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政道路工程作為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施工過程中加強對其的質量控制和監理,提升市政道路的整體建設質量顯得尤為重要。在本文中,主要分析市政道路工程中較為常見的一些質量通病及其產生的原因,并就這些質量問題有針對性的提出了相應的防治措施和監理要點,以期能和同行們共勉,共同促進我國城市道路建設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市政道路;路面;質量通病;施工監理
市政道路工程作為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施工質量關乎一個城市的整體發展水平和生活環境。當前,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對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筆者從自己多年的市政道路施工和管理經驗出發,發現市政道路工程在使用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一些質量通病,如,路面開裂、平整度差、蜂窩麻面、脫皮、凍漲以及路面積水等,這不但影響了城市交通的順暢性,還為城市居民的行車安全造成了不小的影響。因此,為了提高城市道路的安全運行,有必要對這些存在的質量通病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并有針對性的采取預防措施,并在施工過程中加強監理,以提升市政道路工程整體建設質量。
1市政道路路面施工存在的質量通病
1.1路面施工質量通病
1.路面裂縫
道路路面出現裂縫是較為常見的質量問題。一般,路面出現裂縫的原因可能有:(1)施工原材料的選擇不當,攪拌時混合料的坍落度過小,或水灰比過大等,使得混凝土表面的強度不夠,在行車過程中砂漿層脫落從而產生裂縫;(2)施工過程質量控制不嚴格,混凝土振搗不足,導致混凝土顆粒間的空隙未被充滿從而產生裂縫;(3)施工后維護管理欠缺,即混凝體路面未及時進行養護管理,未覆蓋濕麻袋和灑水養護,使其表面產生溫度裂縫。
2.路面平整度
平整度是評定路面工程質量一個非常直觀的指標。雖然目前市政瀝青路面施工機械化程度高,但部分瀝青路面在開放交通幾年后,路面的平整度都出現明顯下降,表面出現波浪或“碟子”坑、疙瘩坑,進而影響行車安全、車速及舒適性。一般,影響路面平整度的因素有:(1)路面底層的混合料虛鋪厚度不一致,盡管道路表面攤鋪平整了,但經行車碾壓后就使路面產生沉降,進行導致平整度差;(2)料底清除不干凈:瀝青混合料直接傾卸在底層上或把當天的冷料、壓實料胡亂攤在底層上,充當一部分攤鋪料,但由于其壓實系數縮小了,在與新料一起壓實時就會導致局部高突、疙疙瘩瘩,不平整;(3)攤鋪方法不當:攤鋪高程控制不準確、攤鋪速度過快等因素,都會導致平整度差;(4)碾壓操作不當:瀝青溫度過高就開始碾壓,或是碾壓速度不一致且過快等,造成油堆推擠而造成平整度差。
3.其他常見質量通病:路面混凝土蜂窩、麻面、表皮開裂、脫皮、起砂、凍脹和斷板,接縫處出現塌落缺陷,造成行車中出現跳車現象。一般,產生這類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水泥的安定性不穩定,攪拌時砂、石、水泥計量錯誤,攪拌時間過短且拌合不均勻,水灰比過大等;澆筑混凝土不嚴格,漏振或振搗不密實,混凝土中的氣泡未及時排除;施工中,收抹壓光時間過早或過遲,且養護管理不到位,混凝土未達到足夠強度就開通交通,從而導致路面表皮開裂或脫皮。
1.2排水系統的質量問題
1.排水管道工程基礎不均勻下沉:壓實度不夠,或是由于管道滲水,使管道周圍的土滲入水分而造成土基軟化,在行車作用下使其基礎結構塌陷。
2.過路管路面出現裂縫:即由于過路管路面的壓實度不足而出現路面裂縫。
3.管道滲水問題:管道出現不均勻下沉、管材質量較差、管道施工和管道接口部位質量差等,都會導致管道出現斷裂、破損、接口開裂等情況,從而導致管道漏水。
2市政道路路面施工質量通病的控制和監理
2.1路面質量通病的控制及監理要點
1.裂縫的控制
針對瀝青混凝土路面的裂縫,其控制及監理要點有:(1)要選用合格的瀝青、水泥、粗細集料、填料等原材料,并嚴格控制瀝青針入度、低溫延度和蠟含量在規范范圍內。同時,要嚴格確定礦料最佳級配及最佳瀝青用量,按現行規范規定進行瀝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設計,并使其空隙率控制在3%-6%范圍內。(2)嚴格按施工規范要求做好縱橫向接縫,縱縫盡量采取熱接的方法;相鄰兩幅及上下層的橫向接縫均應錯位1m以上,中下層的橫向接縫可采用斜接縫,上面層應采用垂直平接縫等。
2.平整度的控制
(1)要解決底層平整度問題,則必須扎實進行底層路基的填筑。在填筑底層時,應先進行基底處理,將底層的非適用性材料先清除干凈,再進行分層填筑。填筑路堤時,應采用砂礫及塑性指數和含水量符合規范的土,并嚴格控制其最佳含水量,保證土料在最佳含水量下達到最佳壓實度。同時,在進行底層施工時嚴格按照現行施工規范要求進行,并通過試驗段來確定不同機具壓實不同填料的最佳含水量、適宜的松鋪厚度和相應的碾壓遍數等。
由于路面結構層中,每層都是以其下層為基礎,因此要想保證路面平整度,就必須對其下一層有一定的要求,在施工時層層控制。工程實踐證明,在施工時對每一層平整度的控制實際上并不以規定值為目標,必須考慮下一層的影響,制定更高的目標。如果單純考慮虛鋪厚度的影響,下層平整度的最大允許偏離值會造成本層鋪裝厚度的變化,對本層平整度的影響可達到允許偏離值的12%-6%。因此,在施工時,應根據每一層的平整度來制定現場的平整度目標,以使其最終的施工效果達到規范標準范圍。
(2)瀝青混合料應卸在鐵板上,不能直接傾倒在鋪筑底層上,則必須設法清除干凈。剩余冷料不能直接鋪筑在底層上充當一部分層厚,應加熱另做它用。
(3)控制攤鋪、碾壓施工工藝
攤鋪時,應檢查攤鋪機熨平板的寬度、高度及仰角是否合適,在攤鋪過程中要隨時調整自動找平裝置,以保證攤鋪面的平整度。攤鋪機的行進速度要根據拌合、運輸能力來計算,且作業時須緩慢、均勻、連續不斷地攤鋪,不得隨意變換速度或中途停頓,以保證施工連續性,從而提高路面平整度。另外,在攤鋪時,下面層宜采用鋼絲繩引導的高程控制方式,上面層宜采用平衡梁或雪橇式攤鋪厚度控制方式。
碾壓時,在滿足碾壓溫度范圍內盡量采用高溫碾壓,確保碾壓終了的溫度不低于75℃。在碾壓過程中,初壓時使用組合式鋼輪—輪胎壓路機,復壓使用振動壓路機和輪胎壓路機,終壓時用光輪壓路機碾壓;碾壓時驅動輪在前,從動輪在后,后退時沿前進碾壓的輪跡行駛,以避免倒退時在輪前留下波浪,影響平整度。
3.其他質量問題的控制
(1)嚴格控制瀝青混合料的級配,要求其下面層的瀝青混合料應是I型級配,同時要控制其空隙率,以提高瀝青與集料的粘附性,提高集料之間的粘接力,在拌合時,要選用水化熱小和收縮性小的水泥,控制好砂石的含泥量,并摻加適量的消石灰粉,其用量宜為礦料總量的1%-2%。
(2)要嚴格控制混合料的水灰比,掌握好面層的抹壓光時間,嚴禁在混凝土表面灑干水泥或水。
(3)在澆筑混凝土時要嚴格遵照施工規范,嚴防漏振或過振,并應振至混凝土內氣泡排出為止。
(4)應避免天氣過熱或氣溫過低時澆筑混凝土,按規范規定正確留置施工縫。
(5)要加強做好混凝土早期養護管理工作并適當延長養護時間,在其表面可覆蓋草簾、草袋,并定期灑水,使其表面保持濕潤。
2.2排水系統質量問題的控制和監理要點
1.對于排水管道工程下沉的質量問題,在施工時首先要仔細檢查井的墊層和基層,可以采用破管做溜槽的方法,避免井體發生下沉的情況。同時,要嚴格控制好回填的質量,即在對中等井背的縫隙進行回填時,可以使用灰泥,并且回填的厚度應小于100 mm,還需要分層進行搗實;對于小井背的縫隙;在回填時可以使用砌筑用砂漿,回填的厚度和搗實的方法與中等井背縫隙相同。
2.對于過路管路面出現裂縫的質量問題,首先,在管道底部進行回填施工作業時,對于管道護腳處應使用灰泥進行填充,在回填過程中應將內部的雜物清理干凈,鋪設的厚度不得大于200 mm,需由人工進行夯實。其次,在對井周圍進行回填時,應蓋好板座漿,需同時回填井筒和井墻,應保證回填的密度在95%以上。
3.對于管道滲水的質量問題,在進行施工時要嚴格按照施工規范要求,確保管道基礎的穩定性、強度,在施工過程中如發現土質發生變化應及時更換土,以增強管道內部的承載力。同時,在地下水位下開挖土方過程中,應做好抗槽底部降水、排水的預防措施,保證是在干槽的狀態下開挖作業的。第三,在管材的選擇上,應選擇具有柔性好、抗沖擊力強、抗震、抗磨損性能、耐沖擊強度等優良物理性能的管材,且內壁光滑、水流阻力小,同時還須對管材進行質量試驗測試,以避免因管材質量差、抗滲能力差等原因而導致的漏水問題。
3結束語
總而言之,作為城市交通設施基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市政道路工程,其施工質量不僅關乎城市的整體發展水平,還關系到城市居民的行車安全。在施工過程中,由于設計、施工、養護管理等等環節的因素,任一環節的質量管理未滿足公路工程施工規范要求時,就有可能導致道路工程存在質量隱患,影響道路的安全使用。因此,在進行施工時,應建立一套完善健全的質量管理體系,并參照以往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經驗,對一些可能會存在的質量問題在源頭上做好防控措施和監理,以從根本上大大提高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張永利.市政道路路面施工質量通病與監理控制[J].技術與市場,2011(2).
[2]時素霞.市政道路工程質量通病的防止及監理[J].建筑知識:學術刊,2013(B10).
[3]杜先鋒.市政道路施工質量通病與監理要點探討[J].建筑知識:學術刊,2013(10).
[4]許永燦.淺談城市道路瀝青砼路面不平整的原因和預防處理措施[J].福建建材,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