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莉華 潘 衛(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 上海 200240)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普及,社會大眾的閱讀習慣悄然發生了改變,移動閱讀已然成為青年一代尤其是在校大學生閱讀行為選擇的一種趨勢,這對高校圖書館服務模式與手段的創新所產生的影響也越來越大。目前國內大多數高校圖書館網頁都可以通過以iPhone、iPad為代表的便攜式終端設備訪問,同時隨著校園無線網絡的普及,以及3G技術的推廣,很多圖書館開通了“手機圖書館”、“移動圖書館”,讀者可以隨時查詢、瀏覽圖書館購買的各類數據庫資源與個性化服務,享受到圖書館提供的簡單的移動閱讀服務。
然而,當前國內高校圖書館預設的移動閱讀內容大多與學生的課業學習脫節,不能滿足師生圍繞課程教學所產生的各類個性化閱讀需求。圖書館作為支撐高校教學、科研的重要輔助機構,適時推出電子教參的移動閱讀服務,將成為圖書館服務創新與拓展的必然發展方向。
圖書館資源和服務無縫嵌入學校教學環境是國外多數著名高校的發展特點,電子教參支持系統即為其中的典型代表。英國JISC(Joint Information Systems Committee,聯合信息系統委員會)主持的國家電子圖書使用調研項目(National e-Books Observatory Project,簡稱NeBO)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電子圖書調研項目,其最終報告總結了用戶對電子圖書的要求,第一項便是“提供更多的教材內容電子圖書”[1],可見電子教參系統的建設符合廣大高校用戶的需求。在國外,提供課程參考資料服務是高校圖書館的主要工作內容之一,通常有專門的工作小組負責該項工作,軟件系統也比較成熟、完善,教師和學生已經習慣了圖書館的課程參考資料服務方式和內容,同時教師和學生的課程教與學也離不開圖書館的課程參考資料服務[2]。
國外發達國家的高校圖書館普遍形成了較完善的教學參考資源服務體系,同時為了補償圖書館電子教參資源的不足,部分擁有出版社的高校還將課程平臺與網上書店進行關聯。筆者通過對國外高校圖書館網站進行調研,并結合學術文獻檢索,總結出國外高校電子教參支持系統主要有3種建設模式:其一,圖書館借助課程資源管理軟件(如:Stellar、BlackBoard[3]等),自建電子教參系統,為在校師生提供課程服務,如美國的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圖書館、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圖書館等;其二,與教材書店合作,通過課程信息平臺與在線書店互聯為學生提供教學參考資料的租賃和買賣,如美國的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圖書館、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圖書館等;其三,與數據庫商合作,購買成熟的商業化軟件系統和文獻資源,如英國的斯塔福德郡大學(Staffordshire University)圖書館、伍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Worcester)圖書館等。表1對國外具有代表性的電子教參服務平臺進行了對比。
麻省理工學院圖書館和康奈爾大學圖書館網站中均設置了電子教參檢索平臺,提供課程編號、教師姓名、課程名稱、院系4種搜索途徑,在檢索結果中會提供與課程相關教材的信息,包括紙質教材館藏地址和電子教參全文鏈接。
哈佛大學圖書館和耶魯大學圖書館網站中均提供課程目錄(course catalog)檢索平臺,在搜索結果中,除了提供授課教師姓名、上課時間、地點等課程信息之外,還提供教學參考資源信息和校園書店的主頁鏈接。以哈佛大學的在線書店Harvard Coop為例,其以經營書刊為主,提供二手教材、新書和電子圖書的租賃和交易服務,也免費提供少量的電子教材[4]。Harvard Coop網站上有電子教參的租賃規則、支持的技術環境等信息的詳細說明。目前,Harvard Coop的電子圖書支持的閱讀客戶終端是MAC和PC,不支持手機閱讀。耶魯大學的在線課程信息系統與Labyrinth Books平臺關聯,Labyrinth Books平臺功能與Harvard Coop類似。

表1 國外代表性電子教參服務平臺對比
在采用數據庫商的軟件系統作為電子教參系統的高校中,英國斯塔福德郡大學比較有代表性,該校采用了ebrary提供電子圖書解決方案。ebrary研發了一種“電子內容平臺(e-Content platform)”,能夠為圖書館用戶提供來自不同出版社的電子圖書的整合檢索與利用。斯塔福德郡大學圖書館同時也是英國首家使用ebrary技術的圖書館[5]。與之類似,英國伍斯特大學則購買了MyiLibrary的技術平臺[6]。
綜上分析,國外高校圖書館電子教參服務系統盡管采用的服務模式或技術差異比較大,但大多都與課程信息平臺互通、互聯。而在電子教參的全文閱讀方面,近年來并沒有隨著3G技術的發展在移動閱讀服務上有所突破,而仍以支持各種形式的電腦閱讀為主。哈佛大學網站上對此也給予了解釋,主要是考慮到NOOK和移動設備的屏幕比較小,會影響閱讀效果[7]。而實際上,近兩年來,隨著以iPad為代表的平板電腦的廣泛使用,移動設備屏幕小的問題已經逐漸弱化,電子教參移動閱讀的實現在技術和設備方面已經不存在障礙。
早在2004年,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hina Academic Library & Information System,簡稱CALIS)就以 “高校教學參考信息管理與服務系統”作為“十五”規劃建設的重要子項目之一,并聯合全國51所高校初步建成了“中國高校教學參考信息中心”[8],為CALIS成員館的用戶提供課程與教學參考資料書目信息在線檢索服務。后來該項目又歷經了兩個發展與完善階段:包括 2008年啟動的CALIS“十一五”建設項目和2011年開始的CALIS三期建設項目,目前建成了“CALIS高校教學參考書全文數據庫”[9],該平臺以方正Apabi(阿帕比)數字圖書館為基礎,可以為CALIS成員館的用戶提供教材的在線全文閱讀,然而其不足之處也較明顯,主要體現在該平臺沒有將教材與高校課程進行關聯,對課程教學支持的作用有限。
針對國內電子教參服務系統的建設情況,2010年上海大學圖書館郝媛玲進行了調查,分析了包括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復旦大學在內的50所“211工程”高校圖書館教參服務系統的建設情況[10](見表2)。筆者對其文中提及的高校圖書館進行抽樣調研發現,除了北京大學圖書館和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以外,多數高校圖書館的教學參考書服務系統仍然維持著4年前的服務模式。

表2 50所“211工程”高校圖書館教參服務系統調查分析數據[10]
北京大學圖書館的“電子教參書”系統在近兩、三年中有了較為突出的發展,該平臺不僅實現了教學參考資料與課程信息的集成,而且突破了只收教學圖書的局限,除了圖書之外,還收錄了文理各學科的中外文期刊論文、參考資料、講稿等[11]。
筆者綜合分析國內現有的電子教參服務系統及其相關的研究成果可以發現,其普遍存在如下問題:其一,教學參考資源與學校的課程系統或教學平臺互不關聯,因而其不能實現信息的動態融合;其二,教學參考資源類型單一,主要以圖書為主,未考慮如網絡課件、音頻和視頻多媒體資料等多種教學參考資源類型;其三,電子教參服務功能比較封閉,不能滿足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等課程社群在交流與互動中對于參考資料的需求。
20世紀末,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使電子教參信息服務模式從根本上改變了文獻信息收集、加工、存儲、傳遞、索取和利用的方式,可謂傳統教參服務模式在網絡環境下的轉型[12]。在無線網絡日益普及、第三代移動通信3G技術盛行、大眾閱讀行為向移動閱讀發生轉變的今天,圖書館以最大限度地滿足用戶需求為出發點的宗旨不會發生改變,需要改變的必然是圖書館的服務模式,而電子教參服務模式向移動閱讀轉型將是重要的內容之一。讀者對電子教參移動閱讀服務的需求體現在以下3個層面:
(1)在高校發展層面,加快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步伐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同時也是各大高校“十二五”發展戰略規劃的重要內容,其中,革新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而教學模式從以知識灌輸式教學、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和方法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基于資源的自主學習模式,需要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獲取方便的教學參考資源做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2)在教師教學層面,傳統的館藏教學參考資源已無法滿足教師的課程需求或對新興學科的覆蓋,教師對教學參考資源數字化、多樣化和共享化的需求不斷增長,其需要一個資源豐富、使用便捷的電子教參系統為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創新提供良好的資源與服務基礎。
(3)在學生學習層面,越來越多的學生已適應網絡化的學習方式,對隨時隨地訪問和獲取教學參考資源的需求日益明顯,學生需要觸手可及的數字化教學參考資源來支撐其自主學習與科研創新。
面對讀者日益迫切的需求,圖書館急需系統搜集和整合各種類型的教學參考資源,一方面支持和完善館藏資源建設,另一方面實現紙質文獻的長期保存,解決教學參考資源的供需矛盾,同時擴展圖書館業務特色,豐富、創新服務模式,為讀者日益增長的移動閱讀需求提供相應的移動閱讀服務。
針對讀者的需求特點,結合當前的技術環境,電子教參的移動閱讀服務最終都將落實于移動閱讀系統的功能設計與實現。電子教參移動閱讀系統與傳統的電子教參系統相比,具有系統模塊內嵌化、閱讀方式移動化、信息內容多樣化等顯著特征。具體表現如下:
(1)系統模塊內嵌化 電子教參移動閱讀系統采用現有的成熟技術與系統,以課程為核心,以高校課程教學信息中心或者學生選課平臺作為依托,將電子教參信息嵌入相應的課業平臺,使教學參考資源變得“隨手可得”,而非一定要讀者訪問圖書館的電子教參平臺才能獲取。
(2)閱讀方式移動化 電子教參移動閱讀系統依托高校現有的無線網絡環境和3G技術,打破圖書館館藏電子教參數據庫與商業移動閱讀終端之間的壁壘,使教學參考資源變得“隨處可讀”,使電子教參服務更貼近目前大學生的閱讀習慣。
(3)信息內容多樣化 電子教參移動閱讀系統憑借現有成熟的資源整合技術和類型豐富的數字 化教學資源,突破目前電子教參服務以文字型教學參考資源為主的現狀,使教學參考資源(包括圖片、音頻、視頻等多媒體教學參考資源)變得“多樣化”,如此則更符合移動閱讀特性。
電子教參系統是一個極具價值的平臺,它增加了學生快速獲取所需教學參考資料的可能性,提升了高校圖書館為教學、科研服務的水平和質量,進而對高校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和推動作用。但是,由于電子教參數據庫的信息源于多個部門(如教師信息來自人事處、用戶登錄帳號源于網絡中心等),而信息的更新又需要各部門共同參與,這恰恰是系統建設的難點所在[13]。電子教參系統的建設涉及多方需求及學校多個部門的協同合作。為統籌兼顧各方需求及全面支持智慧校園的建設,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聯合學校教務處、研究生院及網絡信息中心,從2011年6月開始合作共建新型的電子教參移動閱讀服務系統,2011年10月起,該服務向全校師生推送個性化的電子教參資源,并推廣電子教參的移動閱讀。上海交通大學電子教參移動閱讀服務特色可以總結為如下3點:
(1)與學校選課服務網(教學信息服務網)無縫融合,教師可為課程選擇與管理教學參考資料,學生可一站式獲取所選課程指定的教學參考資料,支持教學參考資料的電子版全文閱讀。
(2)將電子教參資源主動推送至各類終端,包括PC、iPad、智能手機等,推廣移動閱讀,讓學習無處不在,讓教學參考資源觸手可得、隨心而用。
(3)融入學校教學環境,助力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學習模式,倡導全方位的移動課堂,推動“智慧校園”的發展建設,為“三位一體”育人理念的貫徹落實提供支撐。
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電子教參系統的建設借用了現有的成熟技術和平臺,整合了多種類型的課程信息資源,開發出了符合課程查詢特點、具有交互性的服務功能,實現了系統的開放性、包容性(即與其他系統的互操作),為師生提供“隨手可得”的教學參考資料及人性化、便捷化的教學參考資源服務,其具體服務框架如圖1所示。

圖1 上海交通大學電子教參系統技術與服務框架
電子教參系統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模塊(見圖2):
(1) 教學管理模塊 主要面向學校教務處及研究生院,共建共享教學參考資源與數據,加強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學管理。
(2)資源保障模塊 主要面向圖書館,負責教學參考資源的收集與整合,提供教學參考資源的移動閱讀服務,進行教學參考資源的保存與管理工作。
(3)技術支撐模塊 主要面向網絡信息中心,負責教學參考資源的系統支持與維護,保障網絡資源的安全與穩定。
(4)商業供給模塊 主要面向資源商和設備商,提供數字教學參考資源、嵌入式支撐系統、閱讀器等硬件及軟件。
(5)應用模塊 主要面向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師,針對不同的對象采用不同的應用界面,如教師應用界面可涉及課程資源管理、教學參考資源檢索、統計信息、公告欄等不同功能,學生應用界面可涉及課程檢索、教學參考資源下載或在線閱讀、論壇等功能。

圖2 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電子教參系統功能模塊
為了補充館藏電子教參資源的不足,同時為了解決移動閱讀技術與設備等問題,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與超星公司達成了合作協議,攜手開發了圖書閱讀器二維碼及Andriod客戶端二維碼,并購買了300臺超Pad供師生借閱。截至2013年8月,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電子教參服務已為全校3 000多門課程提供電子教參書6 000余冊,并以致遠學院作為試點,推出“智慧泛在課堂”工程,實現了電子教參移動閱讀服務的個性化定制,取得了較好的成效與反響。
開展電子教參移動閱讀服務,既順應我國高等教育發展規劃,又符合師生對教學參考資源不斷增長的需求,在技術與設備方面也已經不存在障礙。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在電子移動閱讀服務模式上的探索可供其他高校圖書館借鑒。未來電子教參移動閱讀服務的推廣需要在豐富電子教參的資源種類方面下功夫,包括圖書、論文、開放課件、多媒體資源等各種類型。而當前MOOC(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大規模網絡開放課程)的快速發展,也為電子教參移動閱讀服務的進一步推進提供了難得的契機。
[1]郭 晶,陳 進,高 協,等.移動閱讀環境下的IC2創新服務模式[J].數字圖書館論壇,2011(11):11-14.
[2]焦艷平,孫彩霞,王淑鳳,等.中外大學圖書館課程教學參考資料服務的比較研究[J].高校圖書館工作,2004(5):29-32.
[3]胡 冉.美國大學教學參考資料服務研究[J].情報資料工作, 2011(5):84-87.
[4]哈佛大學圖書館課程目錄[EB/OL].[2014-02-10].http://coursecatalog.harvard.edu/icb/icb.do.
[5]Parkes D.E-Books from Ebrary at Staffordshire University: A Case Study[J].Program 2007,41(3):253-261.
[6]Taylor A.E-Books from MyiLibrary at the University of Worcester:A Case Study[J].Program 2007,41(3):217-226.
[7]電子教材常見問題[EB/OL].[2014-02-10].http://harvardcoopbooks.bncollege.com/ebooks/ebooksfaqnew.html.
[8]中國高校教學參考信息中心[EB/OL]. [2014-02-10].http://202.120.227.57/cm/main.jsp.
[9]CALIS高校教學參考書全文數據庫[DB/OL].[2014-02-10].http://reserve.calis.edu.cn/dlib/Default2.asp?lang=gb.
[10]郝媛玲,馮春英.高校圖書館電子教參信息服務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0(12):76-80.
[11]北京大學圖書館電子教參書[EB/OL].[2014-02-10].http://lib.pku.edu.cn/portal/zy/dzzy/dianzijiaocan.
[12]徐 寧.網絡環境下教參資源服務系統建設問題探討[J].圖書館建設,2007(6):106-108.
[13]唐光前.高校數字圖書館教學參考資料服務系統研究[J].圖書館論壇,2008(2):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