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長期的教學實踐摸索中,實務化教學逐漸成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主要力量,但看似簡單有效的實訓教學卻在法律類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中遭遇諸多困境,本文從校內實訓資源匱乏、校外實訓場所欠缺、師資力量不足、學生實訓態度存在偏頗等幾方面進行闡述,以求解決之道。
【關鍵詞】法律類 高職院校 實訓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0-0074-02
當前,從高校培養高級人才的分類來看,可以分為學術型人才和應用型人才兩大類,學術型人才的培養主要由普通高等教育(普通高校教育)來完成,培養模式以理論教學為主,重在培養研究型人才;應用型人才培養主要依靠高等職業教育(高職院校教育),所培養的人才以實用性為特點。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指出:“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的目標要求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這與注重理論基礎的普通高等教育以及注重操作的中等職業教育存在極大的差異。在長期的教學實踐摸索中,實務化教學逐漸成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主要力量,但是,看似簡單有效的實訓教學在法律類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中遭遇諸多的困境,本文將對此做簡略分析,以求解決之道。
一 實訓教學方法的局限
1.校內實訓資源匱乏
首先,由于以培養高素質法律服務型人才為主的法律類高職院校在資金、財力方面的局限,現階段法律類高職院校的校內實訓資源較為匱乏,已建成的實訓室以模擬法庭、模擬社區、模擬監獄等模式為主,實際上起到的作用只是模擬場景,很難起到有效的實踐教學作用。最后,部分院校建有司法鑒定技術、涉毒矯治類、法庭速錄等專業性較強的實訓室,但利用率不高。主要是由于很多實訓室建設是以應對評估檢查為目的,實訓室在建成之初的功能定位存在偏頗,實際上是以展示能力為主,而操作實用性功能較弱。最后,實訓室設備簡陋,由于法律類高職院校對于校內實訓設施的使用率遠低于技術類院校,所以多數法律類高職院校并不重視實訓室的建設和實訓設備的更新,由此導致實訓課程無法開展,實務化教學推進艱難。
2.校外實訓場所欠缺
法律類高職院校的畢業生主要從事執法、管教、調節、咨詢等法律相關工作,在實務化教學的推進、實施過程中,校外的實踐訓練是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踐技能的最佳途徑,而由于學歷層次的限制,法律類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崗位主要集中在城鎮法院、監獄、社區、小型律師事務所等,這些看似易于安排的實訓最佳場所實際上很難真正成為學生的實訓課堂。一是法院、監獄等執法機構受到紀律、保密等方面的限制,對于實習生的接納空間極其有限,尤其是在法律類專業學生數量不斷增加的今天,這些部門更是嚴格控制實習生數量,學生想要進入法院、監獄實習并非易事。二是社區的法律服務工作較為瑣碎,隨機性較大,很難統一安排學生進行有效的系統實踐學習。三是律師事務所由于規模、案件等方面的限制,接納能力更加有限。這就使校外實訓課程很難形成固定形式,更難形成系統化的實務教學課程。
3.教學方法存在局限性
正是由于校內外實訓資源的匱乏使法律類高職院校的實務化教學很難形成規模和系統。現行的高職院校教學法中最受推崇的是項目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是指在一定的教學內容中,師生共同圍繞一個完整的項目進行教學活動,是現行實驗教學法的典范,它通過組織學生圍繞制定項目參與到項目開發中,再由教師對項目進行分解和示范,然后由學生對以上過程(包括項目本身)進行討論,協作學習,整個教學過程是在項目的推動下進行的。教學工作是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完成,并且最終以協作完成該項目的情況來對學生進行評價。項目教學法重在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接觸實際工作,非常適合大多數高職院校的學生,尤其是操作技術類的高職院校學生。這也是項目教學法備受歡迎的最主要原因。但是,項目教學法并非萬能教學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尤其是偏文科的高職院校,如法律類高職院校,大多數將項目集中于模擬法庭、模擬監獄等場景中,實際上其效果并不優于案例教學等教學方法。不同的學科、不同的課程有自身的特點,有各自不同的要求。以法律類高職院校為例,實驗場所和設備的限制、缺乏針對性的實訓教材等都限制項目教學法的使用。
二 師資力量不足
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是實務教學法的關鍵。而法律類高職院校普遍存在專業教師師資不足的問題,“雙師型”教師極其缺乏。已有的“雙師型”教師也不是具備豐富執業經驗的律師,只是擁有證書,他們的實踐能力與崗位需求相差甚遠。雖然很多學校外聘專業人士任教,但是仍無法滿足教學需求。很難聘請到法律行業一線的律師、法官、警官到學校授課,并且由于這些專業人士自身的工作關系,課時量很難保證。此外,這些外聘教師的流動性極大,很難形成教學特色。
三 學生實訓態度存在偏頗
實務教學法順利實施的另一個關鍵因素是學生自身的態度和素質。縱觀中國現階段高職院校的生源,絕大多數都是與普通高校無緣的高中畢業生,還有一部分是對口升入高職院校的中職畢業生。這些學生無論是文化基礎,還是學習的態度都存在很大的問題,直接影響了實務教學法的教學效果。
1.配合實訓課程教學的積極性差
很多高職院校學生個性強、集體觀念較差,使得以協同配合為主要方法和支撐的實訓課程教學很難開展。從以往的經驗看,在以小組為單位的一個教學班中,能出色完成實訓任務的小組很少,有的小組甚至無法完成實訓教學任務。
2.以完成作業為目的來對待實訓課程
很多學生在高中階段就缺乏學習興趣,進入大學后更是認為學習的日子都過去了,現在的課程學習只是為了學分、不掛科,順利拿到畢業證。他們對自主性很強的實訓課程缺乏自律性,而由于高職類院校對實訓課程的強調,往往將實訓成績作為平時考核的重點,所以很多學生只是把它當作取得較好平時成績的一部分去消極完成。
3.以游戲的態度對待實訓課程
實訓課的一大特點是充滿趣味性,強調培養學生學習、思考的積極性和自主性。由于這個特點,使一些學生認為自身占主導地位的實訓課程沒有教師主導的理論課程重要,產生惰性心理,甚至將上實訓課看作是游戲、休息的機會。這樣不僅達不到實訓課程的預期目標,還會使學生在思想上更加怠慢實訓課程。
參考文獻
[1]袁紅萍.項目教學法在高職教學實施中的問題及對策[J].價值工程,2011(7)
[2]劉靜云.淺談高職項目教學法實施中的問題與對策[J].石油教育,2011(3)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