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同伴教學法是由哈佛大學著名教授馬祖爾創立,簡稱PI教學法。通過計算機投票系統,與學生互動的大班課堂教學,精髓是通過小測驗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協作探究。本文闡述了利用PI教學法的思想,處理在物理教學中遇到的學生基礎參差不齊等問題,并通過利用PI教學法的思想,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同伴教學法 物理教學 分析問題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0-0068-02
由哈佛大學著名教授馬祖爾創立的同伴教學(Peer Instruction,以下簡稱PI)是使用專門設計的用于揭示學生錯誤概念和引導學生深入探究的概念測試題,借助計算機投票系統,與學生互動的大班課堂教學,變傳統教師單一的講授為針對問題的自主學習和協作探究的教學方法。這種授課方法,加強了學生之間的討論與互學,更有利于學生之間學習能力的培養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目前,美國約有50多位教師已經嘗試了同伴教學法,他們來自各種不同類型的學校:高中、社區學院、大小的公立學校等,這些教師都報告了學生在成績和理解上的進步。
PI教學法旨在自主學習和協作探究。我們在教學中,應用了馬祖爾教授的PI教學法的思想,但不是全盤套用,這是由于中國的學生與國外大學的學生不同,中國的學生在國內傳統教學方式的教育下,習慣于教師主講式教學,并且不愿意提出問題,不習慣與老師交流和同學交流。對一些似是而非的問題,不愿去深入思考,而是以老師的答案為標準,受應試教育影響嚴重。另外,教室還沒有計算機投票系統,直接應用PI教學法也存在困難。基于這些原因,我們采納了PI教學法的理念,將該教學法的思想融于我們的教學中。
一 應用PI教學法的合作學習,處理學生基礎參差不齊
PI教學法的合作學習,是在課堂教學常規時間內,教師出概念測試題,具體安排如下:提出問題1分鐘;給時間讓學生思考1分鐘;學生提交自己的答案(任選的);學生說服同伴(同伴教學法)1~2分鐘;學生提交修改的答案(任選的);反饋給教師:答案的得分情況;講解正確答案2分多鐘。
物理新課程改革涉及學生選修內容較多,而且不同地區、不同學校所選內容多有不同,對涉及的教學內容多數學生學過,而少數學生沒學過時,非常適合應用PI教學法。這些內容在教學上如果按常規講授,學過的學生感覺重復,如果不講,沒學過的學生會缺少知識點,后續課程受影響。我們應用PI教學法,首先布置學習內容,給出學習目標,提出和內容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回去自學,然后在下次課給出概念測試題,并要求他們在座位周圍與同伴討論自己的答案,讓學生在與同伴的辯論中思考問題。基礎好的學生在討論中,會起引導作用,新學習這部分內容的同學會提出各種問題去“難為”學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生,在解答過程和“難為”的過程中,學生們會學到比直接講授更多的東西。這樣沒學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生學到了知識,學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生增加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家都有收獲,還活躍了教學氣氛。如動量及動量守恒定律這部分內容是物理學中非常重要的內容,但卻是物理新課程改革后的選修內容,按照上述方法完成教學,當討論“在冰面上的摩擦力可以忽略時,人如何離開冰面時”,同學們特別感興趣,討論非常熱烈,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 利用PI教學法激勵學生課前預習增強其學習信心
預習是學生上好課的前提,通過預習,可以知道哪些內容對自己是難點,上課時必須認真聽,而有些內容通過預習中的閱讀就可以達到學習目的,預習可以提高學習效率,使課上學習重點內容時精力更集中,收到更好的效果。然而許多學生并不愿意做課前的預習,所以需要通過一些激勵機制來促使其完成課前預習。PI教學法可以檢驗學生是否預習。這時所出的小測驗題,僅僅是為了檢測是否做了課前預習,并不檢測學生對預習內容的理解。因為,這類題學生只要預習了,就可以回答出來。這對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增強信心是大有益處的。如在學習動量及動量守恒定律這部分內容時,課前先出了這樣一道測驗題:
關于動量守恒定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動量守恒定律的數學表達式是矢量式;
B.動量守恒定律的數學表達式是標量式;
C.動量守恒定律的數學表達式的矢量式可以在直角坐標系下化為三個標量式;
D.B、C說法都對;
E.A、C說法都對。
學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生不必閱讀課本就能答對,可節省時間,沒學過的學生閱讀過就能得出正確答案,增強了信心,并可以逐步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
三 利用PI教學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主講的授課模式是一種重要的授課模式,也是授課的主要模式,它適用于講授物理學中的定律、定理、建立的模型、解題的思路,以及物理學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等,這些內容可以為學生打牢基礎,可以滿足教學的基本要求,但在我們的授課中,要想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并引起學生的興趣,單靠教師一人講授是不行的,一味講授往往會導致學生機械的接受,而較少的動腦思考。主講中穿插PI教學法形式的小測驗題,對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思維能力、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極為有利。我們利用每一個學生都不甘落后的心理,進一步加深小測驗題的難度,其目的就不單單是激勵學生課前預習了。因為辯論時都希望自己勝利,測驗時都想得高分,所以他們會課前認真預習,不懂時會在私下交流,這正符合PI教學法的理念。根據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利用PI教學法不僅可以激勵學生課前閱讀,還可以引起同學間的討論。首先事先告訴學生下次課測驗的閱讀范圍,再上課時作記分的閱讀小測驗,以此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部分。
如在進一步學習動量及動量守恒定律這部分內容時,給出討論題“在冰面上的摩擦力可以忽略時,人如何離開冰面”,學生各抒己見,討論熱烈,并能說出自己的理論依據。最終得出正確的統一結論,如得不出正確的結論,老師再講解,這樣學生非常感興趣,印象非常深。通過爭論,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實施同伴教學法初期要花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告訴學生我們將在課堂上做些什么以及為什么要這么做。如果某一次課比計劃慢很多,教師要跳過一些不重要的部分,這部分的學習內容要依靠三個途徑來完成:(1)學生的課前閱讀;(2)每周的討論環節;(3)課后作業涵蓋這部分內容。在某些情況下,教師要利用下次課的部分時間來強調一些重點,加深印象。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