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探討了在計算機公修課教學改革中,構建一個e-learning模式下多元化,開放性的教學評價體系的若干嘗試;介紹了如何從教師與學生兩方面著手,把教學和評價兩個環節緊密聯系在一起,將教學評價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關鍵詞:e-learning ?教學評價體系 ?改革措施 ?學習評估
中圖分類號:H319.3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1(b)-0140-02
The Reform of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Tu Ying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Jianghan University,Hubei Wuhan,430056,China)
Abstract:I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omputers Public Courses, how to build a diverse and open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is the focus of atten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construction of Computers Public Courses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in two aspects of both teaching and learning.
Key Words:e-learning;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Reforms;Assessment of Learning
教學評價是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教學評價既是對教學效果的檢查,也是對教學過程的反饋,對于保證教學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計算機公修課教學改革中,如何構建一個e-learning模式下多元化,開放性的教學評價體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我們采取的方法是從教師與學生兩方面著手,把教學和評價兩個環節緊密聯系在一起,將評價過程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1 教師教學評價
為了科學、客觀、準確地評價教師的教學,教師教學評價由學生評價,同行評價,教師自我評價和專家評價共同組成。
1.1 學生評價
“機房教學+學生自主學習+開放式自學方式”的e-learning模式中,學生與教師有更多的時間與途徑接觸,對每位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態度也更了解,對教師各種教學方法的運用,調動學生聽課積極性方面,啟發式教學等方面予以評價,其評價也相對準確,公正。
1.2 同行評價
每學期教師相互聽課,評價的重心在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論與基本方法講解得是否準確,重點難點內容的把握程度以及課堂講授過程的技巧等。
1.3 自我評價
每學期教師都會填一張自查表,對自己教學的認知目標、能力、教學態度與目標達成情況做出評價。通過適時的自我評價讓教師反思自己的不足,找到繼續努力的方向。
1.4 專家評價
聘請熟悉本專業的內行的專家對教師的教學進行權威性的科學評價,通過準確而又恰當的評價,激勵教師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2 學生學習評估
現有的大學計算機公共課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大部分采用筆試或上機考試方式進行。這種方式側重于反映學生對計算機課程中相關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學生在考試前經過突擊復習通常也能夠取得較好成績,不能反映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因此,需要改革現有的評價方式,加大形成性評價力度,對評價內容和評價形式作適當調整。注重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評價和信息素養的評價。除了期末考試成績外,對學生在計算機課中的上機操作能力、大作業完成情況、項目的最后結果,以及平時的表現,在總體評價中應占主要地位。
改革后的學生學習效果評價機制如表1所示。
表中綜合項目考核和上機測試是學生學習效果的主要評價依據。其中綜合項目由任課老師根據教學內容和進度分階段布置,學生獨立或分組完成綜合項目,提交作品或實驗報告。在完成項目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完成過程進行跟蹤指導,保證項目實施效果。項目完成后根據學生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的知識運用能力、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
2.1 考試系統建設
我校從1997年開始,就開發了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公修課上機考試系統,經過多年建設,該系統已覆蓋了《大學計算機基礎》,《Visual Basic語言程序設計》,《C語言程序設計》,《Visual FoxPro程序設計》等課程。組卷時可以根據不同的難度或考試對象要求,自動生成多套不重復試卷,在考試結束后,自動判卷,增加了考試的客觀性和科學性,實現了教考分離。
2.2 答辯考核方式
答辯考核方式僅在Visual Basic課程中對兩個班,共125個學生進行了試點。考試工作分三個階段完成。
第一階段為考試準備階段,該階段主要是讓學生明確考試要求,編寫能反映自己水平的程序。我們的考試要求為:鼓勵原創,原創作品適當加分;允許模仿,網上資源豐富,有很多有用、有趣的Visual Basic程序,可以學習,借鑒,前提是真正讀懂別人的程序,在此基礎上改進并編出自己的程序;嚴禁抄襲,抄襲作品直接判為零分。
第二階段為答辯準備階段,該階段教師主要指導學生完成作品并準備答辯。學生準備考試作品時,老師的作用是保駕護航:探討選題;解決編程過程中碰到的問題,對于少數程度較差的學生還需督促檢查其進度。答辯前一周每個學生的作品都上交給老師并進行檢查。
第三階段為答辯階段,要求每個學生在五分鐘內展示自己的作品,對其主要功能或特點進行說明,然后回答老師,同學的提問。
此次試點中,學生參與度大,積極性高,整個答辯過程井然有序,演示的作品種類繁多,涉及到的知識點遠遠超出大綱的要求。不僅僅是更好地學習了專業知識,還鍛煉了表達能力、交流能力以及組織能力,效果非常顯著。
2.3 作品考核方式
對于Flash,Photoshop等不適宜采用考試系統的課程,我們的考試形式為學生獨立設計、制作一個作品。學生作品必須按照制作要求包含所學的各項知識點內容。最后教師根據學生作品中對各知識點的綜合運用情況給出成績。
2.4 課堂教學評價體系
默認狀態下,平時成績占總評成績的30%,由學生的考勤,平時作業和實驗報告,大作業完成情況以及課程參與度決定。
考勤管理采用電子點名,導入到Excel后中采用相應宏程序可進行統計。
平時作業和實驗報告提交到計算機自主學習平臺上的作業系統,老師進行批改后,分數保存到數據庫中,學期末組成平時成績的另一數據來源。
課程參與度則是學生課堂發言,或是論壇上積極回答其他同學提問時部分老師給與的特別加分。
3 結語
在計算機公修課教學中,我們致力于構建一個多元化,開放式的教學評價體系。與傳統的“一錘定終身”的期末考試相比,這樣的教學評價對教師的專業素養要求更高,教師的工作量更大,同時增加了教學管理的難度,還需要教學管理部門的認可與配合。我們還需要進一步探索和實踐,形成一套比較科學、實用的教學評價體系,促進計算機公修課教學改革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剛.江漢大學課程作業管理系統應用[J].Education and Education Management,2012(9).
[2] 向華,顏彬.基于能力培養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自主學習模式研究[C]//第二屆高等教育理工類教學研討會.2012.
[3] 涂英.《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芻議[J].科技創新導報,2012(32):168.endprint
摘 要:文章探討了在計算機公修課教學改革中,構建一個e-learning模式下多元化,開放性的教學評價體系的若干嘗試;介紹了如何從教師與學生兩方面著手,把教學和評價兩個環節緊密聯系在一起,將教學評價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關鍵詞:e-learning ?教學評價體系 ?改革措施 ?學習評估
中圖分類號:H319.3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1(b)-0140-02
The Reform of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Tu Ying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Jianghan University,Hubei Wuhan,430056,China)
Abstract:I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omputers Public Courses, how to build a diverse and open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is the focus of atten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construction of Computers Public Courses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in two aspects of both teaching and learning.
Key Words:e-learning;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Reforms;Assessment of Learning
教學評價是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教學評價既是對教學效果的檢查,也是對教學過程的反饋,對于保證教學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計算機公修課教學改革中,如何構建一個e-learning模式下多元化,開放性的教學評價體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我們采取的方法是從教師與學生兩方面著手,把教學和評價兩個環節緊密聯系在一起,將評價過程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1 教師教學評價
為了科學、客觀、準確地評價教師的教學,教師教學評價由學生評價,同行評價,教師自我評價和專家評價共同組成。
1.1 學生評價
“機房教學+學生自主學習+開放式自學方式”的e-learning模式中,學生與教師有更多的時間與途徑接觸,對每位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態度也更了解,對教師各種教學方法的運用,調動學生聽課積極性方面,啟發式教學等方面予以評價,其評價也相對準確,公正。
1.2 同行評價
每學期教師相互聽課,評價的重心在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論與基本方法講解得是否準確,重點難點內容的把握程度以及課堂講授過程的技巧等。
1.3 自我評價
每學期教師都會填一張自查表,對自己教學的認知目標、能力、教學態度與目標達成情況做出評價。通過適時的自我評價讓教師反思自己的不足,找到繼續努力的方向。
1.4 專家評價
聘請熟悉本專業的內行的專家對教師的教學進行權威性的科學評價,通過準確而又恰當的評價,激勵教師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2 學生學習評估
現有的大學計算機公共課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大部分采用筆試或上機考試方式進行。這種方式側重于反映學生對計算機課程中相關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學生在考試前經過突擊復習通常也能夠取得較好成績,不能反映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因此,需要改革現有的評價方式,加大形成性評價力度,對評價內容和評價形式作適當調整。注重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評價和信息素養的評價。除了期末考試成績外,對學生在計算機課中的上機操作能力、大作業完成情況、項目的最后結果,以及平時的表現,在總體評價中應占主要地位。
改革后的學生學習效果評價機制如表1所示。
表中綜合項目考核和上機測試是學生學習效果的主要評價依據。其中綜合項目由任課老師根據教學內容和進度分階段布置,學生獨立或分組完成綜合項目,提交作品或實驗報告。在完成項目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完成過程進行跟蹤指導,保證項目實施效果。項目完成后根據學生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的知識運用能力、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
2.1 考試系統建設
我校從1997年開始,就開發了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公修課上機考試系統,經過多年建設,該系統已覆蓋了《大學計算機基礎》,《Visual Basic語言程序設計》,《C語言程序設計》,《Visual FoxPro程序設計》等課程。組卷時可以根據不同的難度或考試對象要求,自動生成多套不重復試卷,在考試結束后,自動判卷,增加了考試的客觀性和科學性,實現了教考分離。
2.2 答辯考核方式
答辯考核方式僅在Visual Basic課程中對兩個班,共125個學生進行了試點。考試工作分三個階段完成。
第一階段為考試準備階段,該階段主要是讓學生明確考試要求,編寫能反映自己水平的程序。我們的考試要求為:鼓勵原創,原創作品適當加分;允許模仿,網上資源豐富,有很多有用、有趣的Visual Basic程序,可以學習,借鑒,前提是真正讀懂別人的程序,在此基礎上改進并編出自己的程序;嚴禁抄襲,抄襲作品直接判為零分。
第二階段為答辯準備階段,該階段教師主要指導學生完成作品并準備答辯。學生準備考試作品時,老師的作用是保駕護航:探討選題;解決編程過程中碰到的問題,對于少數程度較差的學生還需督促檢查其進度。答辯前一周每個學生的作品都上交給老師并進行檢查。
第三階段為答辯階段,要求每個學生在五分鐘內展示自己的作品,對其主要功能或特點進行說明,然后回答老師,同學的提問。
此次試點中,學生參與度大,積極性高,整個答辯過程井然有序,演示的作品種類繁多,涉及到的知識點遠遠超出大綱的要求。不僅僅是更好地學習了專業知識,還鍛煉了表達能力、交流能力以及組織能力,效果非常顯著。
2.3 作品考核方式
對于Flash,Photoshop等不適宜采用考試系統的課程,我們的考試形式為學生獨立設計、制作一個作品。學生作品必須按照制作要求包含所學的各項知識點內容。最后教師根據學生作品中對各知識點的綜合運用情況給出成績。
2.4 課堂教學評價體系
默認狀態下,平時成績占總評成績的30%,由學生的考勤,平時作業和實驗報告,大作業完成情況以及課程參與度決定。
考勤管理采用電子點名,導入到Excel后中采用相應宏程序可進行統計。
平時作業和實驗報告提交到計算機自主學習平臺上的作業系統,老師進行批改后,分數保存到數據庫中,學期末組成平時成績的另一數據來源。
課程參與度則是學生課堂發言,或是論壇上積極回答其他同學提問時部分老師給與的特別加分。
3 結語
在計算機公修課教學中,我們致力于構建一個多元化,開放式的教學評價體系。與傳統的“一錘定終身”的期末考試相比,這樣的教學評價對教師的專業素養要求更高,教師的工作量更大,同時增加了教學管理的難度,還需要教學管理部門的認可與配合。我們還需要進一步探索和實踐,形成一套比較科學、實用的教學評價體系,促進計算機公修課教學改革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剛.江漢大學課程作業管理系統應用[J].Education and Education Management,2012(9).
[2] 向華,顏彬.基于能力培養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自主學習模式研究[C]//第二屆高等教育理工類教學研討會.2012.
[3] 涂英.《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芻議[J].科技創新導報,2012(32):168.endprint
摘 要:文章探討了在計算機公修課教學改革中,構建一個e-learning模式下多元化,開放性的教學評價體系的若干嘗試;介紹了如何從教師與學生兩方面著手,把教學和評價兩個環節緊密聯系在一起,將教學評價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關鍵詞:e-learning ?教學評價體系 ?改革措施 ?學習評估
中圖分類號:H319.3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1(b)-0140-02
The Reform of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Tu Ying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Jianghan University,Hubei Wuhan,430056,China)
Abstract:I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omputers Public Courses, how to build a diverse and open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is the focus of atten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construction of Computers Public Courses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in two aspects of both teaching and learning.
Key Words:e-learning;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Reforms;Assessment of Learning
教學評價是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教學評價既是對教學效果的檢查,也是對教學過程的反饋,對于保證教學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計算機公修課教學改革中,如何構建一個e-learning模式下多元化,開放性的教學評價體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我們采取的方法是從教師與學生兩方面著手,把教學和評價兩個環節緊密聯系在一起,將評價過程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1 教師教學評價
為了科學、客觀、準確地評價教師的教學,教師教學評價由學生評價,同行評價,教師自我評價和專家評價共同組成。
1.1 學生評價
“機房教學+學生自主學習+開放式自學方式”的e-learning模式中,學生與教師有更多的時間與途徑接觸,對每位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態度也更了解,對教師各種教學方法的運用,調動學生聽課積極性方面,啟發式教學等方面予以評價,其評價也相對準確,公正。
1.2 同行評價
每學期教師相互聽課,評價的重心在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論與基本方法講解得是否準確,重點難點內容的把握程度以及課堂講授過程的技巧等。
1.3 自我評價
每學期教師都會填一張自查表,對自己教學的認知目標、能力、教學態度與目標達成情況做出評價。通過適時的自我評價讓教師反思自己的不足,找到繼續努力的方向。
1.4 專家評價
聘請熟悉本專業的內行的專家對教師的教學進行權威性的科學評價,通過準確而又恰當的評價,激勵教師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2 學生學習評估
現有的大學計算機公共課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大部分采用筆試或上機考試方式進行。這種方式側重于反映學生對計算機課程中相關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學生在考試前經過突擊復習通常也能夠取得較好成績,不能反映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因此,需要改革現有的評價方式,加大形成性評價力度,對評價內容和評價形式作適當調整。注重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評價和信息素養的評價。除了期末考試成績外,對學生在計算機課中的上機操作能力、大作業完成情況、項目的最后結果,以及平時的表現,在總體評價中應占主要地位。
改革后的學生學習效果評價機制如表1所示。
表中綜合項目考核和上機測試是學生學習效果的主要評價依據。其中綜合項目由任課老師根據教學內容和進度分階段布置,學生獨立或分組完成綜合項目,提交作品或實驗報告。在完成項目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完成過程進行跟蹤指導,保證項目實施效果。項目完成后根據學生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的知識運用能力、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
2.1 考試系統建設
我校從1997年開始,就開發了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公修課上機考試系統,經過多年建設,該系統已覆蓋了《大學計算機基礎》,《Visual Basic語言程序設計》,《C語言程序設計》,《Visual FoxPro程序設計》等課程。組卷時可以根據不同的難度或考試對象要求,自動生成多套不重復試卷,在考試結束后,自動判卷,增加了考試的客觀性和科學性,實現了教考分離。
2.2 答辯考核方式
答辯考核方式僅在Visual Basic課程中對兩個班,共125個學生進行了試點。考試工作分三個階段完成。
第一階段為考試準備階段,該階段主要是讓學生明確考試要求,編寫能反映自己水平的程序。我們的考試要求為:鼓勵原創,原創作品適當加分;允許模仿,網上資源豐富,有很多有用、有趣的Visual Basic程序,可以學習,借鑒,前提是真正讀懂別人的程序,在此基礎上改進并編出自己的程序;嚴禁抄襲,抄襲作品直接判為零分。
第二階段為答辯準備階段,該階段教師主要指導學生完成作品并準備答辯。學生準備考試作品時,老師的作用是保駕護航:探討選題;解決編程過程中碰到的問題,對于少數程度較差的學生還需督促檢查其進度。答辯前一周每個學生的作品都上交給老師并進行檢查。
第三階段為答辯階段,要求每個學生在五分鐘內展示自己的作品,對其主要功能或特點進行說明,然后回答老師,同學的提問。
此次試點中,學生參與度大,積極性高,整個答辯過程井然有序,演示的作品種類繁多,涉及到的知識點遠遠超出大綱的要求。不僅僅是更好地學習了專業知識,還鍛煉了表達能力、交流能力以及組織能力,效果非常顯著。
2.3 作品考核方式
對于Flash,Photoshop等不適宜采用考試系統的課程,我們的考試形式為學生獨立設計、制作一個作品。學生作品必須按照制作要求包含所學的各項知識點內容。最后教師根據學生作品中對各知識點的綜合運用情況給出成績。
2.4 課堂教學評價體系
默認狀態下,平時成績占總評成績的30%,由學生的考勤,平時作業和實驗報告,大作業完成情況以及課程參與度決定。
考勤管理采用電子點名,導入到Excel后中采用相應宏程序可進行統計。
平時作業和實驗報告提交到計算機自主學習平臺上的作業系統,老師進行批改后,分數保存到數據庫中,學期末組成平時成績的另一數據來源。
課程參與度則是學生課堂發言,或是論壇上積極回答其他同學提問時部分老師給與的特別加分。
3 結語
在計算機公修課教學中,我們致力于構建一個多元化,開放式的教學評價體系。與傳統的“一錘定終身”的期末考試相比,這樣的教學評價對教師的專業素養要求更高,教師的工作量更大,同時增加了教學管理的難度,還需要教學管理部門的認可與配合。我們還需要進一步探索和實踐,形成一套比較科學、實用的教學評價體系,促進計算機公修課教學改革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剛.江漢大學課程作業管理系統應用[J].Education and Education Management,2012(9).
[2] 向華,顏彬.基于能力培養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自主學習模式研究[C]//第二屆高等教育理工類教學研討會.2012.
[3] 涂英.《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芻議[J].科技創新導報,2012(32):16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