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力量還比較薄弱,課程內容設置缺乏明確規范,課程定位也存在一定的偏差。真正從高等教育基本目標的高度認識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構建創新創業教育模塊化的教學內容體系,建立骨干教師樂于從事創新創業教育的長效機制,必將有力地推動創新創業教育的迅速開展,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素質。
【關鍵詞】創新創業教育 課程定位 模塊化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0-0056-02
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對提高中國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具有深遠的影響。高等學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大量具有創新、創業意識的專門人才,關系到高校能否適應國家經濟發展的需要,真正履行自己的歷史使命的重要問題。
一 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的關系
經濟學家約瑟夫·A.熊彼特在1912年的《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最早從經濟學的角度定義了創新概念。他指出創新就是把一種從來沒有過的關于“生產要素的新組合”引入生產體系,其目的是為了獲取潛在利潤。從這一定義出發,說到創新,可以是技術方面的創新,可以是營銷方面的創新,也可以是商業模式方面的創新等。
那么什么是創業呢?所謂創業就是識別和抓住商業機會,創建企業和發展企業。創新與創業是緊密相連的。一個新辦企業,如果沒有任何創新,只是一味模仿,很難在目前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中生存下去。大企業如果不能容納和鼓勵創新,則有創意、有想法的員工很有可能會離職去創業,大企業本身的發展就會停滯下來。創新要轉化為生產力,只有通過企業特別是新創企業這個載體才有可能。對于大學生自主創業來說,大多缺乏雄厚的資金和物質基礎,他們在資金、社會經驗等方面都存在劣勢,而年紀輕,接受新事物比較快,條條框框的約束相對較少,不容易循規蹈矩,這正是他們的優勢。用創新的思維去創業,用創新的技術提供產品與服務,創業成功的概率會提高很多。而沒有創新,失敗的可能性則大大增加。這些正是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經常要放在一起講的重要原因。
創新創業教育首先應該培養人創新創業方面的意識、思維和精神,其次就是培養人創新創業方面的技能,并最終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創新創業能力。通過創新創業教育,可以轉變學生的就業觀念,使學生將創業作為未來職業的一種選擇,從而為中國經濟發展輸送大批優秀的創新創業型建設者。有條件的學生在畢業后立即創業當然也可以,但更多的學生可能是工作若干年之后,有了一定的社會經驗和行業知識積累才去創業,這更應是常態。
二 當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主要問題
1.課程定位出現偏差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早在1999年發表的《21世紀的高等教育:展望與行動世界宣言》中就提出:“高等學校,必須將創新技能和創業精神作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標。”然而現在的導向似乎與此有偏離。1998年,全國高校招生108.3萬。2014年,全國大學畢業生達到727萬。隨著這十幾年大學的普遍擴招,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日漸突出。教育部于2010年5月下發了《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其中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希望以創業帶動就業,緩解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但現在很多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似乎更看重各種創業賽事,比賽拿獎似乎更能給學校爭光。而從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的若干年的情況來看,拿獎的似乎最后也沒把企業真正做成。
2.師資力量薄弱不適應創新創業教育的要求
由于國內大多數高校都是2000年以后才逐步開設創新創業課程的,很多教師都是原來講授經濟類、管理類課程轉過來的,也有少數是思想政治類課程教師轉過來的。對于如何教好這門課,大家都還在逐步摸索中。比較有名的是北航創業管理培訓學院承辦的大學生KAB(Know About Business)創業教育項目師資培訓班,還有南京審計學院與香港城市大學聯合舉辦的創新創業教育師資培訓班等,這些都為全國高校創新創業方面教師的培訓做出了貢獻。但與其他課程相比,創新創業課程對教師的要求可能更強調實踐經驗,而大多數教師都是從校門到校門,在企業從事過幾年工作再來高校的很少,而對創新創業確有感悟和心得的就又是少之又少。加上很多學校表面上是重視創新創業教育,實際上從事這方面教學的卻是很多骨干教師都不愿意花時間去做的“偏門”,這些都使得師資問題顯得尤為突出。
3.課程內容設置缺乏規范
有些高校的創新創業課程授課內容偏重于創新,有些高校的創新創業課程授課內容則偏重于創業。偏重于創新的,可能在如何開發創新潛力方面講得較多;偏重于創業的,可能在如何組織團隊、如何進行營銷、如何編制商業計劃書方面講得較多。對工商管理等專業的學生來說,有些高校把創新管理設為必修課;對大多數其他專業的學生來說,創新創業課程一般是作為選修課來設置的,而這些課有很多又與創業大賽等有關比賽掛鉤,似乎了解和撰寫商業計劃書成了選修課的核心內容。
三 提高創新創業教育質量的建議
1.真正從高等教育基本目標的高度認識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
人類發展到今天,積累的知識總量已經是浩如煙海,任何一個人都很難比較全面地掌握。再加上互聯網的普及,一個人即使不知道某一個知識點(即使是其所學專業領域內的),假如需要的話,可以通過搜索引擎、社區論壇、網絡視頻等途徑比較迅速地學習。所以,在當今時代,掌握存量知識的重要性相比三四十年前已經大為下降。發現新知識,有所創新,已經成為高級專門人才的重要標志。從另外一個方面講,創業的活躍程度則是一國經濟活力的風向標。從微軟到facebook,很多卓越的企業都是年輕人從小企業做起發展而來的。創業實際上比一般的找工作就業需要更高的素質和能力,包括領導能力、溝通能力和耐挫折能力。因此,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素質應是當代高等教育無法忽視的核心問題。這就要求我們“風物長宜放眼量”,不要把眼光過多地放在創新創業賽事上,好像不拿幾個獎,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就沒什么成績一樣。
2.建立骨干教師樂于從事創新創業教育的長效機制
高等學校的基本職責是育人,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校長張堯學所說:“大學首先是教書育人的地方。現在大家對大學的定位有一個誤區,那就是過于強調創新成果、論文數爭創一流等,這樣很容易把學生給忽略掉。”現在的高校招聘,過于重視學歷與論文,而從企業實務人才中引進教學人員太少。如果自己有過成功創業經歷或者在較大企業做到中層,而又愿意花較多時間來育人,會大大提高創新創業教育的效果。而另外一方面,如果一個高校對教師的管理過于強調論文導向,那么從事創新創業教育工作付出較多心力的教師可能在論文發表方面不太突出而吃虧,從而打擊他們工作的積極性。
3.構建創新創業教育模塊化的教學內容體系
所謂模塊化教學模式,就是以模塊化思想方法為指導,將創新創業課程所涉及的知識分解成一個個知識點,再將知識點按其內在邏輯組合成相對獨立的單元,然后將相關的單元組合成教學模塊,通過增刪單元和調整組合方式,實現教學內容的更新和調整。創新創業教育至少應包括思維拓展訓練、團隊建設、市場營銷、商業計劃、創業法規等幾個模塊的內容。如果一個教師能勝任所有模塊的內容,那自然很好。如果每一個教師只擅長講某一個模塊,那么如何分工協調就成了影響整個課程質量的關鍵。當然,如果能經常請校外的創業成功人士來舉辦勵志性的講座,也可以對創新創業教育起到很好的補充作用。創新創業教育還需要與學生職業生涯的設計與規劃很好地結合起來,這樣更能激發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的興趣。
創新創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素質。創新創業教育更多地關注大學生專業知識教育之外的思維能力、創新創造能力的培養,將給學生提供多元化成才道路的選擇,如能有效推廣必將大大提高中國高校畢業生的培養質量。為了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各級政府也相繼出臺了許多優惠政策,涉及注冊、融資、稅收、培訓等諸多方面,我們相信未來十年高校畢業生將迎來一個創業的高峰期。
參考文獻
[1]陳勁、鄭剛編著.創新管理:贏得持續競爭優勢[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24~25
[2]熊丙奇.“差生創業”源于教育模式錯位[J].中國經濟周刊,2014(6):19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