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成為教育工作面臨的重要課題,它關系到高校自身建設的完善和質量提升。本文主要分析了新時期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面臨挑戰,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對策。
【關鍵詞】新時期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0-0058-01
隨著中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高校教學內容、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式上都有了極大的改革和突破,教育教學質量也隨之有了較大程度的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高校教學體系中必不可少的內容,其教學成果影響到整個教學過程的質量提升,因此,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成為教育工作面臨的重要課題,它關系到新時期高校自身建設的完善。
一 新時期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
1.思想的多樣性和價值觀的多元化
新時期社會環境因素豐富多變,導致大學生思想的多樣性更為突出。大學生來自不同區域,因而他們有著不一樣的思想覺悟、認識水平、思想觀念。在當下多元化經濟生活、價值觀念和社會思潮的沖擊之下,大學生的價值觀也呈現出變化多端的態勢,容易滋生拜金主義、享樂主義、自我主義等一些不良的心理,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極大的困難。
2.多媒體工具和網絡平臺
由于信息技術日新月異,人們的生活方式、社會文化、價值觀念也隨之有了巨大的變化。大學生是信息技術最大的受眾之一,必不可少的受到了網絡的侵襲和影響,除了有正面的影響外,其負面影響也給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有的學生沉迷于虛擬的網絡世界,荒廢學業;有的學生迷戀于網上交友、網戀而一蹶不振;有的對網上的非主流思想意識深信不疑。
3.大學生思想認識下滑
新時期的大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有著明顯的自我主義心理傾向,有的甚至有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腐朽情緒。新時期大學生的思想跳躍性大,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強,向往民主和自由,對于社會問題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見,由于抗壓能力弱、辨別是非的能力差等特征,他們在個性上要求獨立的同時,行為上又表現出極強的依賴性,往往呈現出心理上的早熟、生理上的晚熟。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大學生表現出求知欲和好勝心,但更多地表現為妒忌心理,而非以正常、公平的方式贏得競爭的勝利。
二 新時期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
1.指導思想與工作理念協同創新
當今,大學生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背景的。高等教育的任務就是要為社會輸出一批批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使其起到服務社會、傳承文化、科研探究的作用。為完成這一目標必須在高校辦學管理的各個方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定不移走科學發展的道路。大學生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使兩方面的工作交互推進、互相融合、共同發展,進一步擴充高等教育的內涵,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實際工作中,大學生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也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在工作中突出改革創新、求真求實的特征,不斷改進和提升校方的工作方式和途徑,以提高工作質量。
2.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內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需要根據實際教學情況而隨之轉變,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要牢牢把握理想信念教育這個核心,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重點,針對中國的實際國情,開展一系列形勢與政策教育。此外,充分重視民族精神教育,以優良的文化傳統作為熏陶,使大學生養成愛好和平、勤勞勇敢的優良品德。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集體意識和團結意識的教學內容,使其真正體會到社會榮辱觀的重要性,培養為人民服務的意識,牢固樹立健康、科學、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3.充分利用網絡平臺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宗旨。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時候要充分關注到大學生成長成才,積極應對新時期大學生的心理變化。首先,可以開通學校官方微博,使其成為連接學生、家庭和學校的中轉站和紐帶。使各方面人士都能從微博上了解到學校近期的發展。其次,開通思想政治教育主管部門微博,定期在上面發表一些弘揚社會正氣的話題,引起學生的關注和討論,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最后,開通思想政治教育老師的個人微博。教育工作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代言人,需要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網絡媒體的信息傳播特性,營造充滿正能量的輿論氛圍,幫助學生答疑解惑,發揮為人師表的作用。
新時期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受思想的多樣性和價值觀的多元化、多媒體工具和網絡平臺、大學生思想認識下滑等多種因素的挑戰。因此我們要采取指導思想與工作理念協同創新,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內容,充分利用網絡媒體平臺不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1]李鳳珠、霍長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及其應對[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5(1)
[2]黃飛燕.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探新[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
[3]趙志玲、高香、王振.淺論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4)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