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將結合我國建筑行業室內空間組合設計的現狀,從建筑空間與建筑功能、藝術、技藝、環境等方面的組合方式和要點,對建筑設計外觀與室內空間組合進行簡要探討。
關鍵詞:建筑空間;建筑功能;建筑藝術;建筑技術;建筑環境;空間組合
建筑住宅的室內空間組合設計,是使建筑的內部空間搭配合理、功能突出且舒適性更佳的基本保證。隨著人們對于住宅的居住性能有了更全面全高的認識和要求,建筑內部空間的組合設計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設計人員要處理好建筑外觀與室內空間的組合方式,就要根據收集所得的資料和設計標準,對整個建筑住宅進行綜合分析和規劃,做到“以人為本、全面考慮、合理搭配”,提高人們在居住時的舒適感和親切感。
1、建筑設計中室內空間的處理方式
建筑住宅的內部空間組合是整個住宅使用功能和舒適性能的最主要體現,其內部空間的處理方法直接影響室內空間的組合效果,進而對人們的使用感受和審美感受產生重大影響。建筑設計中室內空間的處理應當注意到一下幾點:
1.1控制建筑內部空間的體量
建筑內部空間的大小與其使用功能的大小和舒適性與否并不存在任何關系,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影響人們居住的感受和心里變化的并不是空間內某一存在的實際物體,而是在建筑空間帶給人的感受和人們在這一空間內進行的相關活動。建筑住宅內部空間的體量應以居住人的心里接受尺度為依據,過大或過小的空間都會抑制人對于居住效果的體驗程度。目前,很多開發商為了謀求更大的利益,盲目擴大設計空間,將居住的空間大小變得令人吃驚,這對于人們的居住感受其實并沒有好處。在設計時,應根據一般住宅使用人群的心理接受程度,合理設計建筑空間的體量。
1.2控制建筑內部空間的高度
建筑內部空間的高度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即實際層高和相對高度,控制好建筑內部空間的高度對于提高居住者的舒適性感受有著很大的意義。在具體設計時,我們也要從實際層高和相對高度兩個方面分別入手。絕對高度以人為尺度,過低會使人感到壓抑,過高會使人感到不親切;相對高度指空間的高度與面積的比例關系,相對高度愈小,頂蓋與地面的引力感愈強。相對高度不能只著眼于尺寸,而要聯系到實際的平面面積,人們在實際生活經驗中體會到,在絕對高度不變的情況下,面積愈大空間愈顯得低矮。綜上,我們可以看出控制內部空間高度的重要性。
1.3控制建筑內部空間的幾何形狀和比例
建筑空間之所以能帶給人們各種不同的感受,除了其固定空間內搭配和組合設計的方式不同外,其本身的形狀改變也會對人們的感官帶來不同的體驗。在選擇空間形狀時,必須把功能使用要求和精神感受要求統一起來考慮,使其不但適用而且又能按照一定的藝術意圖給人以良好的精神感受。由不同形狀體量組合而成的建筑體形,可以利用長、寬、高三個向量要素在形狀方面的差異性進行對比、組合以產生變化。在設計過程中,首先應處理好建筑物整體的比例關系,也就是從組合入手來推敲各基本體量長、寬、高三者的比例關系。
1.4注意建筑內部空間圍與透的關系
除了以上三點外,建筑內部空間圍與透的關系對于空間的舒適性有著很大的影響。根據實際居住經驗,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只圍而不透的空間會使人感到閉塞、氣悶;只透而不圍的空間盡管開敞,但這樣的空間猶如置身室外,違反了建筑的本意和初衷。所以在設計中應把圍與透這兩種互相對立的因素統一起來考慮。住宅設計中的居室、客廳和餐廳等應朝向環境好的面,并且應爭取透;特別是對著室外風景優美的一面處理得既開敞又通透,從而把大自然引入室內;像衛生間、廚房等房間所需朝向不一定很好,且應盡量圍。
2、建筑設計外觀與室內空間組合的具體方法
2.1建筑空間與建筑功能
所謂建筑功能,就是為了滿足人們的使用目的或是功能而設計或搭配出來的室內空間內容。在建筑室內空間中,最直接影響到居住者的使用感受的就是建筑的功能。建筑空間與建筑功能的關系屬于相輔相成的關系,一方面功能決定空間的形態,另一方面,空間的形態又對功能具有反作用。在建筑設計的歷史過程中,功能的變化和發展帶有自發性,它是一種活躍因素,特別是它在建筑設計中有著主導地位,因而在功能與空間形式之間的對立統一的矛盾中,經常都是處于支配的地位,并成為推動建筑發展的原動力。
2.2建筑空間與建筑藝術
建筑給人們提供了活動的空間環境,這些活動無疑包括物質活動和精神活動兩方面。在建筑漫長的發展過程中,人類在滿足自我精神的同時,也形成了一定的審美習慣,并用特定的審美觀念來判斷對象的美與否。因此,建筑不僅應被賦予實用屬性,還應被賦予審美屬性。然而,建筑藝術的感染力不只限于人們靜止地處在某個固定點上,或從某個單一的空間之內來觀賞它,而是貫穿于人們從連續行進的過程之中來感受它。當然,并非所有的建筑空間都能夠達到藝術創作的高度,但至少應該滿足人們起碼的精神感受,給人以視覺和感官上的愉悅,這就要求在創造建筑空間時,必須遵循美學原則來構思設想,直至將其變為現實。
2.3建筑空間與建筑技術
建筑是藝術與技術相結合的產物,技術是建筑的構思和理念轉變為現實的重要手段,而在技術中結構與建筑空間的關系最為密切。對于一幢建筑來說,只有形式和裝飾是遠遠不夠的,它還必須在結構上是優美的合乎邏輯的。而且不同的結構形式各自具有其獨特的表現力,古羅馬所采用的拱券和穹隆結構提供了巨大的室內空間,表現了宏偉、博大、莊嚴的藝術形象;哥特式教堂高直的尖拱和飛扶壁結構,營造了高聳、輕盈和神秘的宗教氣氛;我國傳統的木構建筑獲得了輕巧、空靈和通透的空間效果。
2.4建筑空間與建筑環境
建筑是不可能孤立存在的,它必然處于特定的環境之中,因此,建筑周圍的環境也對建筑空間形態有著一定的影響。建筑師在進行空間設計時,必須周密地考慮建筑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并力圖使所創造的空間能夠與環境相協調,甚至與環境融為一體,使之相得益彰,大大提高建筑藝術的感染力。如賴特的流水別墅就是這一思想的典型代表,幾層平臺輕盈地凌立在溪水之上,憑借穿插錯落的體形組合,和與自然環境的有機結合,成為無與倫比的現代建筑經典。
2.5建筑空間與建筑造型
建筑的外部效果,其實就是內部空間的反映;有什么樣的空間,就必然會產生什么樣的外部體形。外部體形是內部空間的反映,而內部空間包括它的形式和組合情況,又必須符合于功能的規定性。所以,建筑體形不僅是內部空間的反映,而且它還要間接地反映出建筑功能的特點。住宅建筑是直接服務于人們生活、休息的一種建筑類型,為了給人以平易近人的感覺,在功能的規定性下,其在立面設計和整個建筑造型上應做到具有小巧的尺度,親切、寧靜、樸素、淡雅的氣氛。
3、結束語
建筑是一門優雅的藝術,它不僅滿足了人們居住使用的要求,同時也通過空間分割的方式,在某一固定空間內為人們的感官創造出了一種新的感官體驗。隨著現代建筑設計中,功能化和人性化結合的設計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加強對建筑外觀與室內空間組合的把握,合理組織和安排室內空間的布局,使整個建筑住宅內部空間組合在保證使用功能的基礎上,更具舒適性和美感,才是現代建筑設計的大勢所趨。
參考文獻:
[1]鄭炎,宴忠. 建筑設計外觀與室內空間組合的初探[J]. 四川建材,2007(4)
[2]徐世豪. 分析建筑設計外觀與住宅室內空間組合綜述[J].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3(2)
[3]王選全. 建筑設計外觀與室內組合的初探[J].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3(52)
[4]陶永忠. 對建筑設計中空間組合的若干問題研究[J]. 廣東科技,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