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實現學生的有效管理不能簡單地批評、懲罰或表揚,師生關系中教師的主體地位和“一言堂”已經不能被學生接受,良好師生關系必須建立在用心交流和有效溝通的基礎上。
【關鍵詞】溝通 交流 師生關系
【中圖分類號】G4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0-0061-01
良好的溝通就是信息及思想的交換,以達到互相了解互相信任的目的。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溝通顯得尤為重要,校長管理老師需要溝通,老師管理學生也需要溝通。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學生的有效管理再也不是僅憑簡單的表揚、批評、懲罰就能做到的。師生關系中教師的主體地位和一言堂已經不能被學生接受,良好師生關系必須建立在有效溝通的基礎上。
一 師生溝通中存在的問題
1.學校教育中過分重視考試成績,忽視了學生的心理教育
傳統的學校教育只重視學生的考分和“智育”,按考試成績給學生排名次排座位,對考試得分低的學生的批評和處罰挫傷了學生的自尊心和積極性,學生對老師有一種畏懼感。
2.師生之間互不信任,溝通不暢
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信任和理解,但老師作為成人總是把學生看成孩子,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人生經歷、不同的思想觀念導致老師對學生的不信任,以致阻礙師生的良好溝通。
3.多批評少表揚,讓學生習慣沒有掌聲的生活
師生交流中老師吝嗇對學生表揚和贊賞,習慣用批評來解決問題,久而久之讓學生習慣了沒有表揚和贊賞的生活,認為只要沒有批評就行。
4.青春期叛逆的心理阻礙了師生的溝通
學生到了青春期總想最大限度地擺脫對老師和父母的依賴,開始有自己的獨立思維,希望自己的見解得到老師和父母的認同,一旦得到否定的答案,就會產生強烈的抵觸情緒,遇事就再也不愿與老師或家長交流。
二 加強師生溝通交流的方法
成功的教學依賴師生間真誠的理解與信任。師生溝通是雙向的,老師與學生的交流不能只對學生提要求,而不管學生的反應。老師應放下架子,站在學生的立場,多考慮學生的心理感受,這樣才能與學生平等交流。
1.多表揚少批評
表揚和贊美是最有效的激勵方式,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贊美也是一種溝通,鼓掌也是對學生的有力贊美。當學生做得對做得好時及時的表揚與贊美,最大限度地激勵學生,對學生來說如同沙漠中的甘泉,在師生溝通中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確實需要批評的也要注意方式和方法,藝術、委婉的批評,在一種輕松的氛圍中以友善的口吻與學生溝通。
2.多傾聽少責難
傾聽是一種很好的溝通技巧,多傾聽可以讓老師獲取大量信息,可以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態,及時發現學生思想或行為上存在的問題,防患于未然。老師多傾聽學生的心聲,有助于學生發泄不良情緒,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3.溝通方式多樣化
師生溝通方式有很多,不一定只有面對面一種方式。學生存在個性差異,不一定每個學生都能接受面對面的溝通。有些學生對老師有天生的畏懼感,在老師面前可能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有時候為了避免沖突和尷尬,在通信技術發達的今天老師可采取紙條、短信、QQ、微信等方式來進行溝通。
4.師生聯誼活動促溝通
豐富的校園活動也是師生交流的重要陣地,利用游戲、比賽、參觀、春秋游等活動來吸引老師與學生的共同參與,適時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讓師生溝通變得自然順暢,促進師生溝通。
學校是老師和學生組成的,沒有很復雜的構成元素,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傳遞和諧積極的信息,緊張、生硬的師生關系只能對學生產生消極的影響。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會使整個教學工作順利進行。陶行知先生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用尊重、平等和愛心與學生溝通,定能喚醒他們,超越別人,超越自己,實現心中的夢想。
參考文獻
[1]張麗競、徐學華.中小學生溝通的障礙及其對策[J].文教資料,2006(27)
[2]唐思群、屠榮生編著.師生溝通的藝術[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3]吳志宏主編.教育管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