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數據是新一代技術和互聯網發展的產物。然而到底什么樣的數據是大數據,業內一直展開著討論。隨著對大數據源的認識加深,以及相關分析方法的演進,業內領先的大數據企業也提出了自己的認識。其中普遍認為,從數據結構角度分析,大數據包括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
根據IDC和EMC的聯合調查,到2020年全球數據總量將達到40ZB。大數據已經從最初概念的提出到成為像土壤、礦藏一樣的資產,但是數據資產如何推動行業創新,數據資產的增值和變現如何實現,以及在大數據使用中的網絡安全問題,這些都已經成為業內聚焦的重要方向。
電信業的“智能管道”通路
電信業的全量數據是其立足的根本,通過多年的實踐,積累了豐富的數據營銷經驗?;仡欉\營商的數據營銷發展之路可以看出,2010年前,運營商主要是采用數據挖掘模型,開展多波次多渠道協同營銷;2012年開始,基于位置、互聯網行為嘗試了大數據準實時營銷,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OTT對傳統電信業務的沖擊早已顯現。僅今年上半年,中國移動的短信業務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0%,轉型勢在必行,而大數據成為支撐企業轉型發展的重要工具。2014年,基于場景的實時營銷成為了新的熱點?;谖恢眯畔⒎治?,電信運營商可以得出人口分布圖。通過分布圖,不僅可以知道哪個地方人群密集,還可以知道在這個地區的人具有什么樣的屬性,是屬于高消費還是低消費人群,消費偏好是服裝類還是3C電子產品,這樣的人群屬性數據可以開放給想做營銷活動的企業。
從中國移動對數據的應用情況看,主要涵蓋企業管理和產品服務、客戶調查、網絡優化等。無論內部經營策略支撐,還是外部的業務發展,中國移動內部目前對數據分析的需求量都非常大。
“以前中國移動系統內部有很多分析系統,導致的結果就是數據的割裂,現在我們正在整合企業內部所有數據,希望打造一個企業級的數據中心?!?中國移動集團業務支撐系統規劃部信息管理處處長陶濤在2014產業互聯網大會上表示。
業務部門可以通過數據進行校園客戶識別,陶濤介紹,中國移動對學生用戶的識別采用的第一種方式是根據地理位置對基帶信息進行標注,比如上海的松江大學城、西安的大學城等。
數據分析也可以促進中國移動的增值業務發展,根據用戶對互聯網內容的偏好進行交叉銷售。比如,一個用戶在中國移動的音樂平臺上聽李宇春的歌,那么他很有可能對李宇春的其他東西也會感興趣,運營商就可以在電子閱讀平臺上向他推薦有關李宇春的書等。
如何把累計的大數據通過適當的開放創造更大的價值?“除了企業內部數據之外,我們還通過數據交互等方式獲取外部數據。電信運營商作為管道來講,當然我們想做的是智能管道?!碧諠f。
對于運營商來講,數據的開放并不是沒有限制的完全開放,“數據只有開放才可能有價值,我們可以在最底層做大數據的挖掘,經過加密對外適當開放;在大數據平臺方面,我們的分析工具分析算法也可以對外開放,提供給內部和外部的合作租戶。”陶濤說,“把客戶發展成租戶,從客戶標簽的角度,可以提供客戶分析的標簽,基于這個標簽去做一些營銷廣告?!?/p>
“優酷土豆一直希望可以跟三大運營商的大數據打通,特別是我們可以看到更精準的觀看行為,地理位置信息,購物行為和流量消費的情況?!眱灴嵬炼垢笨偛美罱荼硎尽?/p>
運營商的IT系統經過多年建設已經形成了基于不同業務、不同管理單元、不同渠道的紛繁營銷支撐系統。一端是大數據給提供了準確的客戶偏好分析,實時的營銷需求捕捉,另一端運營商與客戶接觸點有了極大的拓展。
數據開放更需安全先行
正如Gartner所說:“大數據安全是一場必要的斗爭?!贝髷祿r代,無處不在的智能終端、互動頻繁的社交網絡和超大容量的數字化存儲,大數據掀起新一輪生產率提高和消費者盈余浪潮的同時,隨之而來的是信息安全的挑戰。
隨著數據共享,數據安全越來越重要。網絡安全分析成逐步遞進,從基于系統的漏洞攻擊,到對系統攻擊行為分析,再到數據分析,而從數據到整個IT系統便到了一個新的領域。
“運營商對外絕對不會提供數據,我們把數據會加工成服務,并將服務應用于實踐,所謂不提供數據就是主要考慮到用戶的隱私和考慮到數據的絕對安全。我們提供的是基于數據統計的分析結果?!?2014中關村大數據日的主題演講中,中國聯通寬帶公司大數據應用部總經理李振軍如此表述。
如果現在你想到營業廳打印一份自己的通話記錄,流程并不簡單,除了需要攜帶本人身份證,由營業員驗證客戶身份外,還需要值班班長輸入授權口令進行確認和授權,才可以打印出通話記錄。表面上看似煩瑣,其背后就是4A系統在嚴密地保護著用戶的敏感信息。避免了營業員環節可能存在的漏洞。“電信運營商內部人員對用戶信息的訪問,都被層層設卡,涉及用戶敏感信息的訪問都需要更高級別主管的確認授權才可能進行,有效避免了單一環節存在的漏洞?!眮喰鸥笨偛?,安全事業群總經理龐海東在采訪中對記者表示。
其實,時間回顧到十年前,運營商似乎并沒有意識到每月話費在300元以上的高凈值客戶的信息已引起了社會營銷人員的普遍關注,而這類客戶的信息有時被泄密出去,引起了不小的麻煩。運營商們開始意識到,用戶身份資料的信息安全與它們自身的生存息息相關。
也是在2004年,亞信科技的電信支撐軟件在國內已經占據了相當大的份額,彼時亞信科技順勢成立了安全軟件部,專為電信用戶開發了包括身份管理、4A(認證、授權、審計、賬號)等在內的內部安全管控系統,“這些系統逐步為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普通采用?!饼嫼|說,“在大數據時代,數據要為更多的部門應用,但你既要讓更多的部門和人員應用這些數據,又要保證這些數據不被濫用,未來無論外部安全策略,還是內部安全策略,都會變得像內部安全策略一樣復雜?!?/p>
大數據時代,數據要為更多的部門應用,但又要保證這些數據不被濫用,未來無論外部安全策略,還是內部安全策略,都會變得像內部安全策略一樣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