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國際機場附近一座儲油罐被火箭擊中,大火持續不滅。利比亞再次陷入全面失控,利比亞政府向國際求援。多國緊急撤離在利公民,并關閉駐利使領館,中方人員也在使館協助下有序撤離。
目前,利比亞的動蕩主要表現為內部勢力的斗爭,但受中東地區戰亂局勢的影響,動蕩還在持續。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董漫遠分析指出,當前西亞北非暴恐勢力大崛起,而“伊拉克與黎凡特伊斯蘭國”勢力的迅速擴張為各國恐怖分子樹立了典范。受其影響,利比亞的反政府武裝勢頭增強。利比亞目前的戰亂,構成了三股勢力在西亞北非地區大擴張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利比亞中央政府缺乏對國家的有效控制,利比亞未來的局勢堪憂。
作為世界主要產油國和石油輸出國之一,石油是利比亞的經濟命脈和主要支柱。石油生產占利比亞國民生產總值的50%~70%,石油出口占出口總值的95%以上。因此,國際上出現了利比亞內戰可能影響石油供應的擔憂。
據本刊記者采訪,業內普遍認為如果利比亞國內局勢不發生大的轉變,這次的動蕩不會對國際石油市場產生較大影響。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盡管石油出口占利比亞出口總值的95%以上,但在世界石油市場所占份額較小,影響范圍和幅度有限;二是石油是沖突雙方爭奪的重點,為獲取戰爭經費來源,雙方都會竭力保護它的生產和出口,因此供應暫時不會出現太大問題;三是2011年爆發內戰以來,利比亞長期處于動亂中,各石油進口國尤其是歐洲,已形成自己的風險預案,以應對國際局勢變化對能源供應可能產生的影響。

7月28日,利比亞國內沖突持續,利比亞國家石油公司位于首都最大的儲油設施被被火箭彈擊中后起火。供圖/C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