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本芬,胡 靜(重慶市第五人民醫院,重慶400062)
糖尿病性白內障是老年白內障的常見類型,多由長期血糖水平增高引起局部微循環改變導致白內障,是糖尿病眼部損害的嚴重類型之一。白內障手術摘除及人工晶狀體植入是治療白內障的有效手段,患者血糖控制情況對手術的順利進行及術后康復有一定影響[1]。近年來,本院采用預見性護理干預手段對老年糖尿病性白內障患者進行護理,取得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0 年1 月至2013 年2 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性白內障手術患者128 例,其中男54 例,女74 例;年齡66~79 歲,平均(74.0±5.6)歲。左眼病變68 眼,右眼病變65 眼,共計133 眼;視力光感52 眼,視力0.05~0.15 81 眼。糖尿病診斷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2 型糖尿病診斷標準,糖尿病病史3~34年,平均(21.0±8.4)年。患者入選后均使用胰島素控制血糖,分為對照組64 例(68 眼)和研究組64 例(65 眼),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變眼視力、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小時血糖(2hPG)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在表面浸潤麻醉下行白內障囊外摘除術及人工晶狀體植入術。
1.2 護理方法
1.2.1 常規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法,在患者入院后宣教,指導飲食,遵醫囑給予胰島素控制血糖,檢測晨起FPG及2hPG,依據血糖情況調整患者飲食及胰島素用量,血糖控制滿意后行手術治療。術前3 d 用抗生素眼藥水滴眼,術后每晚用復方托吡卡胺眼藥水散瞳,囑患者勿低頭彎腰,盡量避免用力咳嗽、打噴嚏,勿用力擠眼。
1.2.2 預見性護理措施 研究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預見性護理干預措施,患者術前密切監測血糖控制情況、飲食習慣等,對飲食控制較差患者應進行耐心勸說和教育,使患者認識控制血糖的重要性,同時適當調整胰島素用量,避免血糖過高,對于胰島素用量較大的患者,注意觀察餐后血糖,避免低血糖的發生,曾發生低血糖患者,餐后可以適量進食少量餅干等,維持血糖的穩定。部分老年人患者聽力較差,要通過圖解、文字及肢體語言等方式同患者充分溝通,使患者了解控制血糖對手術及康復的影響。同時,術前應對患者進行充分的疾病教育,使患者了解手術過程及術后康復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并發癥及相關因素。吸煙患者術前應戒煙;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術前應積極控制呼吸道癥狀,避免術后用力咳嗽,同時詢問患者的飲食及排便情況;便秘患者應調整飲食或通過應用口服藥物等方式改變患者的排便方式,預防術后便秘引起眼壓升高。術前對手術過程及注意事項進行充分教育,使患者認識到術中配合醫生操作對保證手術順利進行及減少并發癥的重要作用,術后囑患者臥床休息,平臥、側臥時避免向術眼方向,術后每天給予患者藥物散瞳,避免水腫及虹膜粘連,術后密切觀察患者飲食及血糖水平,術后第1 天適量增加胰島素用量,避免血糖應激性增高。囑患者不能自行拆開眼部敷料,術后眼部不適或惡心、嘔吐時及時請醫務人員查看,避免自行使用紙巾、毛巾等擦拭眼部,術后避免大笑及用力咳嗽、彎腰及迅速轉頭等,術后首次換藥及拆除紗布時,與患者充分溝通,避免因過分激動引起血壓增高、過度活動等引起切口裂開出血等。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入院時,術前1 d、術后1 d 及術后7 d FBG 及2hPG 水平,術前及術后3 d、術后7 d 比較兩組患者視力水平。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1.5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血糖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入院時FPG、2hPG 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術前1 d、術后1 d 及術后7 d FPG、2hPG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兩組治療前視力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3 d 兩組患者視力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7 d 研究組視力水平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血糖水平比較(±s,mmol/L)

表1 兩組患者血糖水平比較(±s,mmol/L)
注:-表示無此項。
組別對照組研究組t P眼病變數(眼)68 65--FPG入院時 術前1 d 術后1 d 術后7 d 8.20±1.26 8.10±1.05 0.026 1.198 6.70±1.30 5.60±1.22 1.604 0.037 6.90±2.03 5.70±1.58 1.926 0.020 6.80±1.69 6.00±1.47 1.579 0.040 2hPG入院時 術前1 d 術后1 d 術后7 d 9.40±2.04 9.20±1.92 0.514 0.249 8.70±1.86 7.60±1.59 1.804 0.022 9.30±2.13 7.20±1.76 3.960 0.007 8.90±1.94 7.70±1.38 2.312 0.015
表2 兩組患者視力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視力比較(±s)
注:-表示無此項。
組別對照組研究組眼病變數(眼) 術前 術后3 d 術后7 d 68 65 t P 0.77±0.26 0.89±0.19 2.064 0.016--0.07±0.02 0.07±0.03 0.146 0.829 0.42±0.16 0.41±0.12 0.426 0.379
糖尿病性白內障是致盲的原因之一,也是糖尿病眼部病變的嚴重類型之一,白內障摘除術及晶狀體植入術是白內障患者的主要治療措施,在患者圍術期,血糖控制對患者術后恢復具有重要意義,過高的血糖是導致術后手術部位水腫及虹膜炎性反應發生的原因之一。高血糖能夠上調胰島素生長因子及表皮生長因子的表達,引起虹膜變性,同時,過高的血糖能夠引起房水成分及滲透壓異常[2]。因此,在患者圍術期護理過程中要充分重視對患者血糖的監測及調控,能夠減少并發癥及促進患者術后的康復[3]。
預見性護理措施對患者圍術期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提前護理干預,通過護理手段提高圍術期安全,改善患者的預后[4]。如通過對患者飲食及血糖控制情況的密切觀察,及時調整患者胰島素用量,避免血糖的過度波動,同時,對老年患者圍術期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提前指導[5],如術前指導患者保持眼部衛生、糾正不良眼部衛生習慣,可避免術后感染的發生。改善患者飲食及排便習慣、積極治療呼吸道疾病,可預防術后因咳嗽、用力排便等引起的眼壓升高。同時,在圍術期通過與患者的充分溝通,使患者能夠在圍術期保持平和的心態,避免情緒過分波動等因素影響手術的治療效果。本研究通過對64 例患者的觀察發現,對糖尿病性白內障患者采用預見性護理措施更有利于控制血糖水平,患者的術前及術后血糖控制情況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且對患者術后的治療效果分析發現,術后第7 天研究組患者的視力恢復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采用預見性護理措施,能夠改善手術治療糖尿病性白內障患者的血糖控制情況及預后[6],提高護理質量,具有良好的效果。
[1] 朱國琴. 糖尿病性白內障286 例的護理[J]. 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20):4937-4938.
[2] 劉家琦. 實用眼科學[M].2 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389-401.
[3] 陳景禮,姜建德,宋保國. 糖尿病白內障患者圍手術期強化血糖控制與術后視力及并發癥關系[J]. 中國醫刊,2008,43(1):38-39.
[4] 王曉莉,張芳,劉俊. 白內障“復明工程”手術患者并發癥的預見性護理[J]. 護理學雜志:外科版,2008,23(6):37-38.
[5] 于凌.超聲乳化三聯手術治療白內障青光眼140 例臨床觀察[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2,11(14):1144-1145.
[6] 王江波. 預見性護理指導對糖尿病性白內障患者術前血糖的影響[J]. 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2008,30(8):660-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