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生態住宅建設,對于提高住宅節能,迫切需要在住宅建筑中的應用建筑節能技術。做的節能住宅區規劃中的應用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建筑節能技術。
【關鍵詞】節能小區;建筑技術;小區規劃
前言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能源消費持續上升,人們越來越重視節能控制。建筑行業是能源消費的一大產業,建筑材料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在生產過程中,在另一方面,在使用過程中的建筑應該繼續消耗能量。因此,建筑節能已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但是今天,在住宅建筑,節能技術有限度的應用。在這里做個分析節能技術應用在建筑中的住宅小區建設。
一、住宅小區的整體規劃
(一)房屋的朝向選擇。同樣形狀的建筑物,南北朝向比東西朝向的冷負荷小,因此建筑物應盡量采用南北方向。選擇合理的房屋朝向是一項重要的節能措施。并且使得絕大部分的住戶取得合理朝向的前提下均可享受園林景色,營造出健康舒適的生活環境。
(二)小區內交通規劃。人、車數量的增加,加劇了人車爭道的機會,汽車的增加占用了空間也污染環境。為避免此問題,應充分考慮人車分流、地下停車的概念。人流入口與車流入口分開,避免相互交叉相互干擾。同時要做到消防車道直達各單元住宅,快捷、方便、安全。
(三)小區的綠化布局。綠化對居住區氣候條件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調節改善氣溫,調節碳氧平衡,減弱溫室效應,減輕城市的大氣污染,減低噪音,遮陽隔熱,是改善居住區微小氣候,改善房屋室內外環境,節約建筑能耗的有效措施。為了加強綠化,小區綠化應以公共綠地為中心,以道路綠化為網絡,以綠地帶為紐帶,以住宅庭院綠地為基礎,點、線、面結合設計,由中心綠地、宅旁綠地、道路綠地、公共設計專用綠地,建筑的垂直綠化、屋頂綠化等來組織和布局小區空間,為社區提供一個優良的節能生態居住環境。
(分段)國家綠色生態住宅小區設計施工基本標準摘要求在保證舒適、健康的室內熱環境基礎上,采取各種有效有節能措施改善建筑熱工性能、外墻、屋頂、門窗等的熱工性能。導熱系數要降到0.6以下。
要大開間、小進深 。窄面寬、大進深是許多開發商節約土地資源、增加利潤的重要手段,但這樣的住宅難免會以犧牲一些房間的采光為代價。 其實,在現代建筑技術設計下,無論是板樓還是塔樓,都可以做到通風透氣,但南北朝向的板樓能達到最佳的節能效果。如果你選擇板樓,一定要選擇大開間小進深的住宅,這樣的房子采光好,不會有\"黑房\",而且能最大限度地做到通風透氣。比如國家健康住宅的試點北奧花園、當代萬國城等樓盤都采用了大面寬、小進深的設計。當代萬國城的客廳面寬在4米以上,既能保證電視機與人體的距離,也可降低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危害,還考慮了客廳家具擺放的需要,其臥室的面寬大多在3米以上。
二、住宅小區可利用的節能技術
根據建設部對“綠色節能建筑”的定義,綠色節能建筑為人們提供健康、舒適、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動的空間,同時在建筑壽命周期中高效利用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最低限度地影響環境的建筑物。遵照因地制宜的原則,考慮當地的氣候特點、地理環境、自然資源等因素,采用合適的外墻保溫體系、遮陽體系、外墻保溫隔熱體統、自然通風系統、自然采光、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地源熱泵空調、中水回用、綠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各項技術,經過篩選、優化、集成,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小區房屋節能技術體系,具有選址規劃合理、資源利用高效循環、節能措施綜合有效、建筑環境健康舒適、廢物排放減量無害等特點。不僅可以滿足人們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且可達到能源和資源的消耗經濟合理,對環境的影響最小等效果。目前,經過工程應用并證明效果顯著的節能技術有:
(一)外墻材料選用節能技術。外墻選用環保、節能建筑材料,可有效減少通過圍護結構的傳熱,從而減少各主要設備的容量,達到顯著的節能效果。采用新型墻體材料與負荷墻體圍護結構,可選用蒸壓砂加氣砌塊、240 厚多排多孔混凝土空心砌塊等墻體材料,可以提高主體結構的耐久性、保溫性、防水性和氣密性,有利于室溫的穩定,改善室內熱環境質量。再進行經濟性、可行性分析的前提下,在墻體內外側敷設保溫隔熱材料。如粘結、釘掛、澆入和涂抹等方法固定高效保溫材料的多種外墻保溫技術。
(二)外墻結構設計節能技術。該項技術指通過改善房屋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達到夏季隔絕室外熱量進入室內,冬季防止室內熱量泄出室外,使室內溫度盡可能接近舒適溫度,以減少通過采暖、制冷等設備來達到合理舒適室溫的能源負荷,最終達到節能目的。此技術主要通過采用外廊、陽臺、挑檐、遮陽板、熱反射窗簾和活動遮陽措施等手段來實現。
(三)門窗節能技術。使用新型保溫節能門窗,采用熱阻大、能耗低的節能材料制造的新型保溫節能門窗可大大提高熱工性能。同時還要特別注意玻璃的選材,窗玻璃盡量選特性玻璃,如中空玻璃、吸熱玻璃,反射玻璃,隔熱玻璃等。合理控制窗墻比。窗墻比是窗戶與墻的面積比例,增大這個比值不利于空調建筑節能,應盡量減少空調房間兩側溫差大的外墻面積及窗的面積。控制窗墻比、對外墻及屋頂的導熱系數等提出具體要求。通過外墻的耗熱量占房屋建筑圍護結構總耗熱量的40%~50%。故在進行前期房屋設計時,在保證室內采光通風的前提下合理控制窗墻比是很重要的。
(四)環境與環保技術。該項技術指在改善人們的居住環境,降低環境負荷,在房屋的建造和使用過程中,盡可能地保護環境,主要的技術有:建筑物立體綠化技術(含屋頂綠化、外墻垂直綠化);綠色建材技術,指在建造和使用過程中采用可減少使用、可重復使用和可再生使用的建材環保材料;節水綜合技術,包括采用節水器具、雨污水收集回用技術;模擬房屋周邊的風環境和日照規律,進行高效的自然通風和天然采光設計。
總之,在節能房屋建筑設計中,只要能把握建筑總體規劃設計、建筑外圍結構設計等節能技術,并結合我國國情和實際情況,綜合利用各種節能技術措施,選擇經濟合理的節能方案,必能夠建造出適合人居住的節能、舒適、生態環保居民小區。
結束語
綠色建筑強調建筑運營和使用全過程的少廢、少污,要求建筑系統盡可能減少對自然環境的負面影響,如空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垃圾等污染物的排放,減少對生物圈的破壞,最終達到維系一個人類與自然生物和諧共存的生態環境。綠色建筑要對物理環境加以控制,通過各種綠色技術手段合理地提高建筑室內的舒適性,同時保障人的健康生活,給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質量。
參考文獻
[1]何劍鋒.生態小區綠地規劃與綠色建筑的可持續發展[J]. 2008,91(7):186-187
[2]張淑秘,馬大雷,冉春雷,白莉.建筑外窗對建筑節能的影響分析[J]. 2008, 25(4): 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