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瑋
摘 要:該文就吉林省松花石資源概況,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及其前景做了闡述,合理的開發利用確保了松花石產業的持續、穩固發展,有效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
關鍵詞:松花石 ?開發利用 ?產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P6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1(a)-0235-02
松花石起源于長白山脈,因這種石頭的顏色和開放的松花色澤一樣,因此先人把它叫做松花石,它是在大自然作用下,經鬼斧神工的雕琢而形成的奇石,皮層深厚,紋理清新,姿態優美,是奇石界最新推崇的新石種。20世紀90年代松花石被人們認識喜愛并收藏,2000年以后松花石展館和松花硯加工廠如雨后春筍般,星羅棋布。但松花石作為一種礦產資源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大規模的野蠻無序開采必將導致松花石資源的枯竭,如何有序開發利用松花石資源,是我們現在急需解決的問題。
1 松花石資源概況
松花石本名“烏拉玉”,又名“松花玉”,是價值較高的珍石,是奇石界的高檔石種,是吉林省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礦產資源。松花石主要用于制作松花硯、觀賞用奇石、工藝飾面石材和各種工藝品。松花硯“濕潤如玉、紂綠無瑕,質堅而細,色嫩而純,滑不拒墨,澀不滯筆,能使松煙浮艷,毫款增輝?!笔侵袊鴼v史名硯之一;松花硯與端、歙等石硯相比,色系豐富,變化多端,是其它硯品無可企及的;制作松花硯的原料以深綠色、淺綠色、紫色為主,品質以深綠為優,松花奇石是松花石在表生狀態下,經過物理、化學作用形成的各式各樣的奇石景觀,具有質堅而細膩、顏色艷麗、手感濕潤如玉、石紋清晰分明、造型獨特、高雅別致等特點,觀賞性極強,被國內奇石專家稱為“價值昂貴的珍石”、“石中新貴”。近年來松花奇石愈受廣大收藏者喜愛,主要品種有產自白山市渾江區的“黑木紋”、白山市江源區和通化市葫蘆套的“紫袍玉帶”、通化市大安的各種黃綠及深綠色松花奇石等,特別是帶有俏色的奇石更為珍貴。松花石工藝飾面石材以蛋青色為主,用于室內裝飾,給人以自然、素雅的美感。另外,松花石還可以開發出茶桌、茶臺、茶壺、茶盅等茶文化用品及筆洗、硯滴、筆筒、印合、鎮紙、筆架、麻將、手鐲等工藝品。
松花石礦地質學名為含硅質粉晶(泥晶)灰巖,賦存于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南芬組下段的黃綠色、紫灰色、紫色中厚層、薄層硅質粉晶灰巖層中,珍貴松花硯原料的主要礦物成分及含量為方解石65%~80%、石英5%~25%、粘土礦物小于10%,礦物粒度為0.015~0.006 mm,莫氏硬度為3.4~4.5,抗壓強度96MPa,耐酸、耐堿,以深綠色、淺綠色為優,部分地表風化層可作松花奇石。賦存松花石礦的地層位于渾江向斜北翼,總體上呈此東向帶狀展布,傾向南東, 主要分布于我省的通化、白山地區,集中產地西起通化地區葫蘆套、二道江、大安,經白山地區吊水湖、庫倉溝,東至白山市江源區后葫蘆、老嶺一帶,東西長約90 km,南北寬約6.5 km。另外,在通化地區柳河縣的三源浦、輝南縣的撫民、白山地區撫松縣、靖宇縣及延邊地區的安圖縣兩江也有松花石礦分布。
吉林省目前發現松花石礦床(點)37處,其中查明資源儲量的松花石礦產地有3處,分別為白山市庫倉溝松花石礦、白山市長藝石材場吊水湖二場松花石礦和通化縣大安鎮小臭松溝松花石礦,累計查明資源儲量245萬 t。已查明的3處松花石礦產地,松花石主要顏色有黃綠色、豆綠色、蛋青色及紫色,是制作硯石及松花石工藝品的最佳原材料。
松花石開發利用歷史悠久,松花硯始于明,盛于清,是清代皇室的御用珍品,存世的松花硯多為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民間收藏極少,甚至銷聲匿跡200余年。20世紀70年代,在通化市二道江長勝村和通化縣大村發現了可以制作硯臺的石材,經與失傳200多年的故宮博物院清朝藏品松花硯殘片對比和鑒定,二者質地、名項化驗指標完全相同。1980年5月,在北京四川飯店舉行了“通化市松花石硯鑒賞會”,到會的國務院副總理谷牧、相關部委領導和80多位全國著名書畫名家、金石鑒賞家、作家、學者鑒賞后,對上述鑒定結論給予了肯定。至此,松花硯在通化、白山地區逐步得到傳承和發展,不斷融入文化藝術元素,產品雕工精巧,從單純的書寫工具變成富有藝術品位的觀賞和收藏品,加之色彩艷麗、紋飾豐富多樣和制硯者的俏色運用,使松花硯在中國硯石文化藝術發展中進入了新的高峰,多次獲輕工產品、出口產品和工藝美術類國家級獎項,松花硯雕刻技藝已列入“吉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松花硯也因其實用、觀賞、收藏的內在美學價值,多次成為黨和國家傳導人贈送給外國元首的珍貴禮品,尤其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時,“松花紫荊情系根硯”為吉林省人民政府贈送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禮品。
2 松花石資源勘查、開發利用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1 勘查、開發利用現狀
(1)勘查現狀。
通化、白山、延邊地區已完成了1/20萬、1/25萬區域地質調查工作,部分地區完成了1/5萬區域地質調查工作,通過上述基礎地質工作,基本了解了松花石資源在通化、白山、延邊地區的賦存規律及分布范圍。但截至目前,我省尚未開展松花石資源潛力評價工作,針對松花石勘查投入也不多,僅完成了3處松花石資源的詳查評價工作,提交松花石資源儲量245萬 t。
近年來,隨著松花石產業的發展,礦業權需求逐漸升溫,截至2011年底,松花石礦有效探礦權6個,勘查對象為松花硯石、松花奇石和松花飾面石材,勘查階段均為詳查,其中通化4個、白山地區1個、延邊地區1個,在上述控礦權中,涉及松花硯石的探礦權3個、涉及松花奇石的探礦權4個、涉及飾面石材的探礦權2個。
(2)開發利用現狀。
截至2011年底,松花石的開采全部為自發的、分散的、小規模的民采,尚未設置樺花石礦采礦權,未形成規模開發。2009年,吉林省建立了“長白山松花石研究會”,并分別在白山、通化、延邊建立了省屬分支機構,省級會員白山地區有80人、通化地區有50人、延邊地區有50人。此外,尚有骨干的市級會員1000余人,從事開采、加工、包裝、銷售的人員有上萬人,年消耗松花石資源近4500 m3,已經形成了吉林文化產業中最有實力、最具活力和廣闊前景的產業,年產值達2億元。endprint
目前,在通化、白山等地松花石產業已成為文化產業的龍頭,初步建立松花石產品的宣傳銷售網絡。據不完全統計,通化市經營松花奇石和松花硯的業戶已達420余戶、個體作坊30余家,銷售松花石硯店鋪網點30余個,具有一定規模的私營企業有通化工藝美術廠、通化市青龍松花硯雕刻有限公司和銀河工藝品廠等知名企業6戶;白山市加工松花奇石和松花硯的業戶已達146戶,其中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11戶,不同規模的松花石產品展館500余家。通化市投資6480萬元,建立了通化關東文化產品交易市場,是國內最大的松花石產品交易園區;投資5000萬元建成了2500 m2的瑞璟松花石博覽中心;大安鎮被命為“松花硯之鄉”,并建成了松花石商業街;成立了松花硯行業管理協會、觀賞石協會、文化產業發展聯誼會;在通化師范學院和通化市職業教育中心開設了松花石藝術設計雕塑專業;于2011年和2012年舉辦了兩屆中國通化松花硯(石)文化節。白山市投資1000萬元建設的占地2000 m2集展覽、銷售、交流于一體的中國松花石藝術館已投入使用;長白山奇石文化城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入駐商鋪118戶;投資3000余萬元、占地面積10 m2的松花石產業園區正在建設,已有2戶加工企業在產業園區建成并投入生產;江源區被命名為“中國松花石之鄉”、“中國觀賞石之鄉”,并舉辦了多次江源奇石文化節。
2.2 勘查、開發利用存在的問題
(1)缺少統一的勘查和開發利用職權規劃。截至目前,尚未制定關于松花石勘查開發專項規劃,導致松花石礦的勘查、開發沒有統一布局。
(2)勘查程度較低,由于長期以來,我省松花石資源沒有得到開發利用,導致對松花石資源的重視不夠,勘查投入較少,勘查評價工作滯后,資源家底不清。
(3)松花奇石勘查難度較大。松花奇石以零星分散分布為主,賦存規律性不強,尚無地質勘查規范,勘查評價難度較大。
(4)開發利用管理不到位。由于松花石礦床埋藏淺、易辨認,產品用料少,原礦石采運方便、市場流通快,導致盜采、非法收購和加工松花石的現象較為普遍,監管難度較大。到目前為止,尚未設立合法的開采礦山,未形成集中統一開發,而自發零星非法開采點較多,資源破壞和浪費嚴重,擾亂了松花石市場秩序。
(5)對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由于“亂采濫挖”,難以監管,盜采者對生態環境保護意識不強,造成盜采區域植被破壞、水土流失、生態環境破壞嚴重。
3 松花石資源開發利用形勢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品味不斷提高,對饋贈禮品的選擇,也從生活實用型向藝術品味型轉變,松花石作為天然石制工藝品,不僅具有使用價值和經濟價值,還有文化價值和收藏價值,越來越被人們推崇和喜愛,松花石產業已成為當地新的經濟增長點,帶動了設計、加工、包裝、配座、運輸等相關產業,促進了當地經濟增長。隨著長白山旅游業的發展,長白山地區年接待游客人數已經突破100萬,但缺乏具有紀念性、文化性和地區特色的旅游紀念品,具有長白山文化特色的松花硯、松花奇石和各類松花石工藝品可以很好的彌補此項空白。此外,松花硯、松花奇石和各類松花石工藝品的知名度逐漸提高,各地奇石愛好者及客商紛紛慕名而來,觀光采購。
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建筑裝飾材料向天然、豪華、高檔化發展,超薄型天然石材將在建筑設計和室內裝修領域引發一場革新,特別是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國外客商紛紛涉足我國石材市場,使薄型、超薄型天然石材有著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因此,薄型、超薄型松花石飾面石材以瓷磚無法比擬的天然色澤和花紋,展示出美好的發展前景。
所以,松花石無論是作為硯石、觀賞石,還是工藝飾面用石,其產為前景均非常廣闊,其合理開發利用必將拉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也會為我省文化旅游業增光添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