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小翔
藥疹,又稱藥物性皮炎,是用藥后在皮膚黏膜上引起的炎性反應。很多人認為藥疹就是皮膚過敏,其實這兩者有很大的區別。藥疹和皮膚過敏雖然都會出現皮膚癥狀,但藥疹引發的癥狀絕不局限于皮膚,嚴重時甚至會有生命危險,更需要引起人們的重視。
嚴格來講,所有的藥物都有可能引起藥疹,但在臨床上以抗生素、磺胺類藥、解熱鎮痛劑、安眠鎮靜藥引起者居多,有些中藥飲片和成藥也可引起藥疹。通常,首次用藥者,需經5~20天(平均7~8天)的潛伏期后才發病;重復用藥者,常在1天內(不超過2天)甚至用藥后的瞬間即可發病。
皮疹的形態變異很大,同一藥物在不同患者身上可出現不同類型的藥疹,同一類型的藥疹又可由不同的藥物所引起。比較常見的有固定性紅斑型(占藥疹的1/2)、麻疹樣型、猩紅熱樣型、蕁麻疹樣型、多形紅斑型、紫癜型、光敏皮炎型、血管炎型、濕疹樣皮炎型、痤瘡樣型,以及嚴重的大皰性表皮壞死松解型、剝脫性皮炎型等。皮疹大都對稱,可泛發或局限,有紅斑、丘疹、風團、水皰、大皰、結節、鱗屑、痂皮、糜爛、潰瘍等多種改變,自覺發癢灼熱,伴有輕重不等的全身癥狀,包括發熱、畏寒、頭痛、乏力、關節疼痛等不適。嚴重病例常有內臟及組織反應,如心、肺、肝、腎損害,關節炎、造血系統障礙及出血性腦炎等,其中最嚴重的是呈閃電樣發生的過敏性休克,患者表現有呼吸道阻塞(胸悶、氣短、心悸、發紺、窒息)、循環衰竭(面色蒼白、四肢厥冷、脈搏細弱、血壓下降)、中樞神經系統缺氧(意識模糊、抽搐、昏迷、大小便失禁)和皮膚過敏反應等,必須爭分奪秒地及時迅速搶救,否則將導致死亡,或病程延長遺留后遺癥。
罹患藥疹后,要立即停用一切可疑的致敏藥物,大量飲水或靜脈補液,以加速體內藥物的排泄。輕型藥疹可選用抗組胺類藥、維生素C、鈣劑和清熱、解毒、涼血、利濕的中草藥;重型患者可在上述基礎上,及時采用大劑量皮質類固醇及輸液、吸氧、輸血等,以挽救患者生命。
藥疹的預防尤為重要,要宣傳普及藥物過敏的有關知識,說明隨意亂購濫用藥物的危害性。用藥期間如果有瘙癢、出疹和發熱等“警告癥狀”時,應立即停藥。對已患過藥疹的病員,應發給藥物禁忌卡片,杜絕再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