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碧華

12月15日發布的“明星作家榜”,馮侖憑借《野蠻生長》一書以455萬元的版稅名列第二。
馮侖早年供職于體制內,后下海經商創辦了萬通,同期參與創業的還有潘石屹等五人,并稱“萬通六君子”。早在海南創業時,作為“萬通六君子”共同朋友的伍繼延就評價其為“馮賢達”。
隨著萬通的聲名鵲起,馮侖也成了地產界的大佬,并以“思想家”著稱,賢達彰顯無遺。
在阿拉善、壹基金等多家知名公益機構均能看到他的身影。當然,還有其一手創辦的萬通公益基金會。
馮侖坦言,有三分之一的時間用于公益。而在參與的公益領域中,他更專注于環保。
著眼于可持續
12月10日,萬通公益基金會在京舉行了年度項目成果發布會。會議開幕幾分鐘后,馮侖才匆匆走進會場。
從主辦方印發的資料及現場的介紹來看,馮侖更像一位“客人”,如不是基金會前面有“萬通”兩字,外界或許難以知曉其間的關聯。
其實,萬通公益基金會的起源非常簡單。2007年9月13日,是萬通集團一年一度的“反省日”。當年“反省日” 的主題是“新萬通,新企業公民”。與會人員圍繞“企業公民和企業社會責任建設”進行討論,商量如何將企業公民建設納入企業發展的戰略高度,并探索系統的建設體系。
最后,馮侖宣布全面啟動萬通地產的公益戰略,而具體方式則是成立公益基金會。但以理性聞名的馮侖,設想中的基金會必須目標明確與可持續。
馮侖告訴《民生周刊》記者,為此,基金會成立前找了很多專家,進行了充分的論證,并制定了詳盡的發展規劃,包括目標、方法、資金來源、人員組成等。
經過幾個月的緊張籌備,第二年的4月16日,北京萬通公益基金會宣布成立,馮侖作為主要發起人,萬通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萬通地產股份有限公司發起并支持成立。
為解決可持續的問題,萬通控股每年將上一年度凈利潤的1%捐贈給基金會,萬通地產每年將上一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的0.5%捐贈給萬通公益基金會。
還有一個來源,那就是他本人參與各類商務活動的報酬。
專注于生態社區
成立之初的萬通公益基金會,原始基金才幾百萬元,與動輒幾千萬元甚至幾億元的基金會相比,似乎“相形見絀”,與萬通地產知名度也“不相匹配”,但馮侖不以為然。他希望萬通公益基金會做一些小而精的項目,引導人們參與并改變生活方式。
萬通公益基金會成立之前,馮侖已參與成立多家公益組織并慷慨解囊,最為著名的即阿拉善生態協會。這家成立于2004年的民間環保機構,由近百名知名企業家出資成立,馮侖為主要發起人之一。
作為凝聚了國內眾多知名企業家的環保組織,在選擇項目時亦面臨困惑。“當時想得挺大,要治沙,但是在運行過程中發現,即便是集全國幾百個企業家之力,也只不過是滄海一粟。”
“后來我們想,得想辦法讓當地牧民參與,于是就開始做社區項目。”馮侖說,“比如以前牧民種玉米都是漫灌,很多水流進了沙里,浪費很嚴重,但玉米產量卻上不去。我們結合了先進的技術,水只用到原來五分之一不到,產量卻提高了。”
馮侖表示,不僅是解決牧民種植玉米產量的問題,阿拉善生態協會還動員企業去采購原料,進行深加工,這樣一來,當地牧民感覺到,節水這件事跟自己也息息相關,推動起來也就比較簡單了。
受此啟發,萬通公益基金會的項目幾乎集中在社區生態環保,即其倡導的打造生態社區,且一干就是6年。
用馮侖的話來說,“我們在通過持之以恒的努力,力圖改變所有人未來的生活方式,通過生態社區項目,讓節能減碳,與環境友好的生活方式成為日常的生活習慣。我們做的事情,不在乎大小,不在乎是否引起社會的強烈關注,萬通公益基金會是一顆種子,在生態社區方面逐漸地生根發芽,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樹立公眾對美好未來的信心。”
事實上,作為知名地產商的馮侖,近年來一直在推動節能建筑,但成效并不理想,大眾的漠視讓他非常憂心。
馮侖以中新天津生態城為例,這是中國和新加坡政府的合作項目,以新加坡等發達國家的新城鎮為樣板,著力建設一座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型和諧社區。“成本每平方米就會增加300~500元,價格自然高,但買房人不理解。”
12月10日的活動現場,基金會還特意弄了個生態展區。會議間隙,馮侖受邀參觀并與多位參展人合影。展廳的“社區生活綠卡”讓馮侖駐足,并饒有興致地問起其使用流程,如何計重,回收哪些垃圾,如何積分等。
截至目前,萬通主旋綠生態社區項目覆蓋了北京、天津、成都、杭州、上海等地的64個城市社區,約20萬城市居民受益。
讓基金會充分獨立
馮侖參與的公益活動很多,相比之下,其一手創辦的萬通公益基金會反而顯得“落寞”。
這些源于馮侖從基金會創始之初就盡量保持其獨立性,并刻意拉開與它的距離。這就是為什么像前文所述,參加基金會年會,他更像一位“客人”。
在馮侖參加的活動上,也鮮有提及萬通公益基金會。
2013年4月,萬通公益基金會第一屆理事會任期結束,作為發起人的馮侖卸去了副理事長的職務,理事長也由基金會的秘書長李勁擔任,后者為專業的公益人士。
事實上,這次理事會成員調整的目標就是:年輕與職業化。
李勁的理解是,年輕人思維更活躍,視野更開闊,精力充沛,更愿意思考未來的事情,也更愿意變革。
需要注意的是,在11人組成的理事會里,作為發起人的萬通地產僅占三席,其他都是在生態環保、公共政策、公益慈善以及法律等方面具有專業性和顯著社會影響力的外聘專家,整個基金會運作不受主要捐款方萬通的直接指令。
“專業性和獨立性是萬通公益基金會運作上的最大特點。”馮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