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新是中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驅動力,創新能力是人才的核心競爭力。因此,中職院校在美術教學中,要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創作水平。目前,衡量中職院校美術教學成敗的重要因素就是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中職學校 美術教學 學生 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0-0175-02
美術教學是培養學生創造力、挖掘學生潛能的重要學科。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空間,尊重學生的精神世界與個性,動用一切有效的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能夠合理利用自己的智慧,進行創作。
一 中職美術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中職院校的美術教學是中職教育體系的關鍵部分,對于培養美術人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在實際的教學中,中職美術教育處于非常“卑微”的地位,得不到中職院校的重視,甚至成了多余的課程。美術教學的不利局面,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阻礙了美術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
此外,中職院校的學生普遍創新能力不強,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學生形成了思維定式,無法展開自由的想象,進行發散性思考。而豐富的想象力正是學生發揮創造力的前提,想象力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導致學生無法進行自由創作。另一方面,中職院校的美術教師自身創新意識不足,缺乏足夠的創新能力,在實際教學中,不能很好地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學重點與方向的把握上,容易出現偏差,偏重寫實能力的培養,忽視對學生想象力與情感的培養。在教學方式上無法與時俱進,缺乏大膽創新的勇氣,在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畏首畏尾,束縛了學生創新思維與創造力的發展。總之,傳統的教學觀念與現有的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創造力的培養。
二 中職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
創新能力的培養與學生的綜合素質息息相關。中職院校作為培養美術專業人才的重要基地,應當注重對學生創新思維與想象力的開發。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可采取以下手段解放學生的思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藝術精神。
1.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創造想象思維
學生的觀察能力、創造想象思維對創新意識的形成、創新能力的培養起著重要的作用。在中職美術教學中要抓好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教師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及積極性。正如“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這句話所說,美來源于觀察,來源于生活,藝術亦是如此,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學會觀察,累積豐富的情感體驗,然后將心中所想在紙上進行描繪,形成美術作品。例如,教師可以把學生帶入大自然進行室外教學,擺脫場地的限制,使學生的思緒得以自由翱翔。此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個有利條件,讓學生閉上眼睛進行想象,而后將自己所想、所感、所聽表達出來,大自然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激發學生創作的靈感;另外,還可以讓學生對大自然的某一物進行深入地觀察,再進行創作。
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具備以藝術的形式表達生活的能力,形成獨特的藝術作品。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給予適當的指導與督促,給予學生及時的幫助,給學生傳授基礎知識與基本繪畫技巧,使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中。
2.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美術教育的實用性非常突出,因此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訓練學生的繪畫技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合理分配理論課與實踐課的時間,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整體提高。美術鑒賞能力與繪畫技能是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內容,在對學生進行指導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對美術的風格流派以及創作特色進行感知、體悟,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例如,在鑒賞董希文的《開國大典》時要讓學生闡述自己個人獨特的見解,了解作者色調的處理、畫面的安排、繪畫技法等方面,還要讓學生結合創作背景把握創作者的內心情感。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還必須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在中職美術教育中,教師可以采用新穎的教學形式,以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的目的,從而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例如,讓學生對幾個幾何圖形進行重組,形成新的事物。教師可以在上課前,準備好幾張顏色不一的彩紙,上課時分發給學生,允許學生將其剪成各種形狀的圖案,進行排列組合,賦予簡單圖形一些特殊的含義,即增加作品的內涵。這樣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還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3.尊重學生的獨特個性
孔子曾經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后來這一觀念被實踐證明對教學活動有重要的意義。“因材施教”也就是尊重學生的個性,為學生發展制定有針對性的方案,啟發學生的創作活動,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增強其創造力。中職學校的學生沒有升學壓力,因而有時間去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一般來說,思維沒有受到嚴重的壓制,性格比較活潑,有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
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離不開教師的幫助,脫離了教師的指導,學生的學習很難取得效果。在美術作品的欣賞過程中,教師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的思維特色,給予符合學生性格的指導意見,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與自己的思維習慣及作品特點有機結合起來,形成自己對作品的個性化理解。同時對學生的鑒賞結果表示出尊重,不應以所謂的“標準答案”來衡量學生的鑒賞力。例如,在鑒賞羅中立的油畫作品《父親》時,教師要在作品的創作背景進行一定的分析,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作品的精神內涵。同時,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個性化表達詮釋自己的見解,加深學生對美術作品的感受,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由于思維習慣與家庭背景的差異,不同的學生往往會有不同的理解,教師要認真聆聽,并尊重學生的個性。
4.提升教師的創新能力
在中職院校的美術教學中,教師的自身素質也影響著教學活動。因此,教師要勇于掙脫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改進自己的教學手段,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通過借助先進的網絡交流平臺,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了解國內外先進的教學方法,善于借鑒他人優秀成果。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微博等渠道,挖掘美術資源,展開深層次的學習,提升自身創新能力。
在教學方法上,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等新形式讓學生感受對作品有立體的感受,可以嘗試將美術作品與音樂融合起來,在欣賞美術作品《父親》時,可以播放與父愛相關的歌曲,如筷子兄弟的《父親》進行配合。這種新穎的教學手段,擺脫了傳統教學模式對學生性格的束縛,體現了對學生個性的尊重,強調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對于學生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的培養意義重大。
5.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
首先,健全的教學評價機制能夠激發教師的創新能力,利于教師教學活動的展開。而完善的評價機制能夠對各個層次的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他們對美術學習的熱情與興趣,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個性進行自由創作。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要摒棄傳統的評價機制,切勿以“標準答案”來衡量學生的學習成果,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對于不同能力的學生要給予肯定和支持,同時,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定,培養學生反思和總結的習慣,使學生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提升自身創造力。
三 結束語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創新能力的培養在中職院校的美術教學中居于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然而,中職院校的美術教學仍存在一定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全面提升自身素質,為學生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的培養發揮重要的作用。創新是提升中職院校教學質量的內在要求,也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包海瑩.論中職美術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美術教育研究,2013(2)
[2]李輝榮.中職美術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初探[J].時代教育,2014(8)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