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盈(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中心醫院,湖南郴州423000)
重癥患者普遍存在睡眠障礙,必將引發一系列并發癥的發生,長時間睡眠不足,患者極易焦慮、易怒、神經緊張、全身疲勞,甚者會演變為重癥綜合征。而舒適護理通過對患者護理活動進行舒適干預,讓患者在生理、心理以及社交等方面保持愉悅心態,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及睡眠質量,縮短住院時間,加快患者康復[1]。本院對收治療的86 例重癥患者采取舒適護理效果顯著。
表1 兩組患者SF-36 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SF-36 評分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生活質量指標組別n 總體健康心理功能生理功能活力身體疼痛 精神健康 情感職能 社會功能觀察組對照組86 86 60.12±2.15a 55.74±4.36 61.14±2.13 54.69±2.87 59.17±6.47 53.10±4.52 58.74±4.58 54.17±5.33 56.24±5.42 53.24±5.49 57.99±3.12 53.98±5.12 59.86±3.64 54.65±4.29 55.68±4.17 51.24±3.47
表2 兩組患者PSQI 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PSQI 評分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睡眠質量指標組別n睡眠質量 入睡時間 睡眠時間 睡眠效率 睡眠障礙 催眠藥物 日間功能障礙總分觀察組對照組86 86 1.12±0.35 1.54±0.66 1.24±0.93 1.69±1.37 0.69±0.47 1.21±0.52 0.58±0.54 0.97±0.53 1.14±0.42 1.54±0.59 0.49±0.62 1.10±0.83 1.17±0.64 1.65±0.49 8.32±1.15a 14.84±2.76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 年1 月至2013 年3 月收治的180 例重癥患者,入選條件:(1)年齡均在30 歲以上;(2)中等以上文化程度,未伴明顯精神障礙;(3)入院前睡眠屬正常者。將180 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90 例,兩組患者受自身疾病和家庭變故等因素的影響,分別有4 例脫離,因此,有效研究對象兩組均為86 例。172 例患者中男102 例,女70 例;年齡31~71 歲,平均(42.7±4.8)歲;急性心肌梗死25例,不穩定型心絞痛22 例,高血壓22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7 例,重癥胰腺炎20 例,肺栓塞14 例,重癥肌無力18 例,食管癌根治術后24 例;其中46 例接受機械通氣治療。兩組患者性別構成比、年齡、重癥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入選患者依從性好,在知情同意下簽署相關協議,自愿接受治療并參與本次研究。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重癥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重癥護理基礎上給予舒適護理,具體內容如下。
1.2.1 心理護理 護理人員應加強與患者溝通,關心、理解患者,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同時安排專人對患者進行心理溝通及談話,每次20~30 min,每天至少2 次[2]。音樂療法能有效減輕患者心理憂慮、緩解疼痛,患者容易在優美的旋律中放松下來,從而進入睡眠。
1.2.2 生理護理 首先,應為患者創造利于睡眠的環境,保持室溫在18~21 ℃,濕度在40%~60%,白天重癥監護病房的噪音不能超過45 dB,夜間不能超過30 dB,著力為患者提供安靜的休息環境[3]。其次,應為患者提供干凈、舒適、柔軟的床鋪、厚薄適中的棉被及高度合適的枕頭,盡量使病房布置更加具有人性化、生活化。同時做好晚間護理,協助患者洗漱、排便、更衣等,檢查患者患處敷料、牽引、引流管等情況,給予患者適當的按摩,做好睡前準備。對于一些難以入眠的患者,可適量使用安眠藥,常用藥物有咪達唑侖,該藥應慎用,過量使用會造成依耐性[4]。
1.2.3 社會舒適護理 導入家庭干預理念,讓家人常伴患者左右,使其體會親情的溫馨,治療期間可為患者讀書、讀報、講解疾病知識,讓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從而更好地配合治療。
1.3 療效評價標準 選用美國醫學研究院制定的生活質量量表(SF-36)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分。SF-36 共分為8 個維度(包含總體健康、心理功能、生理功能、活力、身體疼痛、精神健康、情感職能、社會功能),36 個條目,每項分數為0~100 分,分數高代表生活質量好。選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評價患者近1 個月的睡眠質量(包括睡眠質量、睡眠時間、睡眠障礙、睡眠效率、入睡時間、日間功能、催眠藥物),每項指標按0~3 分計分,累計得分為PSQI 的總分。PSQI>7 分為我國內地成年人睡眠質量問題的參考分值,得分越高睡眠質量越差[5]。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8.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SF-36 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SF-36 總分[(60.12±2.15)分]明顯高于對照組[(55.74±4.36)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226 5,P=0.027 3),見表1。
2.2 兩組患者PSQI 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PSQI 總分[(8.32±1.15)分]明顯低于對照組[(14.84±2.76)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180 6,P=0.030 6),見表2。
舒適護理從生理、心理、社交等方面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讓患者感到舒適、安心、心情愉悅,可緩解憂郁與焦躁,提高睡眠質量與康復效果,縮短住院時間,提高治愈率[6]。舒適護理是一種人性化護理方式,護理人員應把握患者心理狀況,真正關心、理解患者,幫助患者戰勝疾病、渡過難關[7]。把握患者心理,最重要的是進行溝通,護理人員應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傾聽患者的擔心和顧慮,幫助患者排除疑難,鼓勵患者配合治療,向患者介紹疾病癥狀及護理方法,讓患者了解自己病情,給患者講解成功的治療病例,幫助患者建立信心戰勝疾病[8]。在患者閑暇之余,護理人員可為患者讀書、讀報,讓患者了解最新發生的社會新聞。放松看護制度,增加患者家人與患者接觸的機會,讓患者感受到來自家庭的支持和鼓勵,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社交能力。
睡眠是困擾重癥患者的問題之一,護理人員應做好睡前護理及晚間護理,營造良好的休息環境,應確保病房安靜,盡量減少監護儀、呼吸機等噪音。將重癥病房布置得更加生活化、人性化,保持病房清潔、整齊,將病房的溫度及濕度控制在適當范圍內,為患者創造適合睡眠的環境。此外,應合理安排護理時間及治療時間,護理工作應盡量放在患者睡前。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協助患者更衣、洗漱等,幫助患者服用熱水、牛奶等,必要時為患者進行按摩,幫助其選擇舒適的睡眠姿勢,放一些助眠的輕音樂等都是晚間護理可進行的工作。若患者對以上助眠護理均無效,可適當使用安眠藥來幫助患者睡眠[2]。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采用舒適護理患者生活質量明顯高于采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此外,根據睡眠質量指數調查顯示,觀察組患者的睡眠質量、睡眠時間、睡眠障礙、睡眠效率、入睡時間、日間功能、催眠藥物等各項指標均優于對照組[9]。表明舒適護理對重癥患者的生活質量及睡眠質量能起到顯著作用,廣泛用于臨床治療,能讓患者充分了解其生活質量和睡眠質量與其自身的心理狀態、身體創傷、病房環境、醫護人員等息息相關。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能有效提高重癥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睡眠質量,護理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實踐中廣泛應用和推廣。
[1] 楊麗華. 舒適護理對ICU 患者生活質量及睡眠的影響[J]. 醫學理論與實踐,2012,25(5):576-578.
[2] 楊濤,李瑛. 舒適護理對重癥患者的生活及睡眠質量的影響分析[J]. 大家健康:中旬刊:學術版,2013,7(1):46-47.
[3] 劉慧霞. 舒適護理對提高重癥監護患者生命質量的評價[J].北方藥學,2013,10(3):168-169.
[4] 劉慧. 重癥患者的舒適護理[J]. 河南外科學雜志,2011,17(6):119-120.
[5] 覃麗娟. 重癥患者舒適吸痰護理[J]. 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08,10(4):534-535.
[6] 曹亞梅. 護理干預對神經外科重癥患者的影響[J]. 河北醫學,2012,18(8):1161-1163.
[7] 孫曉燕,林靜,董雪芹. 舒適護理在危重癥患者股靜脈置管中的應用[J]. 海南醫學,2012,23(10):148-149.
[8] 劉德新,榮風菊,王久英. 舒適護理在腹腔鏡膽囊全切術后患者康復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20A):28-29.
[9] 宋志慧,李喜梅,孫青霞. 舒適護理對急危重癥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分析[J]. 吉林醫學,2011,32(24):5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