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 侯瑞寧/饒志堅
五年來,普光氣田在“火山口”筑起了安全生產的銅墻鐵壁,將“毒氣”轉變成了“福氣”。
10月的達州,綠意蔥蘢。中石化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就坐落在這青山綠水之間,每天向全國各地輸送3000萬立方米的天然氣。
作為全國規模最大的高含硫氣田,投產五年來,普光氣田在“火山口”筑起了安全生產的銅墻鐵壁,實現無一人傷亡的安全業績。“安全生產責任重于泰山,我們絲毫不能越過安全發展這根紅線。”普光分公司副經理、HSE監督管理部主任熊良淦說。
普光氣田坐在“毒氣庫”上。
空氣中硫化氫含量達到800~1000ppm就能置人于死地,而普光氣田產出的高含硫天然氣的硫化氫濃度高達15萬ppm。“聞上一口,立即斃命。”普光分公司HSE監督管理部安全工程首席專家李國平告訴記者,“氣田投產剛開始的時候,因為缺乏經驗,員工和村民都是‘談硫色變’。
為了消除大家的“恐硫”心理,普光分公司領導帶領機關相關部門負責人深入現場,靠前指揮,組織協調;采氣廠和凈化廠的領導深入到站,和職工一起親自操作;應急救援中心和生產服務中心的領導監控到點,和職工一起并肩戰斗。

●通過大型應急演練、HSE管理制度的完善等一系列詳細周密的措施,普光氣田投產五年來,筑建了安全生產的“銅墻鐵壁”。 攝影/祝廣影
“各級領導的帶頭作用,激發了全體職工精心操作、安全投產的信心。”李國平說,“當然,我們前期的安全防護工作是很有保障的。氣田在每一個方案設計階段,都將先進的安全理念體現在對工藝、材料和設備的選擇上。”
據了解,硫化氫氣體腐蝕性強。普光氣田優選國內外廠家生產的耐酸氣腐蝕管材,為氣田安全生產提供了基本保障。
為了保障員工安全,普光分公司將工作做得很細致。在普光分公司集氣站301調度室內,記者看到依著墻角的放物臺上整齊地擺放著超壓式空氣呼吸器,頂頭貼著“不忘戴安全帽”、“不忘戴檢測儀”、“不忘拿呼吸閥”的提示語。與此同時,普光分公司給每個員工佩戴了便攜式電子檢測儀。“只要硫化氫氣體泄漏,它會自動報警。”調度室工作人員梁紅嬌指著胸前黃色“小靈通”式的電子設備說。
在普光分公司采氣廠廠長張分電看來,現代化儀器要使用,土方法也可兼而有之。他告訴記者,當班工人每天必做的一項工作是背上空氣呼吸器,拿上裝滿肥皂水的噴水壺,到井口和裝置區檢查漏點。“這種辦法很土,但效果和精度遠優于報警器,哪怕一個小氣泡,也逃不過采氣工的‘法眼’。”
除了這些比較常見的設備之外,在普光氣田應急救援中心,記者看到了裝備精良的各式車輛:應急救援指揮車、消防坦克、強風車等先進裝備63臺,都曾在汶川地震等災難救援現場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普光生產建設、搶維修等方面也立了大功。“可以說,為了保障安全,我們殺雞用了牛刀。”李國平說。
目前,普光氣田各種設備近萬臺。每臺設備都有自己的主人,主要設備一、二級保養執行率均保持為100%。五年來,普光氣田設備的完好率連年上升、位于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前列。
大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一般以碎片化較多,例如在吃飯、課后、睡前的時候,所以對于網絡課程來說,周末才是學生的主要線上學習時間。針對這一情況,筆者在進行課程設計的時候,課程章節內容全部為碎片化的知識點微課,一個微課時間設計為10~20 min,并設計知識點導學,學生在進行正式學習之前可對學習內容先有一定的了解,可有效提升授課效率以及知識轉化率,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信心,減少學生退課率。
在通往普光分公司301集氣站調度室的小路上,一塊藍色的豎牌上寫著如下字樣:
“承包區塊:×××”
“承辦人:×××”
“職務:×××”
張分電告訴記者,這是分公司實行的安全承包制度。“我們對關鍵要害和重點部門實行領導層層承包,每個月進行一次定期突擊檢查。”
與此同時,普光分公司推行隱患排查治理獎勵機制,鼓勵員工積極參加隱患排查和治理工作,不斷鞏固本質防線安全,極大降低了運行風險。
采訪期間,張分電拿給記者一張“風險經歷報告書”,上面詳細記錄了2014年4月11日“火炬熄火”的風險經歷,并就可能造成的后果、原因分析、應吸取的教訓和防范措施等做出了分析總結。“我們把所有發現的安全隱患都匯總成案例,集結成書,大家分享。”張分電說,“離這兒直線距離40公里的地方就是開縣事故爆炸的地點,我們不能不引以為戒。”
為了鼓勵員工發現安全隱患,普光分公司天然氣凈化廠出臺了《HSE考核獎勵辦法》,對安全隱患分為A類、B類和C類,即重大隱患、較大隱患和一般隱患,對隱患發現者分別給予200元、100元和50元的獎勵。
近年來,普光氣田在生產實踐中摸索形成了井控、集輸、凈化、儲運等幾大系統和數百萬字的氣田安全管理操作規程,總結出“六想六不干”、“九步工作法”、“八作業環節”等一系列安全操作規程,把安全管理貫穿開發生產的全過程。
經過5年的努力,普光氣田創新建立了5大類99項HSE管理制度,填補了國內高含硫氣田安全管理的空白。
“丁零零,丁零零……”普光分公司應急救援中心119調度室響起一陣急促的電鈴。
“P301-3井井口采氣樹3#閥門內測法蘭泄漏,請消防站及相關單位立即出動。”廣播內傳出一段語音。
……
這是2014年普光分公司與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舉行的一年一度應急救援演練模擬方案。
“我們現在創新建立了三級應急聯動機制。”普光分公司采氣廠HSE辦公室主任王弘杰說。
據了解,普光分公司和宣漢縣人民政府成立了聯合應急指揮機構;采氣廠、凈化廠分別與附近鄉鎮簽訂了應急疏散聯動協議,明確了雙方應急職責,規定了雙方預案同時啟動、同時關閉,定期召開企地應急聯席會議。特別是創新建立了站與村應急聯動模式,和12個村成立了站村應急聯動小組,共設立應急疏散管理員65名,負責組織村民應急疏散工作,定期開展站村應急演練,提高了突發情況下村民應急疏散能力。
“大氣田應急救援準備做得很到位,我們生活在氣田邊上很放心。”普光鎮當地居民李廣元說。
與此同時,普光氣田建立了高度智能化的“四級關斷體系”。一旦氣田某個生產區域出現異常,體系就能自動判斷、迅速反應,完成“全氣田關斷、支線關斷、單站關斷、單井關斷”四級關斷模式。
不久前,普光氣田經歷的一次險情驗證了這套體系的可靠性。當時,強烈的雷電導致供電線路閃停,凈化廠運行的部分設備失去動力。在同一瞬間,氣田的四級關斷系統緊急啟動,第一時間切斷高含硫天然氣來源,避免了事態擴大。
為了形成更好的安全文化氛圍,普光氣田將培訓作為重要抓手,堅持“培訓不達標就是隱患,無證上崗就是事故”理念,針對不同層次、不同崗位和不同專業的員工開展“滴灌式”培訓,累計培訓員工上萬人次。
9月,普光氣田組織《員工安全文化手冊》在基層傳閱活動。經過總結和提煉,初步形成“雙S”安全文化,提出了安全總目標、價值觀、責任觀、認識觀、預防觀、行為觀。
正是得益于安全護航,普光氣田實現了高效生產,滾滾“福氣”流向全國各地。截至10月10日,氣田累計生產混合天然氣424.06億立方米、商品天然氣298.91億立方米、硫黃858.59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