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越
摘 要:“任務驅動”是一種基于建構主義教育理論的教學方法。該文針對“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級程序設計語言教學在的應用進行研究,對更好的應用“任務驅動”完成教學任務的原則和方法進行探討。教學實踐表明,該教學法能夠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等院校 ?任務驅動 ?高級程序設計語言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1(a)-0122-01
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信息類教學新技術、新方法的探索也從來沒有停止過。“任務驅動”教學法是高等教育教學改革一項新的嘗試,它植根于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認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與大的問題或任務結合,以此來引導和調動學習者的學習動機與學習興趣[1-2]。與現有的傳統教學方法相比,“任務驅動”通過“任務”來調動和維持學生的求知欲望。在明確學習目標的引導下,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由傳統的被動狀態轉變為主動的探索[3-4]。近年來,作者將“任務驅動”教學法應用于高級程序設計語言教學當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實踐表明,一個好的“任務”對于收獲好的教學效果至關重要。它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下面就如何設計“任務”以及將“任務驅動”教學法應用于高級程序設計語言教學的原則進行探析。
1 任務的設計與確定
高級程序設計語言課程的教學目標是教會學生基本程序設計與程序分析的理論和技能。因此,任務的設置應當符合上述培養要求。教師設置的任務通常以具備一定功能的應用程序為主。學生通過完成特定任務來學習C語言的基本語法、程序設計與程序分析的基本技能。在設置任務時,應當考慮到學生的基礎和實際接受能力。首先,應當考慮到學生的基礎。作為工科高等院校,學生在入學前對電腦有過一定的接觸,會操作使用但知識不系統,多數同學沒有接觸過程序設計?,F有培養方案中,學生在大一第一學期已先修過大學計算機基礎,高級程序設計語言課程是在第二學期開設的。與此相對應的,由于任務要貫穿整個學習過程,因此任務設置的難度應當適中。難度過低或任務過于簡單,則達不到訓練的效果。難度過高或任務過于復雜,多數學生即使非常努力也完法完成,則容易嚴重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其次,設計內容的背景學生應該比較熟悉。通常選取學生對于背景熟悉的任務,學生對于此類前提的問題容易上手,所需完成的步驟也很清楚。剩下的工作就是應用C語言完成任務的解答與模擬。最后,應當保證學生有充足的時間上機實踐。因為高級程序語言對于上機和實踐的要求非常高,倘若缺失這個環節則基本上可以說沒有實際掌握C語言。
2 完成任務時應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
學習的過程與能力培養的過程都應當是由漸入深、循序漸進的過程,這也是傳統教學模式所遵循的原則。傳統方式中,對于每一部分內容的教學,都是首先介紹基本概念與基本語法,接著根據本章主要知識點進行舉例,最后總結本章主要內容。對于“任務驅動”教學法而言,在每一部分教學內容開始前,作為教師我們首先向學生明確本章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此后,我們將同一個任務按照不同教學內容及側重點,由簡單到復雜分為若干不同的階段。并使每一部分的學習目標和任務盡可能清晰明了。
舉個例子?,F要求編制一個猜拳游戲,甲、乙二人分別出剪刀(用輸入時由0表示)、石頭(用輸入時由1表示)、布(用輸入時由2表示),由系統判斷哪方獲勝。在第1階段時,階段目標為:掌握C語言變量定義、變量的賦值、變量的輸入與輸出以及標準函數庫的運用。此時設置任務內容為:用戶甲、乙分別輸入自己出拳內容,并由計算機輸出二人的猜拳內容。此階段任務最簡單,且與本階段的目標緊密結合。在第2階段時,階段目標為:掌握選擇結構程序設計方法。此時任務內容變為:用戶甲、乙分別輸入自己出拳內容,并由計算機由選擇結構進行裁判,并輸出勝負結果。在第3階段時,階段目標為:掌握循環結構程序設計方法。此時任務內容變為:首先由裁判設置賽制(3局2勝,還是5局3勝,等等)用戶甲、乙分別循環輸入每局個人分別的出拳內容,由計算機進行裁判,并輸出勝負結果。以此方式設置任務,余下內容不再贅述。
3 凸顯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教學方式以講授為主。學期教學計劃規定教師要講授的知識及進度。學生要按照教師的要求和進度計劃完成各部分內容的學習。整個過程完全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從屬地位。“任務驅動”教學法植根于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而建構主義認為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是唯一的施教者,而是幫助學生完成學習目標的指導者和促進者。學生在進行階段學習任務之前,應當明確本階段的學習任務和學習目的。與此相對應,學生也由被動知識的接受者轉化整個學習過程的主動參與者。在以“任務驅動”教學法完成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明確本階段學生所應掌握的主要內容以及主要技能。而學生則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多種渠道,如上網、查閱參考資料、同學之間合作討論等方式學習理論知識與上機操練。教師則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共性與個性問題。針對共性問題,教師可集中講解;而對于個性問題,教師可通過單獨輔導的方式解答。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在完成本階段基本教學任務的前提下對任務進行擴充并完成。總而言之,“任務驅動”教學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完成的知識體系構建與擴充。
4 結語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本人和同事在近幾年的高級程序設計語言教學中應用與實踐的教學方式,是對現有傳統教學方式改革的一項初步嘗試。實踐表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以下方面有了明顯的進步:C語言基本語法的使用、程序設計與調試的能力、主動學習能力、團隊溝通與協作能力,等等。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凸顯,學習主動性也得到了明顯提高。盡管如此,“任務驅動”教學法對于我們來講尚屬嘗試階段,接下來我們要進一步對其理論和實踐應用作進一步的探索,不斷積累教學經驗,提升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 徐肇杰.任務驅動教學法與項目教學法之比較[J].教育與職業,2008(11):38-39.
[2] 郭紹青.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內涵[J].中國電化教育,2006(7):57-59.
[3] 徐紅升,張瑞玲.啟發式教學在《高級語言程序設計》中的應用[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2(2):93-96.
[4] 劉錫鈴.高級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寧德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1):79-8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