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闡述園林綠化規劃設計中如何科學利用植物材料的自身特性,運用園林藝術手段,使植物的功能與人的感覺相互協調,創造出令人賞心悅目的園林綠化景觀效果。
【關鍵詞】園林設計 植物布局
園林植物造景是園林設計的中心,是風景園林設計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也是最終評價園林建設質量的標準之一。城市的大環境綠化,直接影響城市的環境質量和環境效益,因此必須因地制宜,以植物造園。植物造景為主導,豐富植物種類,使城市環境綠化充分體現生態效益、公共效益和經濟效益于一體的思想。
1 景觀植物的自然特征
1. 1 形態
植物最顯著的特征是它的形態。種植設計時通常考慮成年植物的形態,但由于一些品種生長緩慢,所以植物在各個生長時期的樹形均應予考慮。
植物一般按樹形進行分類,樹形有圓形、四柱形、插花形、垂枝形、尖塔形和卵形等。樹形主要依樹木分枝習性而定,側技與主于分枝角小樹形就直立,反之則開展。由植物群組成的輪廓線或許是園林構圖中最美的形態,但在提供優美的構圖的同時,必須考慮植物的遮陰、屏障、防風、維護等功能。
1. 2 質感
莖、葉、樹皮和芽決定植物質感的自然外貌,較大的葉、莖和芽通常給人以粗糙的感覺。濃密的葉子形成細致的質感,稀疏的葉子則形成粗糙的質感。光景的圖案取決于葉片緊密的程度。葉形也影響到質感,單葉比復葉在尺寸上顯得大些。葉緣深裂的葉子,比類似大小的葉子顯得質略好些,植物距人越遠,給人的質感就越細致。
1. 3 色彩
顏色分暖色調和冷色調,暖色包括黃、橙、紅色;冷色包括綠、藍、紫色。暖色明快、活潑、引人注目,冷色則使人寧靜。風景的情調與色調有著最直接的關系。
2 現代園林中的植物造景方法
2.1 植物造景的時空變化特點
植物是有生命的活物質,在自然界中形成固有的生態習性,在景觀表現上有很強的自然規律和“靜中有動”的時空變化特點。“靜”是暫時的,“動”一方面說明植物不同于山石、建筑等是靜止不動的;二是在配置時應考慮近期尤其是長遠的綠化效果。
2.2 植物造景的獨立景觀
園林植物獨立成景,通過以下幾種形式表現出來:一是用單一的樹木型態與景觀色彩表現的孤植形式,在視野開闊處作為造景的主景;二是按照美學規律、觀賞視點的不同及植物季相的演變,組成疏密有致的既表現樹木的群體美又體現個體美的叢植形式;三是多用草本花卉組景,可以大大提高植物造景的景觀效果;四是由喬、灌、花草組成的自然式群落,效果較好且形式壯觀。
2.3 植物與其它景觀的組合
園林植物可以和其它園林景觀和園林小品組合成景,尤其是城市中的建筑、道路、山石水體等。它可以軟化建筑的硬線條及豐富建筑周圍色彩;道路周圍栽培植物可以達到較好的效果,還可以進行封閉和分隔;山石水體只有配上植物才能豐富色彩和景觀層次,創造意境。
3 植物景觀布局
植物景觀布局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完善的植物景觀設計,既要考慮其生態習性,又要熟悉它的觀賞性能;既要了解植物自身的質地、美感、色澤及綠化效果,又要注意植物種類間的組合群體美與四周環境協調,以及具體的地理環境條件。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植物綠化美化的特性,為城市景觀增色添輝。
3. 1 綠地地形與樹冠形的配置
根據綠地的類型,地理位置,周圍環境,合理選擇植物;形成不同功能的園林綠地,滿足人們的需要,園林綠地不同的植物景觀布局,植物配置形式,能構成多樣化的園林觀賞空間,造成不同的景觀效果。
一般說,植物樹形有圓形、圓拄,垂枝形、尖塔形、卵形等,在布局群體景觀時,應注意形態間的對比與調和以及輪廓線天際線的變化,才能構成美妙的畫面。在植物景觀設計上,應充分考慮生物的多樣硅,多品種組合、多層次種植,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以利植物的持續性生長,景觀的永續利用。
3. 2 景觀植物樹種的選擇
在植物選擇上,以喬、灌木為主,多方組合搭配,增加綠化復層種植結構。使植物不同類型間優缺點互補,達到相對穩定的園林覆蓋層,創造豐富植物人工群落,最大限度地增加量。如將同期開花的2~3 或4~5 種花木,依樹形組合配置,在一個季節或一段時日中顯示它的絢麗色彩,再加以常綠樹與紅葉樹配置,形成對比景觀,以喬木散置與花草地形成疏林草地,均能穩定持久地產生生態觀賞效應,成為生態與藝術結合的景觀。現代城市建筑密集,人口集中,熱島效應突出,加上建筑物間距小,容積率大,地面多硬化處埋,對植物生長的光照和水分都帶來變化,在植物布局時,不僅注意其自然生態,更要考慮城市的特殊生態,才能保證植物生長健壯,達到預期的景觀效果。
3. 3 不同冠形植物間的搭配
通過植物各種類型間的合理搭配,創造出整體的美感效果。植物景觀布局時,既要考慮統一性,又要考慮有一定的變化和節奏與韻律。使人們觀賞風景時,隨著視覺的移動,達到步移景異,增加趣味性,在布局上,要有疏密之分,在體量上要有大小之別,豎向上要有高低之差。在層次上既要有上下考慮,又要有左右的配合。廣場及重要景點,主景植物應選取特征突出,觀賞效果好,對效期長的種類。如在廣場入口樹池內種植云杉,在草坪的一角配置垂柳或園冠榆,強調突出主題的作用。在植物景觀設計中,還應注意比例適度,植物之間、景點與景區之間都有一個度的關系,以人為本,創造適宜尺度,恰當的比例使人感到親切、自然。小景區應小中見大,大景區應大而不散,覽之有物。近幾年,隨著廣場熱的出現,草坪成為廣場的主體。草坪可以使空間顯得開闊、舒暢,廣場綠化的功能主要是提供在林蔭下休息的環境以及調節視覺、點綴色彩。大面積的以草坪為主體,不利于廣場空間的圍合,空空蕩蕩,廣而無場,同時也不利于廣場多樣化活動的開展。盛夏烈日炎炎,空曠的廣場幾乎無一人,晚上大量的人群被局限在幾條道路上。我們的國情決定了草坪是不能上人,廣場雖大,但活動面積有限。可以考慮鋪裝結合樹池、花壇、花缽等形式,花壇、花缽結合坐人,草坪上應以配置大樹為主,適當配置針葉樹和灌木,形成層次豐富、四季有景、有植物景觀。在植物景觀設計中,應充分發揮植物的形態、色澤和質地等自然屬性,合理地配置植物,創造豐富的植物景觀,為居民提供安全、舒適、優美的環境。
4 結語
園林藝術是城市的造型藝術, 園林植物是園林要素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且作為唯一具有生命力特征的園林要素, 不僅具有豐富的時序變化, 而且也是構造園林空間的要素。因此,園林綠化工作者在進行植物景觀設計時,應運用植物形態、質感、色彩這三個自然特征的統一原理,精心設計、合理規劃,創造出內容豐富、和諧優美的園林綠化景觀。
參考文獻
[ 1 ] 劉華,漆淑芬. 現代園景設計創意詳解[M]. 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 2009.
[ 2 ] 王宇欣. 園林植物景觀空間設計初探[D]. 華中農業大學,2008.
[ 3 ] 楊曉冬,王芳. 植物在園林造景中的作用[J]. 林業科技情報,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