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陳姓“攝影師”
去年10月,國內第三方漏洞監(jiān)測平臺烏云發(fā)布報告,指國內一家大型酒店數字客房服務商“慧達驛站”為國內4500家酒店提供的無線門戶認證系統(tǒng),存在信息泄漏的安全隱患。
雖然之后又有消息源指出,慧達驛站并非酒店開房記錄泄露源頭,但不知道為什么,慧達驛站在烏云報告發(fā)布后,第一時間跳出來主動承認錯誤:就是我們的錯!請不要原諒!盡情滴鞭笞我們吧!(并非原話,乃夸張語氣演繹版)
這個報告發(fā)布沒多久,“酒店開房記錄泄露”事件應聲而出,一份號稱2000萬人開房記錄的壓縮文件包在網上“流竄”。一位名叫“毅咝不掛”的網友發(fā)微博說:“那個開房記錄,有人做了在線查詢。”說完,甩手丟了一個網站地址。
該網站頁面極其簡單,其直接凌厲的頁面設計直擊每一位網友的心。點開該網站主頁,只有最上方的“查詢”兩個字,以及一個“姓名或身份證”輸入框和“查詢”按鈕。輸入一個人的名字后,很快就能得到數據庫中所有同名者的資料,包括姓名、身份證號碼、性別、出生日期、地址、國家、省市代碼、民族、郵箱、手機以及(住宿)登記日期等。
詳細得讓人砣子都捏緊了。
2000萬人的開房記錄,簡直就是2000萬場高難度內心戲!當年“艷照門”事件曝光的時候,有誰能想到自己也有成為陳姓“攝影師”的一天?可巧的是,在這2000萬人開房記錄里,眾多有良知人士將自己的開房名登記為“陳冠希”。同時,如果你有心,并有時間愿意細細圍觀的話,會發(fā)現(xiàn)一堆名人馬甲。讓我把小伙伴們都查一遍先
面對此次“開房記錄泄漏事件”,很多人的反應是這樣的:第一步,先查一下自己,測驗一下該網站系統(tǒng)靈不靈。一查,耶,果然靈!第二步,查老公、男朋友。當然這之前會有一段莎士比亞式的煎熬,但慶幸的是絕大多數人熬過來了,她們查了,果斷地查了,然后或慶幸或疑惑或傷心或憤怒或檢查一下身份證號手機號有沒有輸錯。
基本上,有驚無險地度過這兩個環(huán)節(jié)的網友,很快會開始歡脫地掏出手機,挨個查自己的朋友們。據調查,使用該查開房記錄系統(tǒng)的女性,第一反應是查老公或男友,第二反應就是查閨蜜。一位名叫“嫵媚御姐”的微博網友就在聽說“2000萬開房記錄遭網上共享”后,莫名興奮地去搜了自己所有的小伙伴兒。另一位開心的女士在微博上跟所有的朋友說:“你們信不信我把你們都輸進去玩了一遍!”還有一位天真的粉絲將自己的全部偶像查了個底兒掉。但是妹妹啊,你粉的那個是個韓國偶像組合!
當然不是每一個查詢結果都令人滿意,于是發(fā)生了許多無法happy ending的國產電視劇情節(jié)——
“查了老公在莫泰的開房記錄,居然有4800的積分,短短的10個月,按300元一晚的房費算,竟然高達17次!也就是最少一個星期要開一次房!”
“我前任是莫泰、如家、7天、漢庭、速8假日、錦江之星、格林豪泰、桔子水晶的白金卡會員!”
“原來早在分手前半年,我就已經是她的前男友了,崩潰了……”
“以前聽別人說過的一件事,某某一直找不到女朋友,因為他堅持每個人交往前都查一下女孩的開房記錄。結果顯而易見,所以單身到現(xiàn)在。”
“要是我以后的老婆查到我某天晚上在如家和2個男人開過房,她會不會信我們只是去看米蘭德比的呢?”
“我一好友將男友開房記錄打印出來了!”
“我和女友本來已經談婚論嫁,但她查了那個開房數據,發(fā)現(xiàn)我?guī)啄昵皫缀趺恐芏加袔讉€晚上到酒店開房,且每次只逗留兩三個小時,于是,她就和我分手了。那只是我以前和前女友開房時留下的記錄,真的不是劈腿。”
面對這種巨大的人性考驗,我們只能無力地說一聲:“人生已經如此艱難,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
大數據時代的隱私
像開房這種從頭到尾都存在隱私暴露危險的行為,被抓包只能吃啞巴虧,玩鷹反被啄了眼,打碎門牙不敢吭。但現(xiàn)實生活中,有很多方式和途徑都能令你暴露更多的隱私,正所謂人過留聲,雁過拔毛。
我們這個時代,被稱為大數據時代。何為大數據?馬云說,20%的年輕人在晚上12點到凌晨5點在玩手機和購物。這個統(tǒng)計,就來自于大數據。
再說一個群眾喜聞樂見的例子:信息專家在分析數據后發(fā)現(xiàn),戀人分手是可分析和預測的。數據顯示,3月是分手高峰期,情侶在情人節(jié)、春節(jié)等節(jié)日密集期容易發(fā)生矛盾;11月底與12月的交界是另一高峰期,其他分手頻率高的時期包括愚人節(jié)、暑假等。這些數據來源于美國人口普查局、臉譜網上的投票、推特以及雅虎問答等。
如果你愿意關心更多這樣的事例,就會發(fā)現(xiàn),不久的將來,大數據將取代情感專欄作者,成為安撫你心碎的利器。因為這些數據顯示的結果沒有模棱兩可和敷衍了事,每一個數字都真刀真槍真心。當然也許你并不喜歡這種冷冰冰的后現(xiàn)代交流,因為產生不了警句供你摘抄,以提供給有相似經歷的女性好友,或在論壇上吸引同情。
如果你認為這些數據只是對人類行為的統(tǒng)計,并沒有像上述那樣涉及用戶隱私泄露的話。那么請你好好想想,并告訴我,為什么你經常逛的購物網站,會推薦一些符合你風格的衣服或電子產品?甚至,即使是在玩微博的時候,右邊邊欄里出現(xiàn)的購物廣告,正是你一天前逛的那家購物網站?
這些都是你在網上留下的數據,也是你在信息時代的隱私。
你的隱私毫無意義
你暴露的隱私可不止你的消費習慣。
2013年,復旦大學一項調查顯示,當時市場上最熱門的330個安卓軟件中,有58%的應用程序存在泄露用戶隱私的行為。
IMEI,即國際移動設備身份碼,這是一個由15位數字組成的“電子串號”,和每臺手機一一對應,全球唯一。通過IMEI,就能確定用戶的手機型號和設備參數。
即便是手機安全軟件,也可能會帶來風險。“安全軟件一般都會要求獲得ROOT權限,ROOT是安卓系統(tǒng)的最高管理員,幾乎可以訪問和修改手機里的所有文件。有些玩家用戶刷機的時候會去獲得ROOT權限,可以更改生產廠商對手機的配置,其實這樣做風險很大,可能會直接影響手機的穩(wěn)定性。”專家如是說,“所以安全軟件如果獲得了ROOT權限,就等于你把自己的手機完全交給別人了。這人要是好人呢,算你運氣好;這人要是不靠譜,你就自認倒霉吧。”
是的,一切只能憑運氣,誰敢說自己的運氣就比別人好?美國知名百貨公司Target在相當長時間內都在使用大數據技術,以便更好了解其客戶在想什么、需要些什么——事實上就是監(jiān)視客戶。
2012年,一個美國明尼阿波利斯女孩從Target商店買了一些與妊娠有關的物品后,該公司開始向女孩的住址發(fā)送尿布以及其他嬰兒產品優(yōu)惠券。這些優(yōu)惠券引起了女孩父親的注意,他很生氣,打電話給Target商店詢問為什么要給他還在上高中的女兒發(fā)這樣的優(yōu)惠券。
他很快就知道了為什么,Target通過分析數據確定懷孕客戶,然后將她們定位為會購買嬰兒產品的客戶。Target比這個女孩的父親更早知道女孩懷孕這件事,同時也侵犯了女孩的隱私權。
這件事情在美國一度鬧得家喻戶曉,但即使如此,Target仍然在暗中“監(jiān)視”客戶,繼續(xù)向準媽媽發(fā)送妊娠相關產品的優(yōu)惠券。
但凡嘗過數據分析帶來的好處的企業(yè),都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監(jiān)視”權,顧客都是上帝,上帝是沒有,也不應該有隱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