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湘君
摘 ? ?要: 參與式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通過設計、組織活動形式,全面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個人能力的一種教育理念。本文在分析《旅游經濟學教學》現狀與問題的基礎上,闡述參與式教學在《旅游經濟學》教學中應用的意義,提出在《旅游經濟學》教學中應用參與式教學的對策。
關鍵詞: 參與式教學 ? ?《旅游經濟學》 ? ?應用
我國旅游業經過30多年的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旅游業的快速發展不僅需要研究旅游的理論專家,更需要大量應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因此,旅游管理類專業的相關課程不僅要注重理論知識,更應注重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及實踐能力的培養,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更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旅游經濟學作為旅游管理類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過去由于條件的限制,多采用“填鴨式”教學方法,以書本、教師為中心,忽視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學生雖學到了一定的理論知識,但能力低下、素質得不到提升。參與式教學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充分應用靈活多樣、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使學生深刻地領會和掌握所學知識,并將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本文擬對筆者在歷年教學過程中發現的現象和問題進行分析,進一步探討參與式教學在旅游經濟學教學中的實踐。
1.參與式教學在旅游經濟學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1.1有利于更新教學理念,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引入參與式教學,要求教師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切實把握新理念,改變傳統教學觀念,在教學中樹立新的教學理念: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即教會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走向社會、走向工作崗位打下良好基礎。同時,教師在備課和教學實施過程中也有壓力,教師要創設課堂教學情境,對教材內容進行梳理、挖掘、拓展,運用溝通技巧,喚起學生熱情,才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獲得有效的教學效果。此外,教師還要深入社會調查獲得相關經驗和知識,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這樣有利于“雙師型”教師的成長。
1.2有利于開創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每個大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和潛在優勢,老師要最大限度地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鼓勵他們獨立思考,提出不同看法和見解。在自由、民主、寬松的課堂中,參與式教學法充分整合各種教學資源參與課堂教學,如運用角色扮演、小組活動、游戲和模擬教學、案例分析、辯論等形式,讓學生發揮想象、自由思考。參與式教學不是要找到唯一的正確答案,其魅力在于自由發散的思維方式和討論激發的各種思想火花碰撞帶來的成就感,不知不覺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進而提高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較強的創新思維意識,為以后繼續深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1.3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參與式教學法講求師生互動與參與,整個教學過程是動態的。它鼓勵學生積極而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并且成為其中的積極分子。這種方法以學生為中心,充分應用靈活多樣、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使學生深刻領會和掌握所學知識,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能動精神,實現學習由教師“教”向學生“學”的轉變,知識由被動接受向學生親歷參與、親身體驗、親自選擇轉變。
2.《旅游經濟學》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1教學內容滯后于旅游實踐。
隨著旅游業的迅猛發展,目前《旅游經濟學》的教學內容在諸多方面滯后于旅游實踐。大多數高校仍以學科體系的系統性、完整性為主對教材加以講授,拘泥于對原理條文的蒼白解釋,而且教材內容的很多理論都移植于西方經濟學基本框架,部分章節與旅游學概論、旅游市場學、旅游產品規劃開發等課程重復,未能體現旅游經濟學的學科特點和生命力。對于實踐發展的解釋和指導作用都難以落實和體現。
2.2教學方式偏重于填鴨灌輸。
《旅游經濟學》課程的課堂教學目前大多采用以教師理論講授為主的單一式教學法,這種教學方法基本是教師站在講臺上當演員,學生坐在臺下當聽眾,偏重于灌輸,導致學生完全處于被動學習狀態,教學過程缺乏教與學的良性互動。“填鴨式”灌輸知識很難內化成學生的智慧和才能,學生的主要精力都放在記錄、整理和背誦課堂筆記上,很少主動學習和研究原理背后的原因,更談不上獨立進行調查分析,以解決現實旅游經濟問題。
2.3教學手段單一,輔助教學手段運用不足。
在教學手段上,有些學校手段單一,即“一塊黑板,一根粉筆,一本書,一張嘴”。部分學校雖然采用了多媒體教學,但由于教師教學觀念沒有轉變,教學理念沒有更新,存在對多媒體、網絡等輔助教學手段運用不足等問題。通過對學生的訪談和現場觀察發現,絕大多數多媒體教學實質上是講授式教學的改版,教師通常把所要講授的內容做成課件,利用多媒體在課堂上播放給同學們看,不斷點擊鼠標,用事先設計的課件流程取代學生思維的發展軌跡,讓學生在臺下仰著脖子當觀眾,無異于“穿新鞋,走老路”。
2.4教學效果評價陳舊落后。
傳統教學效果評價以閉卷考試為主要考核手段,將考核最大比例放在期末考試上,如總評成績中平時成績占30%,期末考試占70%。而期末考試基本是閉卷考試,主要是對知識要點的考核,缺乏對應用能力的考核。這種評價方法的弊端在于從分數判斷學習效果,嚴重束縛學生自身能力的培養。直接導致部分學生學習動機不純,“混”學分現象突出。如有些同學上課不記筆記,下課拷課件;有的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人在心不在;對提問不積極思考回答,參與討論也不積極;對作業敷衍了事,從網上下載抄襲;考前依賴劃范圍,考試作弊,并且只注重書本知識的掌握,不重視實際操作能力的提高等。
3.《旅游經濟學》運用參與式教學改革建議
3.1統籌安排,優化教學內容
《旅游經濟學》的課程特點結合參與式教學具體形式的核心問題是統籌安排,優化教學內容。課程教學內容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任課教師應該思考如何在保證教學效果的前提下,在教學內容上做到典型性與完整性結合;如何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并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如何適時介紹學科前沿的研究內容和方向,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激發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熱情。有條件的高等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可自編《旅游經濟學》教材或講義,可組織經驗豐富的教學團隊,根據學科前沿理論和當前及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結合現實經濟社會生活制訂教學計劃和大綱。然后優選3~5種《旅游經濟學》教材,以某一教材為基礎,其余教材為支持,對旅游經濟學的體系、內容、案例、習題等進行優化組合,形成全新的自編教材或《旅游經濟學》講義。在實際教學中要不斷增刪一些內容,密切結合旅游業現實變化和國外先進成果。
3.2改革教學方法,理論和參與形式有機結合。
部分教師雖然在教學過程中增加了一些參與式教學方法,如提問式教學、研討式教學、社會實踐調查等,但存在的問題是機械地應用這些手段,沒有把課程特點與具體教法有機結合起來形成系統的實施方案,隨意性較大,流于形式,實施效果很差。教師必須把理論和參與式教學有機結合,在旅游經濟學案例教學中,大量選用本地區旅游勝地的素材,運用本地區旅游市場發展數據和案例充實教學內容,在保持課程基本原理、基本框架體系完整性的同時,增加具有地方特色和時代特色的內容以緊扣學生的興趣點,吸引學生參與到教學中。
3.3注重人才培養,提升教師自身能力素質。
參與式教學法對教師的能力素質提出了較高要求,其知識面、表達能力、思維敏捷度、組織與協調能力等方面應有相應的水準。因此,教師必須不斷學習,任課教師應主動適應旅游教育新形勢發展,不斷強化自己,主動對接產業,融入行業,把自己培養成合格的全能型教師。學校要主動走出去,加強與政府、旅游企業的深層次全面合作,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資源配置為重點,建立人才培訓、評估、實習、就業一體化的合作網絡平臺。
3.4改善教學環境,組織實施好課外實踐教學。
改善教學環境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方面改善課堂教學環境。平等的交流方式及自由、寬松、合作的環境氛圍是參與式教學的催化劑。教師作為教學的指導者,應不失時機地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環境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師生與環境互動架設橋梁。二是組織實施好課外實踐教學,積極拓展校外實習基地。在課堂教學中,雖然增加旅游經濟熱點問題案例分析,能增強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但沒有真正做到在工作崗位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應結合區域經濟發展實踐和理論教學內容選題,對學生進行分組,指導問卷設計。可利用已建立的酒店、旅行社等實習基地和合作單位,組織學生開展相關調研和實地考察,進行實踐、實訓性教學活動,將對旅游經濟活動的感性認識升華到理性認識,在實踐體驗中中學生進行調查研究、參觀訪問、撰寫調查報告或心得體會。
3.5優化教學評價,轉換考核形式。
應付標準化的試卷考試花費了學生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極易磨滅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且不利于培養自主學習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在教學評價中,考核如果不僅強調學生平時上課時在情景發言、案例學習、專項調查、小組討論、辯論比賽中的參與程度,還注重學生的求知精神和創新能力水平,學生就會從大量參考資料和獨立思考中發展自己的思路和想法,甚至能發現課本、文獻和權威們某些不甚完善之處。《旅游經濟學》運用參與式教學法應以過程考核為主,依據考勤、作業、提問、討論、測試(或專項調查)等幾部分按比重計入總成績,以此調動、鼓勵學生的學科參與性,同時能夠綜合、客觀地反映出學生的學習狀況、能力和水平。
參考文獻:
[1]范玉翔.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旅游經濟學教學改革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0(20).
[2]胡朝舉,高雪,胡朝炳,高等院校旅游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的路徑思考[J].經濟研究導刊,2011(35).
[3]唐建兵.“旅游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1(1).
資助項目:湖南省教育廳一般課題(編號:14C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