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筆者有幸走出國門,零距離接觸德國職業教育,并學到了系統的理論知識。通過學習和交流,本人對德國的雙元制教育體系、行動導向等教學法有了更深刻、更直觀的認識,并使我的教學理念有了本質的提升。
【關鍵詞】德國 職業教育 教學理念
【中圖分類號】G53/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0-0167-02
依據目前中國產業升級及社會轉型的需求,在職業院校進行教學改革勢在必行,而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怎樣開發好本專業的課程,怎樣開發學生的潛能上好課,是我們必須學習與思考的。
一 對德國雙元制教育教學體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在雙元制教育體系里,學校和企業共同承擔學生的教學任務。學生在初中畢業后先與企業進行雙向選擇,企業與學生簽訂培訓協議,然后再由企業與職業學校共同教育學生,一般在職業院校培訓時間占1/3,在企業培訓時間占2/3。一般通過為期二年半至三年的學習,學生畢業后就可以直接到企業上崗工作,不像我們國內畢業的學生必須經過為期半年甚至更長時間的“企業再培訓”過程,更不會出現“畢業即失業”的現象。當然,在德國有一部分企業因為規模太小,還不能承擔教育任務,就出現了一種跨企業培訓中心,它與職業學校共同承擔學生的培養任務。我們到一家“MEA”跨企業培訓學校去學習,雖然地方不大,但與它有合作關系的企業有200多所,也就是這200多所企業的“準員工”在上崗之前除了到職業學校學習外,也要到“MEA”跨企業培訓學校培訓參加學習。
德國的企業非常愿意花費時間和金錢來承擔學生的培訓任務,一則為自己的企業提高做好了人才儲備工作,二則還可以獲得忠心的員工。而在我們國內企業往往一直到學生畢業時才來挑選員工,認為培養學生那是學校的義務,和企業無關。
二 充分理解行動導向教學法的真諦
課程塑造的方式方法有很多,通過這次培訓,德國教師的精講,特別是行動導向教學法給我們的心靈帶來了很大的震撼。行動導向教學法正是讓學生自己動手、自己思考,最大限度地掌握理論和實踐技能,通過圖1表示。其中它的理論模型是六步,其中可以將其歸納成三步:即事前(計劃)—事中(實施)—事后(評估)。而我們目前的教學主要缺少的是第一步:計劃,當學生養成事前做計劃的習慣和能力后,那么對其職業能力的養成有很大的決定作用,而其中的職業能力已經不再是我們所說的專業能力和技能,而是將其與企業的用人標準與學生個人將來的長遠發展融合進去的職業能力的培養,具體包括: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個人能力。我也清楚地看到,行動導向教學法真正地體現了以學生為主,凸顯學生的創造力,教師引導、師生互動,以學生為核心,可使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專業技能,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創造力、獨立性和團隊精神,符合“學中做,做中學”的理念。
面對中國企業的轉型,我們培養的不應該是流水線工人,而應該培養適應可持續發展的高素質人才,也就是說我們應該“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
三 對如何開發職業課程、如何組織好課堂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1.給學生更多的參與機會,贊賞的眼神是教師調動課堂氣氛的關鍵
在國內,我們的教學基本上都是以教師為中心,即教師講學生聽,常常很多學生都在下面睡覺。在上課時教師讓學生發表意見和看法,習慣了“聽”的學生總是心情忐忑,總怕說不好。課堂氣氛不活躍,學習效果不理想,實踐完成了,同學之間還不認識的也大有人在。
德國的教師在這方面經常會用頭腦風暴法讓學生在黑板上來表達意見和看法。課堂氣氛相當活躍,無論學生的答案結果如何,德國的教師總是從不同的角度用鼓勵的語言來對各小組的作業進行分析點評,從來不批評。課后指出不足和改進的方面,這樣學生很容易接受,同時也達到了教師教學的目的。
2.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教學內容精心設計
德國職業教學形式多種多樣:教師講解、學生獨立學習、學生在小組內學習、頭腦風暴法、課堂練習等。教學媒介有PPT、發任務單等。
而我們現在的課堂幾乎都是千篇一律,以機電專業的課堂為例,幾乎都是教師先展示任務要求與結果,操作演示給學生看,學生一步步完成,教師進行簡單的評價,學生對課堂沒有任何期待,知道都會用什么方法講課,只是內容不同罷了。
今后我們可以考慮運用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如四步教學法、頭腦風暴法、項目教學法、指導文法等直觀、生動的方法運用于課堂的某一個小環節,在某一個知識點上運用這些生動有趣的方法,雖然浪費些時間,可是達到的效果會很顯著。
3.多種形式教具的使用會給學習帶來不一樣的感受
在我們參觀的職業學校及我們接受培訓的教學場所,除了我們常用的黑板、電腦及投影設備外,還有很多人性化的或者利于組織教學的設備和工具。
有利于組織教學的設備,如:教師上課的工具箱、可隨意粘貼卡片的板子。如圖2、圖3所示。
圖2 教師的工具箱 圖3 粘貼板
這些小道具可能沒有太大的投入,可能不會有什么大的功能,而對于課堂效率的產出卻會大不相同。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這次培訓我深有體會。這次的學習培訓讓我開闊眼界,拓展思維,又讓我轉變觀念,主動地去考慮如何調動課堂,如何改變課堂。我們應該借鑒先進的德國職業教育理論體系,營造一個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師的指導下對學習過程進行自我組織,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還課堂于學生的教學大氛圍。只要用心去做,必然會改變我們的課堂,改變我們的學生,進而改變我們的職業教育。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