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園林的景觀設計在追求功能多元化的同時,注重對古典園林的繼承與發展是十分必要的?,F代園林如何在發展中繼承和發揚古典園林民族特色,以滿足當代人的休閑要求和對自然審美的渴望,值得深思和探索。 本文重點分析中國傳統園林符號以及中國古典園林對現代園林的影響,并從意境、造園手法、景觀元素方面探討現代園林對古典園林的繼承。
【關鍵詞】古典園林;元素;符號;現代園林;繼承
中國古典園林深受道家學說哲學思想和美學思想的影響,強調“師法自然”,講求“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古代匠師們通過高超造園技藝和創造手法,在“咫尺山林”內再現了大自然的美景,達到了“小中見大,以少勝多,鬧中取靜”令人陶醉的效果。
與此同時,中國古典園林的發展,也留下了淳厚豐富的園林文化。當人們表達渴望追求自然,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愿望時,用山水詩、山水畫寄情山水。而中國古典園林中大量的楹聯、匾額、雕刻、碑石、文學、書畫等文化元素不僅表達著中國古代道家學說的哲學理念,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意識和審美情趣,還表達了古代造園思想自外而內、渾然一體的設計理念,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底蘊。 把這些具有強烈的民族特色的文化元素運用到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具有重要的意義,也是對地域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在西式文化的影響下,國人往往過于崇拜西式文化風格,使得優秀的傳統設計日漸疏離; 也有對傳統文化的錯誤理解,許多設計為了迎合古典風的熱潮,而生硬地擺出古典設計元素,從而產生許多不倫不類的設計作品。筆者旨在以對于中國古典園林文化的挖掘和解讀,探討現代園林在創新的同時,對古典園林的繼承。
1、中國古典園林符號
符號學是一門研究符號結構和生命的科學,它可以運用于社會生活的不同層面,發掘符號的構成關系,并成功地揭示出隱藏在其中的意義,這是符號學作為結構主義理論工具的價值所在。美國學者培特斯說道: “符號學既是一種批判研究的洞察力,又是一種方法論。在這個意義上,符號學完全可以作為檢驗宇宙以及人們對宇宙的理解方式的一種框架?!蓖瑫r,它也服務于園林設計。
在園林環境中,以一棵樹為例,它的樹干形狀、色彩、葉形、香氣、陰影等作為園林環境中的元素,能夠引起人們不同的感官和心理體驗。由此,游園者也根據環境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審美趨向,對園林環境中的這種類型的樹會有一個逐漸成型的審美方式。看其樹形姿態是否挺立豐滿,葉子是否光澤舒展,花叢是否散發香味,樹影是否引起地面的明暗對比等。由于樹林本身具有不同種類的樹,使人們產生更深一層的思考,產生深層的哲理含義。
同樣,用符號學的觀點來看中國古典園林還可以發現,園林景觀中,小到單體構件( 如亭、廊、橋) 、構件上的裝飾圖案,大到自然山水的營造,都可以視為符號。用莫里斯的符號理論,以亭子為例進行分析。亭子作為一個建筑符號,它的平面形式、屋頂樣式、整體的色彩感,都可以看作符號的所指; 而它在園林的景觀、空間構成中所起的作用,它所體現的意境以及蘊涵的文化也是符號的所指。再來看一景區所構成的符號,可以用符號學來分析景區中建筑、山水、植物等要素的空間組織,布局的手法、原則,并用深層結構、表層結構、演化原則等概念進行深入分析。比如: 景區建筑選用的材料,呈現的色彩等,這實際是建筑單體符號所指的綜合; 景區符號的所指則為景區整體所具有的意義( 意境) ,使游人產生的心理感受等。
2、中國古典園林對現代園林的影響
中國古典園林能流傳至今,并不是因為它只是古人留下的遺跡,而是因為它綜合了人們的各種理想,包括物質的以及精神的。位于現代都市內的公共空間,例如城市廣場、公園、小區綠化等,這些公共地區都被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以及更加精細的加工雕琢。由于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人們親近自然的渴望,使這些場合的園林景觀設計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人們對回歸自然的愿望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現在的園林設計越來越體現人性化的自然。這與中國古典園林深深浸透著的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精神非常接近。
再來看古典圖案,平時稍加留意,便可看到,無論是一件小小的藝術品,還是住房建筑,古典圖案都是無處不在的。古典圖案與現代設計之間有不可割舍的情結。無論是藝術家還是設計師,只要還在進行藝術創作,那么傳統文化的影響是肯定存在的。傳統文化在現代設計中被很好地應用,不得不說是一件好事。人們不但能從傳統文化里找到設計靈感,并且可以創造出許多新的設計元素,這樣就使得傳統文化能得以傳承,也豐富了設計元素。
3、對古典園林的繼承
由古典園林逐漸發展到現代園林的過程中,人們的視覺、思維也進行了符號組合、轉換與再生的操作過程。這一過程說明,對于古典元素符號,可以在思維上、造園手法上、景觀元素上進行借簽。
3.1 意境上的繼承。
中國古典園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種載體,它客觀而又真實地反映了中國歷代王朝不同的歷史背景、社會經濟的興衰和工程技術的水平,而且特色鮮明地折射出中國人自然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演變,蘊涵了儒、釋、道等哲學或宗教思想及山水詩、畫等傳統藝術的影響; 如“天人合一”、“物我一體”、“道法自然”等。同時它也凝聚了中國知識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勞與智慧,也抒發了中華民族對于自然和美好生活環境的向往與熱愛。設計師在進行設計時,合理地將作品的創作思維糅合到中華民族傳統的自然觀、哲學、思維方式中,往往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時,中國的古典園林是伴隨著詩詞歌賦文化的發展而發展的,它呈現的意境與古典文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二者相互促進、相輔相成。但園林意境不等同于文學的意境,它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園林意境是園林設計者刻意追求的一種境界,一種氛圍,是欣賞者和批評家衡量園林藝術作品好壞的標準,也是園林藝術作品成敗的重要因素。對待現代園林,承襲營造意境的手法有益于文化的傳播,使人游園其中產生不同的情懷,并且為服務于大眾的園林景觀產生情趣之美,比如: 園林植物中的松樹表達高潔、堅韌的品格,同時還象征著堅貞不屈、萬古長青的氣概。長亭多傳達離別情緒、孤寂落魄和愁苦之情。當諸多符號攜帶著不同的含義融合在一起時,就形成了其獨特的意境。在園林中恰當地使用這些含有特指含意的符號,也是現代園林營造意境的一種方法。
在別致的留園設計上,意境的表現可謂非常獨到精妙,如其中一景點“小蓬萊”,仿造的是傳說中的逢萊仙島,滲透出園主淡泊處世的坦然意境( 圖 1) 。
圖1 留園“小蓬菜”景點
3.2 造園手法方面的繼承。
中國的古典園林歷經了許多年代,積累了豐富的造園經驗。這些造園經驗包括構圖藝術原理及造園手法,它們對現代的設計都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如怎么處理分割空間的手法,空間的對比、起伏與層次,引導與暗示的手法,空間的疏與密、虛與實的組合,空間的主與次、內與外、圍與透的關系,以及如對景、借景、障景、襯景、框景等一些造景的藝術手法,這些手法都是通過變化的空間來營造景深感,以巧妙地解決“小中見大”的空間拓展問題,與中國園林所依存的自然和現實條件是相吻合的。例如,長沙某住宅區的整個格調是仿蘇州園林,內置的景觀有許多景點都運用了古代框景、對景等造園手法,這些造園手法不僅給園內增加了古典之美,同時也解決了自然與現實條件的不足( 圖 2) 。
圖2 某住宅區的仿蘇州園林風格
3.3 景觀元素方面的繼承。
中國的古典園林在經過漫長的歷史經驗積累,逐步形成各種具有典型文化內涵的景觀元素。其中包括建筑樣式、符號、動植物、圖騰等形式的圖像,以及一些在民間流傳的故事、景物和一些組合。這里所說的“從景觀元素方面借鑒”是指以現代功能為基礎,將古典景觀元素進行解構后重新組合和搭配,而后成為園林中的新元素。不僅體現了現代園林的功能性同時傳遞了歷史文化、風土民情,并呈現出現代景觀設計中所要傳達的意境。如某樓盤上的屋頂花園,其景觀是使用我國歷史悠久的象棋棋盤進行符號元素借鑒,做成了一個小的露天廣場,棋子可觀可坐,是古典與現代結合的成功例子( 圖 3) 。
圖3 某小區樓盤屋頂
4、結論
現代園林工程師要深入挖掘古典園林的現實意義,深入理解中國古典園林對中國現代景觀園林發展的影響,將其造園思想、造園手法、造園要素、空間布局形式等應用到更廣闊的領域,對中國現代景觀園林的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現代園林工程師應該積極地進行探索、研究中國傳統園林,置身其中,提高自身文化修養,以更好的吸取她的造園精髓,保留其“天人合一”、“物我一體”、“道法自然”的思想。做到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繼承,以期達到在園林設計發生創新的同時,又保持對古典園林的繼承性。
參考文獻
[1]曹林娣.中國園林文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2]彭一剛.中國古典園分析[J].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3]吳豐.中國傳統建筑文化語言的現代表述的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05.
[4]張振.傳統園林與現代景觀設計[J].中國園林,2003(8):45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