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鐵

12月16日,第十一屆數字中國高層論壇在貴州召開。與會專家指出,當前,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先導力量,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分析了目前我國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存在的投資機會,指出新業態的產業催生了大量新的經濟增長點,產生了新的產業發展機遇。
在此背景下,伴隨一系列政策紅利的釋放,智慧城市建設及大數據產業發展已成大勢。國家信息中心電子政務工程中心副主任徐楓認為:“從發達國家政府管理的經驗和近期在大數據方面的戰略布局來看,‘量化決定’和‘數據治國’是發展的必然趨勢。”
政策紅利釋放
如果從1999年中國科學院向國家提出“數字地球”戰略開始算起,“數字中國”探索已走過了10余年時間。2012年,我國確立了首批智慧城市試點名單。2014年對于我國數字城市發展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關于智慧城市的政策紅利正逐步釋放。
2月27日,由習近平主席親自擔任組長的中央網絡安全與信息化領導小組正式成立,開啟我國網信工作全新局面。
8月27日,國家發改委等八部委聯合發布《關于印發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重要意義,確保智慧城市建設健康有序推進。
9月23日,財政部發布《關于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有關問題的通知》,布局構建有利于促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發展的制度體系。
10月,由科技部、財政部起草完成《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中央財政科技計劃體系將迎來一次優化布局的“大手術”。
在第十一屆數字中國發展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數字中國研究院院長童慶禧指出,這些重大政策的密集發布并啟動實施,對于“數字中國”科技創新、工程實施和智慧產業發展,毫無疑問是歷史性的重大機遇。
在政策利好的條件下,國家智慧城市建設試點正密集布局。據國家信息中心收集的數據顯示,現在全國共有409個不同試點城市,其中住建部系統202個,科技系統20個,工信部68個,工信部和發改委聯合推出的寬帶中國示范城市有39個。
創新社會管理
今年8月八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印發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鮮明的智慧城市,在保障和改革民生服務、創新社會管理等方面取得成效。
目前,以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在城市管理中的應用并非新話題。在浙江杭州,市民憑借社會保障卡、二代身份證或網上用戶名即可在社保自助服務一體機上查詢社保信息。一些小區甚至可實現居民網上投票、網上辦理準生證等服務。
今年3月1日,貴州省政府在北京召開了大數據產業發展推介會。由貴州省食藥監局牽頭、貴州科學院建設的“食品安全云工程”是貴州省大數據產業“七朵云”之一,也是云計算、物聯網和大數據技術在食品安全領域的應用。
據貴州科學院院長譚紅介紹,目前蒙牛、娃哈哈、茅臺等300家企業和北京等9省市檢測機構已示范應用云平臺,形成集研發、工程化、應用于一體的食藥領域創新體系。
作為一家通信設備上市公司,中興通訊在國內參與了100多個智慧城市的建設。以河北省秦皇島市為例,秦皇島市在“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提出要利用網絡和信息技術促進城市信息管理和智能化建設,目標是將該市打造成宜居宜游城市。
據中興通訊副總裁羅英群介紹,以往每至暑假,秦皇島海邊的游客往往人滿為患。2013年國慶期間,秦皇島當天游客數量可達2000萬左右,而整個城市人口還不足300萬。大量游客集中涌入造成秦皇島交通癱瘓,如何對旅游高峰期數據進行預測,當時并沒有好的辦法,這也促使市政府下決心解決這一問題。
2014年8月,秦皇島市數字管理平臺正式上線,并在旅游管理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景區全部采用了大屏幕廣播預警,保障了游客安全。
除旅游領域外,數字技術還應用在了秦皇島市的醫療領域,優化了患者的看病流程。目前,數字平臺已與該市12家醫院對接,共抽取了3億多條數據為應用系統提供支撐。患者只要在這12家醫院中的任意一家就診,就可隨時調閱以往在其他醫院看病的病歷。有了這些數據,衛生防疫部門還可及時掌握并預測流行病的發病情況。
在談到建設智慧城市的宗旨時,羅英群認為:“管理大數據容易,理解大數據難,軟件是大數據的引擎。智慧城市建設要從基礎設施建設轉為以人為本。”
引領產業發展
除協助政府實現城市的“智慧治理”外,大數據開發還具有極大的商業和社會價值。
麥肯錫2011年的研究報告表明,大數據將在醫療保健、公共部門管理、零售、制造業、個人定位數據等5個領域產生變革潛力。大數據應用可提高美國零售業60%的運營利潤,幫助制造業在產品開發、組裝等環節節省50%成本,為美國的醫療服務業每年節省3000億美元消耗,為歐洲政府每年節省1000億歐元的開支,為全球個人位置數據服務提供商貢獻1000億美元。
有人估計,今后3年,中國大數據生產值將達37.9億美元,每年將以60%的速度增長。
貴州省政協副主席、貴州師范大學副校長謝曉堯在第十一屆數字中國發展論壇上指出,“貴州省委省政府已將大數據產業作為全省重大決策。主要目標是以數據流吸引資金流、人才流等各種要素的持續聚集,推動貴州產業轉型升級,實現貴州經濟社會跨越發展。”
目前,貴州大數據產業鏈已基本形成。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大運營商已在國務院批復的貴安新區投資了120億元。作為“云上貴州”七朵云之一,“工業云”軟件超市目前已正式開業,吸引6000余家企業駐留在平臺上。
將大數據與服務民生結合,也為諸多領域帶來了商機。據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新媒體中心主任陳鉆介紹,目前他們正在著手研究智能手機的天氣視頻拍攝功能。普通百姓可以自行錄制天氣視頻,為親朋好友送去祝福,有關部門也可通過用戶手機傳感器收集上來的數據探測空氣質量指數。
陳鉆認為,智慧氣象服務市場具有較大潛力,可使許多行業從“看天吃飯”變成“看數據吃飯”。如將氣象信息與海量電商合作,就可預報寒流何時會來,商家可選擇在何時投放羽絨服的廣告比較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