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剛
摘 要:文章立足教學過程論,探析高等職業教育的《畫法幾何》教學過程的特殊性、功能性、階段性,即認識方面特殊性、實踐方面特殊性;傳授知識、形成技能、培養智能;準備階段、實施階段、評價階段。
關鍵詞:高職 ?《畫法幾何》 ?教學過程 ?教學階段 ?過程探析
中圖分類號:G71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1(b)-0169-02
《畫法幾何》是研究投影理論和方法,用以解決空間幾何問題,本文立足教學過程論,借助三維工具Solid works軟件,結合畫法幾何內容,探析高等職業教育的《畫法幾何》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是教學的實施過程,在老師有目的、有計劃的指導下,學生積極主動地掌握系統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展能力,增強體質,是學生的一種特殊的認知過程。
1 高職《畫法幾何》教學過程特殊性
職業教育“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數以千萬計的高技能專門人才”①的目標定位明確,深化教學過程認知、加強教學過程創新,有利于實現高職教育培養“數以千萬計的高技能專門人才”的目標。《畫法幾何》是工程專業的技術基礎課,既是知識又是技能,它是《工程制圖》的投影理論基礎,應用投影的方法研究多面正投影圖、軸測圖、透視圖和標高投影圖的繪制原理,還包含投影變換、截交線、相貫線和展開圖等。
《畫法幾何》教學過程是認識過程的一種形式,包括認識和交往實踐二個方面。不僅要在平面上表示空間形體,還需要應用這些表達在平面上的圖形來解決空間的幾何問題,相應地《畫法幾何》研究的內容分為二個方面:研究在二維平面上表達三維空間形體的方法是圖示法,研究在平面上利用圖形來解決空間幾何問題的方法是圖解法。
《畫法幾何》教學過程中學生掌握圖示法、圖解法的知識并促進技能發展的活動,不完全等同于一般認識活動,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1.1 認識方面特殊性
一是《畫法幾何》的認識對象具有特殊性,學生不是直接去發現人們未知的東西,而是接受前人已經總結出來的經驗,甚至是自身在初中階段的《平面幾何》、高中階段《立體幾何》《解析幾何》的基礎上用最短的時間去認知《畫法幾何》的基礎規律,空間形體在立體幾何中已經掌握其基本畫法,立方盒內陰影線部分,本學科中運用平行投影原理,將其首先投影到盒子基本面,其次對各基本面進行規定方向、角度的旋轉得到平面圖形,用平面圖形表達空間形體。
二是《畫法幾何》的認識條件具有特殊性,與學生個體自由繪畫不同,學生對于《畫法幾何》中的無論是圖解法還是圖示法,都是在老師指導下進行的,教師把一切有利條件、合適的教學內容、科學的教法組合在一起,如利用實體比例模具、多媒體手段等,組成適合高職學生《畫法幾何》教學模式,從而引導學生在立幾、解幾的基礎上完成圖示法、圖解法的學習任務,避免或減少學習過程中的失誤。三是《畫法幾何》的認識任務具有特殊性,學生對《畫法幾何》認識活動不僅要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更要為《工程制圖》打下基礎,更高層次地發展個人智能水平。
1.2 實踐方面特殊性
一是《畫法幾何》實踐目標的特殊性,學生既要掌握理性的知識,如運用圖示法表達所見,同時要將其掌握的理性知識再回到實踐中,如運用圖解法獲取欲得,以此對理性知識進行驗證,從而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能力。二是《畫法幾何》實踐環境特殊性,多限于教學過程的教室、課堂內,教師根據教學任務,事先對于實物借助現代媒體及比例法,將宏大或微小的實物進行處理,先進行計劃設計,對學生進行引導、調節,以此達到比較順利的教學目的。三是《畫法幾何》實踐方式特殊性,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通過實物展示、模型演示、現場參觀生等形式豐富學生的感性認知,教師還通過直觀教具,如掛圖、投影等,讓學生探微、感知他們從未見過的事物,甚至內部機理,觀其形、察其內、見其著、識其微,以此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掌握規律、提高智能。
《畫法幾何》教學過程是人類認識過程的一種,作為教師只有認識到二者之間的聯系和區別,重點掌握特殊性才能科學地組織《畫法幾何》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
2 高職《畫法幾何》教學過程功能性
《畫法幾何》教學過程特殊性表明其基本功能在于促進學生認識和實踐的發展,相較一般教學過程而言,《畫法幾何》的教學過程具有傳授知識、形成技能的基本作用,在此基礎上教師合理擬定教學原則、正確選擇教學方法,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能夠進一步發揮培養智能的功能。
首先是傳授知識功能。知識是對事物屬性與聯系的認識,表現為對事物的知覺、表象、概念、法則等心理形式②。高職教育培養“數以千萬計的高技能專門人才”的目標并不能忽略、甚至否認教學過程的傳授知識,因為知識是形成技能的基礎,更是培養智能的基石,也不能將傳授知識作為《畫法幾何》教學過程的惟一功能,三者之間相互交織,互為促進。圖示法是圖解法的基礎,圖示法偏于知識、圖解法重在應用,圖示是對事物和現象的外部特征的反映,圖解要求認識到本質,探求內部的科學規律,掌握知識的最終目的是在實踐中解決問題,而非單純機械地記住投影原理、概念等。
其次是形成技能功能。《畫法幾何》相關技能形成要經過長期反復練習才能逐漸達到熟練程度,比如三視圖基本原則“長對正、寬相等、高平齊”,起初借助實物教儀進行平行投影,然后分步展開不同的面,從而獲得三視圖,在此基礎上找出三視圖之間的投影規律。
在老師傳授知識后,學生增加認知,經過反復練習掌握投影規律,即可進行應用,達到熟練程度情況下,進行自由運用。
形成技能和傳授知識的功能的過程是統一的,相互依存、互為表里。技能形成進一步學習和運用知識的可靠保障,從模仿到連貫再到自動化運用。學生形成熟練技能并加以運用時,可以簡化獲得知識和運用的過程,不再需要教學儀器展示,也不需要輔助軸測圖,而把精力放在觀測、分析、解答方面。endprint
最后是培養智能功能。當前高職的《畫法幾何》在內容、原則、方法、課時方面存在嚴重輕視教學過程情況,筆者所接觸到的機械專業均將其歸入《機械制圖》其中一或兩章,對教學要求也僅是能畫三視圖,片面強調動作技能,實際上《畫法幾何》掌握了圖示法,能夠畫出三視圖或零件圖甚至裝配圖,并不意味著培養了學生的智能,學生長期的學習和工作中都缺少創造性、靈活性。
教師在《畫法幾何》教學過程中,要傳授知識、形成技能,更多關注培養學生智能,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讓學生在探索中獨立思考獲得知識,運用已經掌握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形成技能。注意在教授學生對于圖示、圖解法的學習內容的基礎上,傳遞認識、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結合高職學生特點,綜合運用類比、歸納、演繹等思維方式,讓學生在學習知識、掌握技能同時,使學生思維清晰、準確、高效。
3 高職《畫法幾何》教學過程階段性
《畫法幾何》的教學過程具有多方面要素:教學內容主要是圖示法、圖解法;教學目標是學習平行投影的基本理論,掌握正投影法的原理和應用,掌握作圖解決空間定位問題和度量問題,具備空間想像和思維能力,熟練運用計算機繪圖軟件解決畫法幾何問題;教學主體為教師和學生;教學媒體日新月異;教學環境漸入佳境。《畫法幾何》教學過程結合諸多教學因素基本可分為三個階段:準備階段、實施階段、評價階段。
在準備階段教師需要大量的分析與決策,選取合理的教學有規則、擬定適宜的教學方法,對學習需要、學習內容、學生學情、教學目標、教學策略進行分析,包括教學活動程序、方法、組織形式、媒體方式、課堂評價,最終體現在編寫的教學計劃和方案中。學生在準備階段,需要調整好自己的身心水平達到習的狀態,具有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能夠具有平面幾何、立體幾何、解析幾何所要求的基本分析問題能力。
在教學實施階段,教師在準備的基礎上能夠課堂教學中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選擇適當的方式引導學生對畫法幾何的圖示與圖解進行感知,在此基礎上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鞏固、運用。學生在實施階段更需要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充分發揮教學主體的作用。
在教學評價階段,包括二個方面,學生的學習評價和老師的教學評價,本文特別指學生的學習評價和老師的自身評價,不包含課堂外的第三方評價。在《畫法幾何》的教學過程中,開展教學評價意義重大,具有診斷功能、激勵功能和導向功能。
參考文獻
[1] 曲昕.少學時“畫法幾何及機械制圖”課程教學體會[J].科技信息,2010(8).
[2] 沈楓.以能力本位指導高職機械制圖課堂教學[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20):160.
[3] 王琴.淺談《機械制圖》課的教學過程[J].科技資訊,2011(2):179.
[4] 金小云.職校機械制圖創新教學探討[J].科技風,2009(23).
注釋
①國發[2005]35號.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E].
②顧明遠.教育大詞典第一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