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近期完成1億美金C輪融資而備受關注的今日頭條,創始階段發布的最初幾款產品并非如今的個性化信息推薦引擎,而是“搞笑囧圖”“內涵段子”等段子類產品。直到現在,“內涵段子”在流量上也并不遜色。
誰說段子無法形成一個產業?自“糗事百科”與“冷笑話精選”開始,通過文字、圖片、短視頻等形式,匯聚各類民間原創性有趣或惡搞內容的互聯網產品,構成了互聯網時代特有的娛樂業。如果將它們與傳統媒體對比,它們算得上是“段子通訊社”,同樣也是潮流文化的帶領者。
而且這些產品投入成本極少(基本上皆為腦力投入),但均能做到自負盈虧。如果是獨立站點,則很快變為流量大戶,如果是大號類產品,則與微博、微信等內容分發渠道形成了完美的上下游關系。
有VC看上了這類公司,擁有各種五花八門搞笑圖片的美國網站Imgur在近期完成了4000萬美金的融資,8個月時間流量上億的Viralnova也被多家VC求投資。這引發了一些質疑:這些產品的價值到底有多大?難道大到足以獲得風險投資甚至尋求上市?
案例
Imgur
成立于2009年,身份是一家圖片存儲、處理與分享服務提供商,由于能夠按照各種UGC圖片的受歡迎程度排列,而成了一個圖片搞笑網站。它一手收集圖片,另一手加工圖片(提供了Meme圖片制作器,讓用戶將網絡上爆紅的圖片資源或自己的原創圖片隨意加工),2012年達到月瀏覽量20億,近期獲A16Z領投4000萬美元A輪融資。
9Gag
創建于2008年,最初總部位于香港,2012年搬到舊金山灣區,是一個搞笑內容聚合網站,在2011年之前一直處于緩慢增長的狀態,之后突然爆發性增長,2012年其網站每個帖子平均有1000到2500次分享。此后獲得了280萬美元風險投資。
Viralnova
近一年全球最火爆的內容類獨立網站(沒有之一),內容以有趣、有價值為宗旨,每日更新3—6篇文章,十分注重圖文質量。2013年5月成立,8個月之后月訪問用戶超過1億,僅有3個人維護(其中2人是兼職),月收入超過幾十萬美金,且上面只有Google AdSense等少量廣告推廣。受到多家風險投資青睞,但目前拒絕任何投資。
Cheezburger
成立于2007年,曾貢獻了各種網絡流行元素,2011-2012年的幾輪融資共達3750萬美元,投資方包括Madrona、Avalon、軟銀資本等。
糗事百科
中國影響力最大的原創糗事分享平臺,于2005年成立,遵循UGC原則,網友可以自由投稿、投票、評論、審核內容,并與其他網友互動。2012年推出移動客戶端。
節操段子
匯集各種無節操段子以及搞笑圖的內容平臺。
節操精選
“為90后提供”的段子App,目前有圖文帖、長音頻、GIF三類內容,未來會增加視頻內容。為《等風來》《北京愛情故事》等20余部電影做過營銷推廣。
飛博
旗下產品如“冷笑話精選”“星座秘語”“電影集結號”等,以微博大號起家,也有App,為多家客戶進行社會化媒體營銷。
暴走漫畫
一種流行于網絡的開放式漫畫,通過夸張的頭像來表達漫畫人物的心情,可由不具備美術功底的普通網民制作并發布。目前有獨立PC與App,不斷生成新內容。
自白
想要有更大的未來,就要加入社交
陳樺:節操精選CEO
2
012年我們的項目叫“聲聲”,一個中高端定位的音頻類產品,得到了徐小平老師的投資。同時我們發現,在聲聲上最流行的是各種搞笑和“無節操”段子,就轉型為“節操精選”,在產品還沒上線時拿到九合創投合伙人王嘯的天使投資。
當時覺得娛樂這個領域的潛力和空間很大,目前來看,它的價值是螺旋式上升的。90后會變成社會的中堅力量,而他們幾乎每時每刻都在娛樂,喜歡拿著手機刷這些段子或者UGC的其他內容。娛樂的基因流淌在他們的血液里,他們就像“缺鈣”一樣地需要補充娛樂內容。我們花了很長時間研究這些用戶。甚至發現很多用戶在手機上不止一個娛樂App。由于90后的信息獲取能力特別強,而娛樂的內容哪里都有,因此他們也越來越挑剔。
所以“節操精選”打算做一個娛樂入口。我們現在是PGC(Professionally-generated Content,專業生產內容)的形式,而不是純粹的UGC。在互聯網上,不到1%的優質內容被大部分人來消費,甚至比“二八原則”更少。節操精選設置了“尼瑪情報科”“古怪姿勢”等很多系列,每個系列有多個內容貢獻者。從內容的數量上講,節操精選比一些同類產品要少,我傾向于在打下穩固的地基之后再上更多內容。
而變成入口或平臺之后,我們和其他段子類產品就不再是競爭對手而是潛在伙伴。
但是僅有內容還不夠,很難有更大的未來。其實用戶只關心兩點:內容是否有意思以及里面的人是否有意思。我以前是做獨立制片人的,我認為同類產品的內容就像一個長鏡頭,評論是另一個長鏡頭,很少有人能在評論這里聊起來。我希望加入一個蒙太奇,把評論和內容聚集到一起,產生社交性,呈現一種用戶間進行交流并產生二次創作的蓬勃狀態。接下來一兩個月會上線一個新版本。
當然這種社交性的產品形態目前保密,會與其他產品不同。這種感覺就像70后和80后看“嗶哩嗶哩”會覺得上面的彈幕太亂,但90后會覺得很自然。
段子產業憑什么得不到高估值?
伊光旭:飛博共創創始人兼CEO
段
子產業有多大?從原理上來分析:段子是娛樂業,投資段子產業就像馬云投資足球隊一樣,是一個短時間內匯聚很大流量,很有話題性的產品。社會往前發展,人們的工作時間會壓縮,無聊的時間增多,需要靠娛樂去打發時間。
在商業上,現在的段子都是長尾段子,有一些段子中心比如趙本山、周立波、郭德綱,他們有流量和影響力,這時候需要通過跨界的方法,例如劉老根大舞臺、《今晚80后脫口秀》等來呈現和變現,據我所知后者的年收入過億。表演者是這些人,而段子提供者則有很多人,所以是“長尾”。段子使這些演出變得可以被重復消費,否則同一個演出你不會看第二次。
而且快樂是一種需求,它作為一個品牌和定位也能賺錢。湖南衛視的口號是“快樂中國”,一年收入60億—70億。你不一定從“快樂”上收費,但是你可以以快樂這個定位來拓展商業,就像360不會通過“安全”來收費,但它以安全為定位,跨到其他行業來收費,例如瀏覽器和智能硬件等等。
如果定位于快樂和娛樂,還要重視氛圍。像網易評論就很特別,讓你看到各種觀點背后的不同角色的創造力。段子平臺最重要的是土壤,在網上聊天,你一句我一句,一個笑點出來就成了個段子。有了土壤,就會有更多的可能性。
我一直認為段子產業很大,基于對快樂的基本需求,以上所有的推理方向都是我要嘗試的,目前已經在進行之中。
至于這個行業是否能大到獲得風險投資,我覺得連一支足球隊都可以賣到12億,段子怎么不可能?難道定位為“搞笑”就不能得到很大估值?360最早就定位為安全,還有人不信服呢!人生奔波勞碌,為了活得開心,段子可以讓你開心,所以估值應該按照這類產品帶給用戶的價值來計算。
我只做段子手,不做獨立站
知名段子手(新浪微博粉絲超過250萬)
在
“個體”段子手的圈子里,我們對國內一些段子類獨立PC站和App的印象不太好,因為它們整合我們的段子作為資源,甚至會在使用內容的時候抹去我們的名字,然后拿到報酬,就像微博上的純營銷賬號,把好內容收集起來,再發出去。要做的事情只有整合和運營。
這會打擊我們創作的積極性,甚至讓我們只對創作廣告產生激情了。不過話說回來,這個行業的土壤就決定了,段子內容不適合有原創的痕跡。它與新聞不一樣,新聞消息還能得到版權保護。
包括國外一些網站我也經常看,例如Viralnova,上面的內容的確非常好看,人們喜歡它就像喜歡新浪微博,有好的內容就有很高的流量。但是它的內容也有一些來自Twitter等平臺,經過了自己的二次編輯和運營。
所以我做這一行很多年,從來沒有想過去做獨立產品,因為我覺得會不可避免地使用別人的內容。我更喜歡自己做原創。
段子類產品本身的收入很高,國內有的月入千萬元。如果說它們拿到融資,我覺得也是很正常的。但是這個行業的商業模式急需創新,目前變現方式都是廣告、游戲,用的都是很老的商業模式。不過我聽說有一家最近拿到知名投資機構的融資,創建了一種與游戲結合的產品形式。
點評
版權模糊,目前不適合投資
吳世春:梅花天使創投創始合伙人
今
日頭條的第一個項目是內涵段子,我估計現在有20—30人的團隊在維護內涵段子。看別人的糗事,解除自己的心理壓力,這樣的需求是廣泛存在的。
“糗事百科”“內涵段子”“百思不得姐”這些項目我都看過,用戶日活量特別特別大,而且手機上的碎片化閱讀非常適合這種娛樂,“糗事百科”的移動端是以PC端的成百倍速度在增長。尤其是文字類內容,比圖片還適合,因為不費流量。
但是它必須到一個很大用戶量,價值才會大起來。這種產品門檻還比較低,版權模糊,不像視頻,視頻明顯是需要投入錢做版權的。
所以涉及投資,VC就比較謹慎,國外的版權意識好,連段子都會有版權保護的概念。我想“糗事百科”的估值也不會太高。當然,這類產品是好的生意,但是比較適合自發展,收入模式主要是賣廣告和游戲聯運。
段子類產品很難在資本市場轟動
魏武揮:新媒體觀察員、上海交大媒體與設計學院講師、天奇創投基金首席戰略顧問
我
對于Viralnova這樣的網站也很不解,如果每天更新的段子或文章那么少,為什么還能有這么高的流量?段子類內容很容易抄襲和復制,護城河很難建設,這種東西屬于創意,從資本的角度,創意產業是不值錢的:容易模仿,維權成本高,而且沒法復制它的生產力。
所以段子類產品很難在資本市場成為一個轟動的東西。包括在國外,即使它拿到了投資。國外融資無數,燒得一點不剩的項目也有很多。或者像“冷笑話精選”這種,融資是按照營銷公司來估值的,看你有多少大號,各有多少粉絲。
但是這些項目活下去沒問題,因為流量確實非常厲害,比如“糗事百科”,你會感到上面的用戶完全不會厭倦它。我經常刷“糗事百科”,它有一個機制非常好玩,是用戶篩選機制,例如你提交的段子是張三幫你審核的,而他提交的段子又需要你和其他糗友來審核。如果我審核通過的段子最終出現在頁面上,我就很有成就感。
它還產生了“過百帶走”這種文化,你看上一個姑娘,在上面集齊多少糗友的笑臉(類似于頂),姑娘就跟你走。它能創造出很多文化以及流行詞。但是我發現舊的詞會被新的詞代替,我懷疑“糗事百科”的用戶在改變,原來的那一幫人離開了“糗事百科”,或者成了閱讀者而不是內容貢獻者,內容貢獻者甚至變成了90后甚至初中生。這也使它難以賺到大錢,因為它總在為最年輕但最沒錢的一代人服務。
如果要有更大的空間,就要包含社交的東西。就像Twitter一樣,內容輕,但是社交重。當年搜狐微博曾經抄襲新浪微博,新浪發出的內容全都同步到搜狐,但是沒用,因為關系還留在新浪微博這里。
還有一點,“糗事百科”沒有過分地利用微博和微信,我覺得這反而是好事。微博給你捧到幾千萬粉絲之后又能怎么樣呢?如果哪天微博、微信不再火了,怎么辦?“糗事百科”一直獨立,沒有依附別人,所以最終的流量還是從它自己的網站和App這里產生的。
段子產品的重點:是否能成為持續的需求
劉二海:君聯資本董事、總經理
段
子應用的流量飛速發展,像今日頭條這樣的新聞應用一樣,也有“百思不得姐”這樣搞笑、賣萌的。“今日頭條”滿足了人們非常傳統的需求,“糗事百科”滿足了新奇的需求。
這類應用的關鍵在于,是否是持續的需求。用戶確實在一段時間非常喜歡一個網站或App,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可能需求被替代了,或是用戶不再有這個需求。我想很多段子網站都有這個問題。人們或許還記得彩鈴流行的年代,最早出現的是搞笑的彩鈴,比如小強主題的。但后來被音樂取代了。所以,段子網站不是不好,是如何持續下去的問題。
段子類應用的流量都很高,互聯網行業中,“流量為王”法則盡人皆知。流量是一切的基礎,很多大的玩家都是先靠免費做流量,再尋找變現的方法,騰訊、360、百度都是如此。很多人也注意到,確實也有不少網站流量很高,但最后并沒有做成大平臺,比如:天涯、貓撲、51.com、開心等。
所以,段子等應用非常值得關注,但關鍵還是持續性的問題。流量是它們的起點,我想其中很多會進行延展或轉型。
(劉二海專欄更多內容請見:www.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