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網球運動既能鍛煉身體、愉悅身心,又能磨煉性格和意志。青少年在網球比賽中的成績,往往受認知水平、情緒和意志品質不足的影響。本文試通過分析網球比賽中青少年常見的心理問題,提出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勝負觀,學會控制情緒,磨煉意志品質,完善教練培訓機制,健全競賽分級分類模式的幾個指導方法。
【關鍵詞】網球比賽 青少年 心理指導
【中圖分類號】G8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0-026-02
網球是一項擁有極高觀賞性,既能鍛煉身體、愉悅身心,又能磨煉性格和意志的戶外體育運動。隨著網球運動在青少年人群中逐漸變熱,參與網球運動的青少年在急劇攀升,青少年網球賽事也越來越多。但是,青少年由于心理發展尚未成熟,自我身心協調能力不足,在應對網球比賽時往往存在許多問題。幫助青少年在網球比賽中正確認識問題,并采取相對科學的應對方法,可以幫助青少年更好地參與網球比賽并完善自我。
一 青少年與青少年期
本文中所說的青少年是指介于兒童和成年人之間的這部分人群。從心理學的角度,我們往往把青少年所處的這個人生發展階段,稱為青少年期。青少年期的英文是“adolescence”,源于拉丁文“adolercere”。“adolercere”在拉丁文中是個動詞,其含義是“成長為成年人”。由此可見,在人類個體一生的發展歷程中,青少年期是從人生發展的成長期或幼稚期即兒童期,走向人生發展的成熟期即成年期,是個體從不成熟走向成熟,從兒童走向成人的一個過渡時期。關于青少年期起止年齡的界定,不同的學科之間沒有統一的定論,我國發展心理學界,一般把十一二歲至十七八歲這一階段界定為青少年期。所以,本文中所指的青少年是介于11~18周歲的人群。
二 網球比賽中青少年常見的心理問題
處在11~18周歲之間的青少年網球運動員,受制于自身知、情、意活動的心理特點,在網球比賽中,往往存在以下問題:
1.認知水平不斷提升卻尚未成熟,影響著青少年在網球比賽中的穩定發揮
認知活動,是指個體在實踐中對認知信息的接受、編碼、貯存、提取和使用的心理活動。它主要包括感知覺、思維、記憶等過程。伴隨著青少年的成長,其認知水平也不斷提升與發展,在網球訓練及比賽中,較之兒童往往具有以下優勢:(1)能更好地掌握教練的訓練意圖、要求和技巧。(2)對自身身體的控制能力和對技戰術的掌握能力也在提升。(3)溝通與理解能力也在穩定提升,對比賽尤其是雙打比賽成績的提高非常有利。
但是,由于青少年的認知活動尚未充分理性化,在比賽中往往存在以下情況:(1)對自身身體的認知和控制能力尚不夠全面,在比賽中對體能的支配與對身體狀態的調整能力還不夠。(2)由于青少年的認知能力、專注能力和理解能力還有待進一步發展,在比賽中對技戰術的領會、掌握及穩定實施的能力均有待提升。(3)由于青少年認知水平的提升,其自主性、獨立性、反抗性也在提升,對于教練的指導和認知,已經不再像兒童時一樣盲目服從,有時候甚至會有一定程度的反抗,這些對其技戰術的提高都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4)由于青少年溝通和理解能力尚有待提高,無論是在訓練還是比賽中,往往在面對挫敗或失利時,會出現相互指責、相互推諉責任等情況。同時,在訓練與比賽中,教練必須針對青少年運動員的具體情況因材施教,但是青少年對教練的“區別對待”以及批評建議,往往不能正確對待,甚至在訓練中發脾氣、使性子。這些對運動員技戰術提高,以及團隊意識的培養,合作項目的默契程度都有一定的影響。
2.青少年自身的心理發展處在“自我發現期”,對自身的情緒變化缺乏有效的控制能力
青少年期被稱為“自我的第二次誕生”“自我的發現”時期。伴隨著生理和心理的成長,青少年網球運動員自我意識突出發展,但對自我評價往往不夠客觀,對自我角色預期也往往偏高。同時,伴隨著孩子的成長和技戰術水平的提升,家庭對其角色預期值也在攀升。兩個預期值的攀升,使得青少年網球運動員心理壓力增加,情緒極易波動,在網球比賽中要么過于在意得失,不敢充分運用技戰術;要么因為過于緊張,導致技術動作變形,沒有辦法充分展示自己的實力;要么因一分或一局的輸贏,引發情緒失控而無法掌控自我,錯失良機輸掉比賽。兩個預期值的攀升,也會影響青少年網球運動員對比賽結果的認知:一旦在比賽中獲勝,往往會進一步強化其自我預期,易產生驕嬌二氣;而一旦在比賽中失利,往往又妄自菲薄、自暴自棄。可見,如果不能幫助他們有效地控制與舒緩情緒,其參賽水平將難以得到保證。
3.青少年的意志力需要進一步提升
意志過程是個體自覺地確定目的,并根據目的調節支配自身的行動,克服困難去實現預定目標的心理過程。青少年要想在網球比賽中取得良好的成績,必須保證一定的訓練量。網球訓練,以一定的體能訓練為基礎,以大劑量的技戰術固化練習為主體。枯燥的練習、單調的重復、大劑量的運動,都需要青少年運動員具有良好的意志力。同時,網球比賽與其他競技體育一樣,負者即被淘汰,這既要求青少年運動員在比賽中,有克服對失敗的恐懼,并盡量取得成功的意志承受力;又要求其具有在真正失敗以后,能正確對待失利,并總結經驗教訓為取得更大進步而努力的意志力。當下的青少年,基本上是“90后”或“00后”,他們都生活在我國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果,物質財富極大豐富的時代背景下。由于“421”的家庭養育模式,他們往往是家庭的核心,家庭活動往往以他們的意志為中心,普遍自尊心較強而心理承受能力較弱,在網球比賽及訓練中,往往缺乏抗摔打能力,意志力需要進一步提升。
三 對策探索
1.幫助青少年形成對網球比賽中勝負的正確認知
競技體育中的競爭,是根據比賽結果排名的過程。而比賽結果的不確定性是競爭的核心。網球比賽作為競技體育的一種,必然有勝負,而參加網球比賽并取得勝利,固然是好事。但是,如果沒有取得勝利,也可以幫助運動員發現自身的不足與欠缺,并在將來的訓練與比賽中,更好地突破自己,這對青少年的幫助也非常大。在此意義上,可以說在比賽中突破與完善自我,才是競技體育的本質,而勝負只是在這個突破與完善中的副產品。因此,我們要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勝負觀,讓他們意識到網球比賽的真正核心是參與和在參與中突破自我。但是,僅僅讓青少年形成正確的勝負觀是不夠的,還需要家長與社會的共同努力。一方面,教練在訓練中要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勝負觀,而家長需要降低對青少年在比賽中獲得成功的期待值,由關注青少年的成績到關注其成長與發展;另一方面,社會媒體對競技體育的報道,不應該僅僅局限在對成敗的關心上,而應該更加重視比賽對青少年心智成熟以及戰勝自我的作用。這些,都將為青少年形成正確的勝負觀奠定堅實的基礎。
2.幫助青少年掌握基本的情緒調控方法
在一場網球比賽中,要以一分不丟或者一局不失來戰勝對方幾乎是不可能的。誰能在挫敗面前,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就更容易把握良機取得勝利。但是,由于青少年心理發展不成熟,對網球比賽中的得失,缺乏較好的情緒控制能力,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競賽技戰術的發揮。因此,要幫助青少年學會調控情緒的方法。具體而言,就是讓他們認識到,任何一個運動員在比賽中都會有以下情緒:參賽時的緊張、失利后的沮喪、渴求成功的急迫、面對機遇時的浮躁以及沒有辦法調動自己時的無奈。有這樣的情緒是很正常的,無須刻意回避這些情緒,或因為有這樣的情緒而產生心理負擔,從而輕裝上陣,更好地釋放自己的能量,從而最終突破和完善自我,并取得更好的成績。
3.加強青少年意志品質的錘煉
由于當下大多數青少年網球運動員成長環境優越,承擔的社會責任較少,意志品質不高。為此,在訓練中,強化意志品質磨煉非常重要,教練員甚至家長都應該把意志品質的磨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在訓練甚至是在生活中反復強化,以幫助他們在比賽中更好地戰勝自我。
4.教練員應加大心理知識的培訓
目前,我們的教練員培育更加注重其網球技能的培訓,往往對其整體素質的提升還不夠重視。部分運動員退役后轉型成為教練,雖然技戰術豐富,但是教學的藝術與水平還需要完善,尤其是對青少年的教學水平還有待提升。為此,在教練員的培訓中,應加大心理知識的學習,幫助教練員更好地關注運動員的情緒變化與性格特征,因材施教,并與他們建立良好的、持久的關系,更好地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勝負評判與情緒控制,更好地幫助他們成長與發展。
5.根據不同年齡段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點,分級分類進行比賽
目前,網球比賽的等級劃分還不盡合理,關注比賽的技能性,缺乏對網球比賽的趣味性、參與性的關注。這影響了網球比賽的吸引力和號召力,因此,應該改變網球比賽的組織方式與競賽規則,探索適合青少年身心發展要求的競賽模式,幫助青少年通過參與網球比賽,獲得強壯的體魄、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四 結束語
通過網球比賽,不僅可以幫助青少年掌握一門運動技能,增強體質,鍛煉身體,磨煉意志;而且通過一次又一次的輸贏,青少年得以更好地認知自我,更好地控制情緒,更好地與他人溝通與合作,從而實現自我的突破與完善。因此,加強青少年在網球運動中的心理指導,能幫助其更好的發展與成長。
參考文獻
[1]張文新主編.青少年發展心理學[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3
[2]盧家楣、魏慶安、李其維主編.心理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3
[3]張春興.現代心理學(第三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