時),油表指針平穩后迅速錨固(如采用敦頭插片錨固,應以插片緊后油表讀數為準,盡量減少插片數量,防止預應力損失過大)錨固前后,應保持鋼筋抗緊,不得有回縮現象,張拉后應再次檢查主筋,預埋件等位置是否正確,最后做好張拉記錄。在澆注混凝土之前,進行預應力隱蔽工程檢查記錄。
預應力筋用錨具、夾具和連接器應按設計要求采用,其性能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預應力筋用錨具、夾具和連接器》等的規定;錨具按進場批次和產品的抽樣檢驗方案,檢查產品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和進場復驗報告。鋼筋網片點焊牢固不應出現松動和位移。
2.3 混凝土試配。實驗室配置符合標準要求的混凝土比較容易,而在施工生產過程中,穩定質量水平較為困難。一些在普通情況下不太敏感的因素,在低水灰比的情況下會變得相當敏感,這就要求在生產過程中必須注意各種條件因素的變化,并且根據變化,隨時調整配合比和各種參數。
混凝土配合比不準確、攪拌不均勻、拌制混凝土前不試配、攪拌不計量、使用的外加劑不經試驗、隨意使用、甚至使用劣質產品、摻用后起不道應起的作用,嚴重影響了混凝土的強度。
2.4 混凝土澆筑、配置。混凝土澆注后,沒有進行很好的養護至使混凝土受凍或使水分增發過快,造成混凝土的強度不足或出現裂縫。混凝土配置與施工必須有嚴格的質量控制和質量保證體系,針對具體的工程,事先必須有設計,生產和施工各方共同制定的書面文件,及質量控制和質量保證的具體細則,并明確專人負責監督和實行。拌制生產的質量控制,應采用強制式攪拌機,并運用二次投料法拌和,同時應采用電子計量和自動上料設備,精度控制在規范允許的范圍內,確保拌合物的均勻性和滿足設計配合比的要求。
2.5 制度建設。建立有效的質量管理制度及崗位責任制,及質量保證體系,和各項管理規章制度,并加以落實才能使混凝土產品的質量得到有效控制。
2.6 加強攪拌站生產與試驗室的聯系,嚴格控制原材料質量并按批復檢等。杜絕原材料(水泥)漏檢現象,不應頻繁更換水泥,感觀質量較差、針片狀含量偏多礫石不要采用,原材料及時送檢。混凝土試塊制作管理制度要到位,按規范要求制作。
3 結束語
隨著建筑工業化的發展,預制墻體等工藝蔣普及到建筑領域,在預制混凝土屋面板的生產質量控制中,只有嚴格加強原材料的選擇、混凝土配合比的設計及生產施工的過程,事先控制,避免質量通病的發生,尤其對混凝土配合比的調整、預應力張拉的控制,若張拉不準確,結果就會成永久的質量缺陷,因此搞好構件質量不僅是結構質量得到保證,還要滿足外觀感質量標準。才能確保構件結構檢驗、強度等級、幾何尺寸合格,外觀質量良好,才能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