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曉莉(國家圖書館 北京 100081)
MOOCs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又譯作“慕課”,最早是由遠程教育發展起來的,其所持信念是“將世界上最優質的教育資源,送達地球最偏遠角落”[1]。這種新興的信息技術,為用戶提供了一種新的知識獲取渠道和學習模式,成為了網絡時代人們學習的新途徑。MOOCs將在線學習、社交服務、大數據分析、移動互聯網等理念融為一體,形成了一個集虛擬與現實空間融合的學習共同體,而這恰與圖書館“學習中心”的理念相交融。MOOCs是基于聯結主義學習理論發展起來的,其基本思想是:知識是網絡化聯結的,學習是連接專門結點的信息過程,即把大家的想法連接在一起獲取更多的知識,而這恰與圖書館的“知識中心”理念相交融。
2012 年,這種基于網絡、針對大眾人群的MOOCs井噴式涌現,被媒體稱為MOOCs元年[1]。圖書館在MOOCs的大潮中應承擔什么樣的責任,扮演什么樣的角色?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數字與網絡時代的到來,數字生活方式的出現,新的學術交流模式不斷更新,以及人們對知識更新的渴望和對本地館藏的依賴性減少,圖書館在MOOCs發展的早期就認真考慮圖書館服務與MOOCs的關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隨著人工智能和信息技術的不斷革新,人們的數字生活方式和學術交流模式不斷變化,教育范式正在向包括線上學習、混合學習和協作學習的模式轉型。一方面,社交媒體不斷改變著人們互動與人際交流的方式,人們可以隨時隨地分享經驗和發現新觀點;另一方面,開放內容、開放資源等概念的提出,有效增加了信息和資源獲取的便捷性和透明度。特別是隨著信息技術成本的降低,人們通過互聯網獲得海量資源和廣泛人際交流的機會不斷增加,均為 MOOCs的發展提供了契機。MOOCs采用基于“機器”和“交互”的即時反饋與評估,提供基于學習大數據的個性化服務,依托“社區”理念實現學習的互動交流,這一系列先進信息技術的引用,促成了MOOCs的成功[2]。
MOOCs是伴隨人類學習需求的變化發展而來,隨著知識更新速度加快,知識半衰期越來越短;激烈的競爭環境使得人類自我提升的意愿加強,生存方式更加碎片化。因此,人們急需一種快速、高效和實用的學習方式。MOOCs正是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下,逐步發展而來的一種新型的教育系統,其具有短小視頻和互動學習的特點。與傳統教育不同,MOOCs基于主動學習理念,采用“學習鏈”進行教學;可根據自身情況掌控學習進度;采用交互式學習方式,及時反饋;通過特殊設計使得學習過程游戲化;引入社交理念,可以隨時與學伴進行交流、討論[3-4]。MOOCs體現著技術和文化的融合,正圍繞著數字化學習(e-Learning)創造出新的能量。MOOCs技術主要包括高質量的視頻編目、數據采集與分析、帶有社交功能的授遞平臺,使得基于網絡的教學相比過去更加有效、更具規模;其秉承一種基于網絡的交流、協作和知識發現的學習文化。可以說,MOOCs既代表著一種新型技術系統,也蘊含著一種新型的教學范式[5]。圖書館應積極參與到MOOCs這種新型教育模式中,與其共同推進全民教育和終身教育的進展。筆者利用SWOT(Strengths Weakness Opportunity Threats)分析法將圖書館參與該服務模式的優勢、劣勢、機會、威脅分析如表1所示。
過去30年里,人們取得成功所需的技能有了巨大的變化。但在學校,這些被強調的技能并沒有跟上時代的變化。隨著資源的減少,人口的快速增長和技術變革時代的來臨,公共圖書館急需拓展其社會職能,不斷融入人類知識獲取和知識交流體系中。借助MOOCs這種新興的教學模式不斷提升社會大規模人群的知識水平,是當代圖書館應當考慮的問題。
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人們更傾向于選擇“碎片式學習”。“碎片式學習”的表現形式是發散的,它與“系統性學習”的方式(即相對收斂的、專業性、集中式、連續性學習)有著鮮明的不同特點和區別[6]。“碎片式學習”具有信息容量大、時效性和前沿性強等特點。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學習者學習行為的變化,“碎片式學習”已經成為現代社會教育的一種趨勢。與此同時,我們不難發現圖書館員也在發生著變化,傳統圖書館的館員在信息檢索上所花的時間約為70%,在信息組織、索引、過濾上所花的時間為20%,有效的信息利用、分析時間僅僅占10%;數字圖書館館員在以上行為上所花費的時間則分別為10%,30%,60%[7]。圖書館作為社會信息服務機構的一員,其社會角色也在信息技術的變革中不斷變化,但是提供惠及人人的普遍服務一直是圖書館為了維護信息公平而遵循的服務原則,為了更好地體現圖書館的社會價值,圖書館已經成為社會的知識中心、學習中心和文化中心。圖書館服務的核心始終都是滿足不同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學習者對于圖書館信息資源的挖掘與利用,顯然已經成為學習型社會人們自我學習與終身學習實現的必要條件,圖書館理應在其中扮演并承擔起重要的角色和功能。

表1 基于SWOT分析的圖書館MOOCs服務模式發展策略分析
伴隨MOOCs的飛速發展,我們也同樣清晰地認識到,MOOCs還存在很多弊端。目前,MOOCs課程的完成率還比較低,缺少有針對性的交互指導,評價手段和評價質量有待于進一步的提高,特別是很多MOOCs平臺僅僅提供了構成課程要素的一部分內容(如講座錄像等),而經過專業創建的內容目次、評估項目及個性化學習服務等關鍵環節都是缺失的。因此,筆者認為,在MOOCs飛速發展的今天,圖書館可在以下方面有所作為。
圖書館雖然不是MOOCs的主導者,但應當是積極的參與者。全球網上教育資源的迅速擴張,讓學習的機會更多、更便宜,也更方便。終身學習將作為普遍價值觀被人類接納,非正規和非正式的學習經歷將會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和肯定。但是,與此同時,專家越來越少,學習者越來越多。對于圖書館而言,其僅承擔信息守護者的職能已無法滿足現代信息社會用戶對圖書館的需要,圖書館理應更多地承擔起知識顧問的角色,關注讀者學習行為和期望的變化,創建協作學習和知識創新的新環境,融入到研究者和學習者中,與他們建立合作伙伴關系才是未來圖書館的發展方向。圖書館如何將服務嵌入到研究者和學習者的知識獲取流程中,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這離不開圖書館對用戶需求的深刻理解。圖書館利用MOOCs強大的數據捕捉與分析能力,通過對讀者學習行為和日常借閱行為記錄的匯聚和分析,形成獨有的讀者行為大數據。對圖書館而言,其可以在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分析中發現和把握隱藏規律,深刻理解用戶需求,為讀者推薦所需的學習資源,積極參與到MOOCs建設中,探索更多、更靈活的基于MOOCs的服務模式。
現代教育中使用數據進行個性化學習及績效評價的需求增加。而圖書館擁有的大數據可以用來對個人或群體的行為進行詳細分析,通過復雜的檢測和過濾數據的方法可以對讀者的行為取向進行推測,這對于各大教育機構提供個性化學習服務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圖書館可以廣泛開展與教育機構的合作,如圖書館數據可以成為教育機構學習分析數據潛在的組成部分。用戶使用館藏、圖書館設備或是學習室等方面的數據可以被捕獲,同時這些數據也可以被導入到一個機構的分析軟件中或是將這些數據與一些其他權威數據(如平均成績、必修課等)建立關聯關系,并提供有針對性的MOOCs服務。例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以及斯坦福大學已經基于已有的MOOCs平臺中產生的數據開展學習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8]。圖書館借助對用戶需求的深入理解及其與圖書館服務交互中的用戶行為,通過將圖書館服務平臺和MOCCs平臺的整合,成功地把服務嵌入到研究者或學習者的資源獲取流程中,使得圖書館員成為教育機構的知識顧問。
圖書館在MOOCs生態環境中的角色是促進者而非專家;其與教育機構實施戰略合作,依托圖書館擁有的豐富館藏,超越圖書館的傳統壁壘;根據不同人群、結合圖書館豐富的資源,建設和提供層次化的圖書館MOOCs服務,如提供MOOCs課程服務,建設MOOCs特色資源庫,提供學術論文、學術講座等多類型資源的MOOCs服務。上海市寶山區圖書館結合自身館藏資源,對兒童文學家陳伯吹的館藏資料建立了MOOCs特色庫[9]。此外,在不斷擴大的數字環境下,人們的信息素養變得尤為重要,而這些在目前的教學中是缺失的,因此,圖書館有必要承擔起全面信息素養教育的職能,基于MOOCs平臺,開設更多的信息素養課程,如基本的閱讀和數字化能力課程等。此外,圖書館員可以加入MOOCs的社交網絡,提供諸如信息素養教育、培訓、就業指導等服務。
在現代社會,人們已經不再滿足于對信息數量、信息檢索的簡單需求,更需要知識化、個性化的高價值資源。圖書館作為社會信息中心和信息服務中心,是信息交換的樞紐,隨著人們學習環境和信息需求的變化,無疑對圖書館的服務提出了新的挑戰,要求圖書館為用戶提供集成化、泛在化的信息服務。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圖書館將信息服務融入到MOOCs環境中,實現平臺互聯、互通,資源共建、共享,通過與教育、科研等行業機構的合作,不斷拓展服務渠道已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可以清晰地看到,以云計算與大數據計算為主要特征的新型網絡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已經不再是束縛社會發展的桎梏,其將有效促成圖書館與MOOCs平臺的整合。MOOCs平臺與圖書館服務平臺對接,不但可以實現圖書館全媒體資源的嵌入服務,而且能夠提供多種具有圖書館特色的附加服務,如參考咨詢等。MOOCs平臺與圖書館信息技術平臺的整合可以為讀者提供更便捷的信息獲取方式;通過多源頭的讀者用戶數據分析,可以更易于匹配讀者需求,降低讀者對資源的需求量,更好地滿足讀者需求;更易于總結潛在的用戶行為規律,為用戶提供貼切、及時的信息服務。圖書館“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模式必然需要更加精細、快速的數據處理和分析。
總之,圖書館借助MOOCs平臺可以廣泛開展與教育機構的合作,通過嵌入式和交互式的用戶服務,實現以人為本、用戶參與的主動服務,最終為實現泛在化和個性化的服務打下基礎。例如,圖書館將資源嵌入課程,使得資源更易獲取;通過挖掘用戶需求,開展個性化的學習服務。未來,借助MOOCs平臺,圖書館將更易于實現與教育機構的資源、技術、服務的共建、共享。圖書館通過服務平臺與MOOCs平臺的整合可以實現文化資源和教育資源的貫通,借助數字化核心技術可以在圖書館服務平臺與MOOCs平臺整合的統一平臺上實現資源和服務的整合與揭示,并可以開展多媒體手段的數字資源服務,有效增加資源的透明度和易獲取度,促進泛在化社會的形成。教育資源建設與利用中貫通圖書館文化資源,匯集不同行業機構的不同類型資源,在信息資源應用中提供差別化用戶服務,探索文化機構與教育機構并行互惠的運行模式,有效保證文化資源和教育資源建設與服務的可持續良性發展。
公共圖書館本身也是社會教育機構之一,它有責任和義務為有學習需求的讀者實現終身學習提供服務。但是,圖書館員在課程設計、教學策略等方面的能力都不及專業的教育者。因此,目前國外很多圖書館已經開展了與其他教育機構的合作,為用戶提供“終身學習”的服務。未來,圖書館應當進一步打破國家和地域的界限,開展全球信息服務機構的合作與交流;打破傳統資源和服務的組織模式,促進知識的集成與再創新;打破圖書館、教育機構、研究機構與產業機構之間的分隔,促進知識的轉移、轉化。通過行業機構間的互聯、互通,圖書館不斷融合用戶不同學習領域的訴求,不斷創新服務項目,不斷探索開展合作的方法,從而支持人們對于教育資源和文化信息資源的廣泛獲取,引領和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和知識需求。
[2]Nielson B. MOOC Analytics: What Corporate Training Can Learn from Big Data[EB/OL]. [2013-12-12]. http://ezinearticles.com/?MOOC-Analytics:-What-Corporate-Training-Can-Learn-From-Big-Data&id=7778643.
[3]Lisa. Three Types of MOOC[EB/OL]. [2013-12-12]. http://lisahistory.net/wordpress/2012/08/three-kinds-of-moocs/.
[4]魏順平. 2013年三大MOOCs機構最新進展[EB/OL]. [2013-12-01].http://library.crtvu.edu.cn/crtvul_ou_express/43.pdf.
[5]賀 斌. 慕課:本質、現狀及其展望[J]. 江蘇教育研究, 2014(1):3-7.
[6]賀 斌, 薛耀鋒. 網絡學習空間的建構——教育信息化思維與實踐的變革[J]. 開放教育研究, 2013(4):84-95.
[7]Wu K.Academic Libraries in the age of MOOCs[J]. Reference Services Review, 2013,41(3):576.
[8]魏順平. 大數據時代的MOOCs與學習分析[EB/OL]. [2013-12-12].http://dianda.china.com.cn/news/2014-01/21/content_6628297.htm.
[9]常 宏. MOOC與圖書館[EB/OL]. [2013-12-12]. http://conf.library.sh.cn/sites/default/files/MOOC%E9%A3%8E%E6%BD%AE%E5%AF%B9%E5%A4%A7%E5%AD%A6%E5%9B%BE%E4%B9%A6%E9%A6%86%E7%9A%84%E5%BD%B1%E5%93%8D-%E8%B6%85%E6%98%9F%E5%B8%B8%E5%AE%8F.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