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滿磯

金馬辭舊歲,三陽開泰來!追溯莞商千年的商旅歷程和水滴石穿的歷史印痕,鐫刻著厚德務實、海納百川、情系東莞、商通天下的時代影像!
6月28日,《人民日報》刊發2014世界莞商大會召開的新聞,來自世界各地的1300多名莞商聚首東莞,共話宣言,共謀發展,詮釋跨越千年的莞商“愛國、守法、誠信、包容、創新、慈愛”而又敢為人先的精神。
一提起主流商幫,人們不假思索便可一一道來:《大宅門》的晉商、《向東是大海》的浙商、《玉王》的“潮商道”,還有《大清徽商》和《老家廈門》,儼然已成人們的慣性思維。一次商務之旅,同行錯把《莞邑通商圖》看成《清明上河圖》。這亦在情理之中,因為,古樸而繪意的《莞邑通商圖》確實像《清明上河圖》,只是多了些河網密織的內河、星羅棋布的碼頭與千帆競發的氣象。
追溯莞商上千年“居水為漁,沿河行商”的歷程,從駛離碼頭,走向深藍,他們在波瀾壯闊中力挽狂瀾,敢為人先,培育出莞商滴水穿石的柔韌意志和智者樂水的創業智慧。而時下,出海成了莞商們的“新常態”。
《莞邑通商圖》溯源上千年,古代東莞“商通天下”的繁盛場景盡收尺幅:在虎門海港,千帆競發,滿載著明代便揚名于世的莞草制品等駛向大洋;在廣東四大名市之一的“寮步香市”,品香、售香的中外商人摩肩接踵,密集的香店前車馬難行……
位于莞城溫塘的香市古道,有座始建于明洪武年間的還金亭,是為紀念袁友信苦等失主3年最終將300兩銀子歸還而建,歷代有人修繕,彰顯東莞民風的誠信傳統。
還金亭的故事,詮釋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誠信與友善。莞商遍布全世界近50個國家和地區。回眸歷史,為了民族大義與強國夢想,他們義無反顧,投身虎門銷煙壯舉;為抗擊日本侵略者,他們毅然參加東江縱隊;為響應改革開放號召,開辦全國首家“三來一補”企業——東莞太平手袋廠;為抗擊亞洲金融危機和世界金融風暴,以“當家人”心態抱團取暖,抵御寒流;他們始終保持前瞻性視野和對商機的快速捕捉能力,本著“民族品牌”的定調,低碳、環保、科技與自主知識產權四輪驅動,為新東莞、新高度再出發!
過去一年,既是莞商面臨轉型挑戰的一年,也是凝聚莞商力量二次創業的一年。第二屆世界莞商大會召開,如何尋求非公經濟發展的“第二輪春天”、助推東莞實現轉型升級,成為東莞和莞商必須思考的時代命題。
今天,在世界莞商聯合會羽翼下,千百名莞商凝聚共識,“莞商”品牌不再靜默,“創一代”在合作中尋求新機遇,“創二代”從前輩身上汲取養分。站在新起點,我們要說:盡管時代在變、環境在變,但“厚德務實、海納百川”的東莞精神不變。從出海遠征到寮步香市,從世界工廠到轉型升級,莞商憑借著這種精神走在時代前端,一次次化險為夷,乘勢而上。
每一次時代變革,莞商都在低調務實中閃光,超5000億的GDP是靠致力于富強、敬業做出來的。每次華麗轉身,莞商們都保持與時代超強同頻與共振。祝世界莞商:為實現中國夢而任性!為新東莞的再次騰飛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