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孫洪帥
當前國內石油瀝青市場供需矛盾突出、市場心態糾結,企業開始謀求“走出去”。
部分業者表示對市場能否保持長線良好走勢,市場需求回升能否支撐瀝青價格強勁增長值得懷疑。
2014年,國內石油瀝青市場可謂是暗淡無光,自年初冬儲旺季的慘淡到如今淡季需求的回暖,無不觸動著市場的神經。國內石油瀝青價格走勢與去年背離趨勢嚴重,呈現“凹”型走勢。
一季度市場受制于需求低迷、冬儲冷清等利空因素,石油瀝青價格弱勢下行,市場陷入“下跌—拿貨清淡—繼續下跌”的惡性循環中,旺季卻慘淡的背景下使得市場漲跌糾結。究其原因,其一,受國家經濟面調整等因素影響。一季度國內瀝青市場看空情緒較重,市場交投氣氛冷清,三大集團價格接連下調。市場在買漲不買跌的心態下,下游多觀望為主,采購積極性較為低迷。而受需求低迷及主營煉廠庫存壓力等因素影響,市場供求矛盾突出,進一步加速了瀝青價格的走跌,瀝青市場進入泥潭怪圈。其二,受國家信貸緊縮、投資速度放緩等因素影響,資金面整體較為緊張,限制了市場購買力和需求的釋放,進一步拖累了瀝青市場。其三,全國絕大部分地區低溫均在零度以下,道路施工不多,北方地區瀝青需求基本跌至冰點,南方也僅有少量市政等小工程的瀝青需求。整個一季度期間,瀝青市場處于現貨需求清淡、冬儲需求冷清的尷尬境地。
二季度瀝青價格在各方面共同作用下觸底反彈,一方面主營煉廠集中檢修,一定程度緩解了供應過剩的局面;另一方面,部分需求開始回暖,尤其是華南、西南、華中等部分省市需求顯現,西南和華南地區又是今年瀝青需求的重點方向,對瀝青市場有一定的支撐。國內主營煉廠檢修增多,市場資源面緊張,尤其是華東和華南地區煉廠檢修最為集中,導致瀝青資源供應量銳減,部分廠家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助推了瀝青市場的走高。但是淡季的反彈使得市場心態仍有所起伏,部分業者仍表示對市場能否保持長線良好走勢,市場需求回升能否支撐瀝青價格強勁增長值得懷疑。
三季度瀝青價格陷入僵持,漲跌互現。一方面市場需求旺季預期對市場心態有一定的利好支撐,主營煉廠報價稍顯平穩;另一方面則是市場供應面壓力增加、競爭激烈使得市場漲價動力不足。金九未能如愿,銀十未見希望,資金面緊張,供應壓力增加,需求持續疲軟使得國內瀝青市場整體較為低迷。
究其2014年市場出現“旺季不旺、淡季不淡”的局面,其主要因素還是在于供需面壓力、市場心態、進口市場沖擊等方面的影響。
首先,供應市場來看,據筆者數據監測顯示,2014年1-8月國內石油瀝青總產量在1340萬噸,同比減少40.68萬噸即2.9%。其中,1-4月國內石油瀝青產量同比減幅在10%左右。期間國內主營煉廠裝置開工率總體在50%~60%的低位水平運行,平均開工率為54.66%。部分主營煉廠進入冬歇期,而主力煉廠也多轉產140#或200#瀝青等焦化料供應焦化調和需求,導致整體開工率大減。受春節因素影響,春節前后的一段時間由于市場成交清淡,部分煉廠停產和下調開工負荷以應對不斷升高的庫存壓力,使開工率繼續低位震蕩。5-6月隨著市場需求逐漸回暖,產量同比增加,但是華東、華南、東北等地區主營煉廠進入檢修高峰期,國內資源整體供應量和開工率有明顯下降,整體庫存量緩慢走跌,市場供應整體較為緊張,不少廠家甚至處于零庫存狀態。進入8月份國內瀝青市場產量增加明顯,主營煉廠開工負荷穩定,整體庫存有所增加,市場供應面壓力有所加大。
其次,進口市場沖擊較為明顯。據筆者數據監測, 1-8月份石油瀝青進口總量284.7萬噸,同比增加66.16萬噸,漲幅30.1%。其中4-8月份進口量增加明顯,4月和5月進口量分別達到38.15萬噸和39.9萬噸,連續刷新4年以來單月進口量新高。
受亞洲地區需求低迷等因素影響,進口瀝青價格持續走低,同時進口瀝青在高速路施工以及改性瀝青加工受到下游用戶青睞,在與國產瀝青價格相當的情況下,客戶更傾向于進口瀝青。
供應面市場壓力增加的背景下,2014年,瀝青市場需求略顯清淡,雖不能輕言經濟環境繼續惡化,但經濟好轉跡象鮮有。國內經濟環境低迷、投資增速縮減直接導致國內瀝青終端市場需求低迷。2014年全國交通工作會議數據顯示,對通車里程超4000公里的15個省份進行統計,共7個省份明確了2014年度高速公路投資目標。除廣東省外,其余六省均較前兩年有較大幅度的下調,降幅最大的是山西省,較2012年下降了68%。
從地區分布上看,全國計劃新開工的高速新建項目主要集中于西南、華南、華北等地區,國內瀝青市場供貨項目多集中在這些地區。相對而言,西北、東北、山東等地區需求略顯低迷,區內投資建設縮減。8月初市場來看,國內道路項目建設開工一般,項目集中需求有限,部分資金略顯緊張。

●瀝青市場一反以往行情走勢,讓業內人士捉摸不透。 供圖/CFP
多地高速公路年度計劃投資額下滑,新的政策環境使得中央對地方的考核不以GDP為唯一指標,交通投資力度大幅度縮減,國內瀝青市場需求較為冷清。同時,國家保持穩健的貨幣政策,對于國內資金面控制較為嚴格,市場資金鏈整體較為緊張,市場多言“行情難熬,需求低迷”。
在國內瀝青需求受阻、進口瀝青沖擊的背景下,國內瀝青出口給沉寂的市場增添了一筆濃濃的色彩,同時也吹響了國產瀝青走出去的號角。
據筆者數據監測,2011和2012年國內瀝青出口量只有9.6萬噸、16.9萬噸。國內主營煉廠對國外市場的開拓力度遠遠不足,國內出口瀝青的煉廠僅集中在茂名石化、遼河石化等少數主營煉廠,主要出口方向為越南、菲律賓和印尼等東南亞地區。但是2014年1-8月石油瀝青出口總量12.9萬噸,同比增加2.4萬噸或22.8%。近年來,隨著國內煉廠瀝青生產工藝和技術的不斷進步,國產瀝青與韓國、新加坡等高品質瀝青的差距在不斷縮小,在產能過剩情況愈發突出的背景下,國產瀝青“走出去”,大力開拓國外市場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策略。目前東南亞地區需求逐漸回暖,部分地區道路建設進入發展黃金期,東南亞國家對高品質瀝青需求越來越多,國內煉廠應該抓住機遇,積極開拓新興市場。
綜合來看,當前瀝青市場供需矛盾的頑疾、市場心態的糾結都使得國內瀝青市場陷入困境,但是從困境中又能欣喜的看到中國瀝青企業在走進高端市場潮流中更近了一步。后期國內瀝青市場道路或更加崎嶇,需求有限、供應充足將持續困擾瀝青行業,但是瀝青企業需要在這種逆境中,努力提升品質,以便更好的走出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