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強,李向東,彭 焱,曾 藝(重慶市渝中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重慶400010)
流行性感冒(流感)為我國法定丙類傳染病,曾引起多次世界大流行,嚴重威脅大眾身體健康和社會穩定。流感監測系統的建立是為了監測流感活動水平和流行動態,及時發現流感病毒變異并作出預警,為全球及我國流感疫苗毒株的預測和推薦提供依據[1]。渝中區為重慶市主城區,于2004 年開始,區內2 所醫療機構承擔了流感哨點監測工作。現將重慶市渝中區2011~2012 年流感監測資料進行分析,旨在探討流感活動變化規律,為制訂流感防控工作策略提供科學依據。
1.1 研究對象 根據《全國流感監測方案(2010 版)》的要求,收集重慶市渝中區2 所流感哨點監測醫院的流感流行病學監測和病原學監測資料,其中哨點監測醫院1 就診者主要為成年人,哨點監測醫院2 就診者全部為15 歲以下青少年和兒童。
1.2 方法
1.2.1 流行病學監測 流感樣病例(ILI)指發熱(體溫大于或等于38 ℃)伴咳嗽或咽痛之一者。2 所哨點監測醫院的門、急診醫務人員按照監測要求每天按科室登記各年齡組ILI 數和門、急診就診ILI 總數,哨點監測醫院負責監測管理工作人員將收集、匯總后的監測數據于每周一錄入中國流感監測信息系統。
1.2.2 病原學監測 每所哨點監測醫院每周采集5~15 份ILI 標本,ILI 標本采集種類包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拭子等。標本采集后及時送到重慶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感監測網絡實驗室。該實驗室收到哨點監測醫院送檢的常規監測標本后,利用狀態良好的犬腎細胞(MDCK)和(或)雞胚進行病毒分離。
1.3 統計學處理 將流感哨點監測數據導出到Excel,應用SPSS17.0 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ILI 監測情況
2.1.1 2011~2012 年重慶市渝中區2 所哨點監測醫院共監測病例1 013 107 例,其中ILI 14 935 例,占1.47%(14 935/1 013 107);2011 年監測ILI 比例為1.45%(7 141/490 858);2012 年為1.49%(7 794/522 249)。2 個監測年度ILI 監測比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2.39,P>0.05)。哨點監測醫院1 監測ILI 比例 為0.45%(2 193/491 231);哨 點 監 測 醫 院2 為2.44%(12 742/521 876)。2 所哨點監測醫院ILI 監測比例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 738.18,P<0.01),見表1。

表1 2011~2012 年2 所哨點監測醫院ILI 數及監測比例比較
2.1.2 2011~2012 年監測的ILI 年齡構成中,15 歲以下占85.53%(12 774/14 935),其中2011 年占89.58%(6 397/7 141),2012 年占81.82%(6 377/7 794),見表2。
2.2 流感病毒檢測情況 2011~2012 年共檢測流感標本2 145份,其中陽性354 份,陽性檢出率為16.50%。354 份陽性標本中,A 型196 份(H3N2 型181 份,占92.35%;H1N1 型15 份,占7.65%);B 型158 份(Victoria 型127 份,占80.38%;Yamagata 型31 份,占19.62%)。2011 年檢出陽性標本106 份,其中A 型20 份,占18.87%(20/106);B 型86 份,占81.13%(86/106)。A、B 型標本構成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8.63,P<0.01)。2012 年檢出陽性標本248份,其中A 型176 份,占70.97%(176/248);B 型72 份,占29.03%(72/248)。A、B 型標本構成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9.66,P<0.01)。2011 年陽性檢出率為12.40%(106/855);2012 年陽性檢出率為19.22%(248/1 290)。2 個監測年度陽性檢出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2.63,P<0.01),見表3、4。

表2 2011~2012 年2 所哨點監測醫院監測ILI 年齡分布

表3 2011 年2 所哨點監測醫院流感病毒檢測情況(n)

表4 2012 年2 所哨點監測醫院流感病毒檢測情況(n)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2 個監測年度中,ILI 在就診患者中所占比例變化不大。ILI 數以0~<5 歲組和5~<15 歲組最多,與其他城市監測結果一致[2-5]。兒童ILI 比例明顯高于成年人,提示加強對15歲以下人群的流感監測工作對流感的防控具有重要意義。5~<15 歲組多為學生和幼托兒童,學生的聚集為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播提供了條件,也為日常傳染病的防控增加了難度,對今后如何落實傳染病的社會防控提出了挑戰[6]。應密切關注學校、幼兒園的流感疫情, 及時控制校園流感疫情對遏制流感的傳播具有重要意義。應進行規范的流感疫苗接種并進行宣傳教育,特別是學校等集體單位,應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加強晨檢工作等[7]。相對來講,60 歲以上ILI 少,僅占0.03%(334/1 013 107),可能與其社交活動較少、患呼吸道感染后就診率不高有關[8],因而有可能會忽視流感對該群體造成的危害,應加強宣傳,引起足夠的重視。
重慶市渝中區2011~2012 年流感病毒平均陽性檢出率高于同期無錫市(15.04%)和廊坊市的陽性檢出率(4.66%)[9-10]。重慶市渝中區流感A、B 型毒株交替成為優勢毒株,2 個監測年度的交替時間均在2~3 月份,該時間為學生寒假之后開學期間,應重點予以關注。
流感監測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完善、敏感的流感監測網絡是及早發現流感新亞型毒株、變異株的有力保證[11],應將重點放在采樣對象的選擇、標本采集和運送等各個環節中,提高監測工作質量。密切關注監測數據的異常波動,結合聚集疫情的情況采取科學的控制措施,進行疫苗接種是經濟、有效的預防流感的措施,可以有效減少流感對人群的危害。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全國流感監測方案(2010 年版)[Z].2012-04-24.
[2] 史映紅,劉昌弟.2010-2011 年綿陽市流感樣病例哨點監測結果分析[J]. 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3,13(3):272-275.
[3] 趙指艷,郭曉巍,王曉博. 葫蘆島市2009-2010 年流感疫情監測分析[J]. 醫學動物防制,2011,27(9):870-872.
[4] 羅鑫,肖路,劉利君. 重慶市巴南區2009 年-2011 年流感哨點監測結果分析[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3,23(3):740-742.
[5] 羅春蕊,李娟,趙群,等.2011 年云南省流感監測結果分析[J].應用預防醫學,2012,18(5):307-309.
[6] 初艷慧,孫強,張震,等.2009 年北京市西城區流感監測結果分析[J]. 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10,31(11):1342-1344.
[7] 龔瑞,楊炬,黎唏,等.2007-2010 年度寧夏流感監測結果分析[J]. 寧夏醫學雜志,2011,33(3):222-224.
[8] 呂燕王,春榮,龐立麗,等.2009-2011 年濟南市流感樣病例哨點監測資料分析[J]. 預防醫學論壇,2012,18(5):370-371.
[9] 陸兵,錢燕華,石平,等.2005-2012 年無錫市流感流行特征分析[J]. 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3,17(8):655-658.
[10] 肖利新,劉國良,劉艷芳,等. 廊坊市2011-2012 年流感監測分析[J]. 實用預防醫學,2013,20(1):45-47.
[11] 左素俊,高雪芬,王金猴. 山西省2008-2009 年度流感監測結果分析[J]. 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09,40(10):9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