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信
摘 要:經濟的發展需要智慧的引領更需要能源的支持,我國是能源消耗大國,石油企業在20世紀90年代就提出了“國際化戰略”,目前我國石油企業的海外項目已經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保障了我國經濟建設所需的能源。石油企業開發海外項目一方面能夠引進大量的能源,另一方面跨文化的企業管理也為企業發展提出了挑戰。由于我國石油企業的部分員工長期駐扎在海外,特別是中東、非洲等石油資源豐富的地區,兩地的文化差異、價值觀念都有一定的偏差,這對于企業的經營管理來講產生很大的障礙,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要想在海外的石油項目中取得長遠的發展,必須清楚的認識到兩地的文化差異,并且將其作為經營管理的首要問題解決,該文即是對石油企業海外項目跨文化管理的實踐研究。
關鍵詞:石油企業 ?項目 ?文化 ?研究
中圖分類號:F426.22;F270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1(b)-0200-01
1 求同存異,統一文化追求
由于石油企業在海外工作的地點有自己本民族的文化認同,在語言、宗教信仰以及價值觀念上都與中國有所差異,所以完全用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去要求或者與其溝通有時不免會產生分歧。因此企業在海外項目的管理當中要堅持求同存異的原則,尊重當地的文化習俗,在此基礎上采取適當的方式解決兩個民族存在的文化差異,盡量形成統一的文化追求。
首先需要解決的最基本的問題就是語言的障礙,中國員工到達另一個國家工作勢必要與當地的同事溝通交流,語言不通則會對工作和生活產生極大地麻煩,而海外項目所在地的大部分員工也是聽不懂漢語,所以非常不利于工作。這樣的情況下,一方面在國內選擇員工到國外工作時要優先考慮是否掌握所在國家的語言。同時,對于不會外國語言但又必須去擔任重要角色的員工要特別進行生活用語的培訓,特別是在工作中必用的一些專有名詞一定要掌握,滿足最基本的生活和工作用語需要。其次,對于海外的員工來說,也要對其進行漢語的培訓,讓其掌握最基本的漢語詞匯,這樣雙方的共同努力就會化解語言上的障礙,達到溝通順暢。此外,由于目前世界上英語的教育比較普遍,公司員工之間選擇英語作為主要的交流語言也是一個實用的做法。
其次,中東、非洲的一些國家宗教信仰比較濃厚,伊斯蘭教、基督教以及一些小的宗教紛爭也是頻有發生,在當地的宗教信仰中有一些風俗習慣或者特別的生活方式都需要我國的企業給與高度的重視。員工要尊重當地的宗教信仰習俗,了解當地的風俗習慣,尤其是在飲食、語言風格、生活習慣等各方面都要保持高度的注意,避免冒犯當地的宗教信仰。同時,要加強黨建思想政治工作,強化國內工作人員對黨組織思想的認同。
2 入鄉隨俗,明確管理制度
中國人經常講入鄉隨俗,石油企業進入另外一個國家進行工作必然要尊重或者遵從當地的文化習俗,由于社會性質不同、國家的發展程度不同、文化信仰不同,中國企業的一些管理模式會與國外企業的管理方法存在偏差,外國的員工有時不太認可中國企業的制度規定,甚至會認為有些規定或制度違背了人權,甚至是不符合當地的法律規定。因此,在國外管理企業要遵循入鄉隨俗的原則,充分了解當地的管理模式,制定符合當地要求的管理制度。
企業的管理制度包含很多方面,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員工的工作制度,小到工作時間、工作薪酬,大到工作效率、工作考評等,這些方面要特別注意。中國目前正處在高速發展時期,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就是勤能補拙,因此許多時候都會要求員工認真刻苦的工作,甚至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節假日時間,但是國外員工對于工作的價值觀念與國內有所不同,他們注重自己的休息時間,不認同日常的加班等,對于加班費等待遇的要求也會比較注重,認為自己犧牲了休息時間要得到應有的回報,這些內容都需要事先考慮,在之前要簽好各種制度協議,對職工和公司的權益都有保障。
此外,國外員工對于企業項目的運作模式與中國也會存在差異,但是在這一點上不建議完全的“入鄉隨俗”,每一個企業都有自己的文化與制度,在進行項目安排籌劃時也有自己獨特的成熟規定,并且這涉及到公司的內核問題,在這方面不必完全循規蹈矩,照搬國外企業的管理經驗。與前面一樣,本國的海外石油項目會和國外的一些企業有合作的機會,在之前要充分了解國外企業關于合作的要求以關注點,同時根據情況修改自己對于項目運作的相關規定,但是基礎就是要維護本國以及本公司的利益,同時又不能在外國面前丟了大國風范,在這一點上要適度把握,吸收國外比較先進的管理經驗完善自己,但同時不能盲目的崇洋媚外。
3 加強培訓,實現跨文化培養
石油企業的海外項目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同時由于員工來自于國內和國外,在語言、思想、價值認同以及文化教育上都有一定的差異,因此必須要在上崗之前進行專門的培訓,一方面減少員工之間以及員工對公司的障礙,另一方面加強個人的專業技能,能夠更好地應對工作上的需求??缥幕呐嘤枌τ谄髽I和員工來講都有很大的幫助,任何一個企業都要采取這項措施。
首先,國內的石油企業要注重對外派工作人員的培訓。員工到了另外一個國家,就要對當地的語言、習俗、生活習慣,特別是工作狀態有所了解,否則在海外上班后會很不適應環境。前面提到,為了便于溝通順利,國內石油企業要對員工進行所在國家語言的培訓,特別是日常生活用語以及行業內的專業用語。其次,要了解當地的風俗習慣以及宗教信仰,了解當地居民的忌諱,避免觸及當地人們的道德底線,引發不必要的矛盾。與此同時,要對員工進行專業知識的培訓,譬如石油開采、加工等知識內容,這些技能都要與國際接軌,在海外工作時要體現國內技術人員的專業水準,本國員工掌握技術的主動權。
其次,對于當地雇員的培訓也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國內外在語言、風俗以及企業的管理水平上有所差距,但是進入一個公司就要有相同的要求,因此要對當地雇員進行崗前培訓。首先要讓當地員工了解中國企業的運作模式以及管理辦法,讓其在今后的工作中有目標方向,其次要了解中國的文化習俗,因為中國人有相當一部分人不信奉宗教,不存在教派上的矛盾,但是中國的古典文化中也存在一些民間習俗,當地雇員有必要掌握。此外,中國的教育水平以及專業人員的技術能力與海外有不同,如若當地雇員需要提高的話,要對其進行專業的崗前技能培訓。endprint
4 以人為本,營造和諧企業文化
以上對石油企業海外投資項目的跨文化管理針對容易出現的問題提出了一些建議,更多的是制度層面上的,因為明確的制度才是公司得以運行的保障。但是在日常的企業管理中,人文化的關懷以及溫馨和諧的企業氛圍更是員工需要看到的,尤其是在海外的石油項目,企業中包含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員工,各自都有著自己的喜好與風俗,充分尊重每一個國家員工的風俗與信仰,在生活中讓員工感受到企業的人文關懷會更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所以在企業的跨文化管理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營造和諧的企業文化。
員工和企業不僅僅是雇傭關系,還要有一種血濃于水的至親關系。在日常的工作中,公司要注重關心每一個員工的日常生活,比如國外員工的民族節日、員工的生日、員工的身體狀況或者員工的家庭事件等,公司都要給予關心,必要時還要為員工提供幫助,讓其感受到企業的溫暖。中東地區的國家宗教信仰觀念較強,企業內部人員一定要認真了解宗教知識,避免觸碰忌諱。
除了在生活上真切的關心、幫助員工外,企業要為員工提供相應的待遇,跨國企業的待遇要綜合考慮國外的經濟情況以及相關行業的待遇情況,不能讓員工產生反感情緒。在此基礎上,節假日的一些小禮品、獎金或集體活動等補貼,都能讓員工感受到公司的關懷,員工在日常的工作中也會把捍衛公司的利益當成保護自己權益一樣看待。由于海外石油項目工作中的人員來自各個國家,所以在節假日或周末組織一些聯誼活動既能為員工們搭建彼此聯系的橋梁,又有利于活躍公司的工作氣氛。
石油行業的發展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困難,石油企業的跨文化管理更是提出了更大的挑戰,我國石油能源對外依賴較大,所以必須要形成成熟的跨文化管理模式,才能夠保證我國能源的穩定。尊重當地的風俗,把當地雇員當成朋友一樣對待是進行跨文化管理的基本原則,也是石油企業進行跨文化管理的立足之本,這樣才能夠得到當地雇員和國人的支持與理解。
參考文獻
[1] 韓紹國.石油物探海外業務跨文化管理的探索與實踐[J].石油政工研究,2010(4).
[2] 朱順紅.跨國企業跨文化管理的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2(12).
[3] 李原,羅英.中國企業國際化進程中的跨文化管理——基于知識管理視角[J].中外企業家,2012(13).
[4] 趙瑞華,張長寶.關于跨國企業文化建設的思考[J].石油政工研究,201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