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中職畢業生的專業技能較差,造成上崗不能定崗的困局。為此,我們對建筑施工專業實施教學改革,從傳統的偏重理論知識傳授向注重學生頂崗能力提高和綜合職業素質轉變,本文研究探索提高建筑施工專業學生實踐技能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中職學校 就業導向 專業技能 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0-0180-01
中職建筑施工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是為建筑施工企業培養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的高技能人才。如何結合行業特點,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促使學生在今后的競爭中能有一席之地,是中職學校人才培養需要考慮的問題。近年來,中國房地產行業迅速發展,給中高職建筑施工專業帶了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挑戰。因此,中職建筑施工專業教育教學改革必須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為本位,根據區域經濟、行業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深化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手段改革,打造就業的基本“飯碗”,進而提高職業素質和就業的競爭力。
一 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職業技能的構成
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專業技能一般由基本能力、專業能力和職業道德三個部分構成。基本能力,主要由語言表達能力、文字表達能力、自理和自律能力、責任感、誠信度、計算機操作能力、基本的判斷能力和辨別能力等構成;是現代職業人指從事社會職業活動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和從業能力。專業能力,是作為一名崗位技術人員所必備的能力,也是職業活動得以進行的基本條件;主要由專業崗位知識、實踐操作能力、應用能力和推廣能力等構成。職業道德,是從事職業活動所必備的素質,也是形成良好專業技能的基礎;主要表現為對待勞動的態度和勞動能力的強弱及自強、自立、自尊、自律意識等方面的構成上。
二 中職建筑工程施工職業技能培養途徑
1.優化課程設置,以特色教學提升職業技能
中職學校的課程教學體系仍然受學科體系和傳統教育理念的束縛,“學術型”教學內容不適應中職教育以就業為導向的“成品型”教育模式。必須加大課程改革和整合的力度,使課程設置、教學內容與職業能力培養、區域經濟發展緊密結合;建立以能力為特點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加快適合現代建筑技術發展的校本課程開發,并進一步完善職業能力的考核體系,建立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的質量評價體系,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內容有機結合,形成以能力為本位的課程內容新體系,為技能人才培養搭建平臺。
2.注重師生協調,推進理實一體化教學
教師與學生是中職教學中不可或缺的兩個主體,兩者的配合協調將直接關系到中職教學的效果。現代教學實踐中不斷出現新的技術難題,要解決這些難題:一方面要求學生有積極的學習興趣,也要求教師要有長遠的目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產生踐行的愿望。另一方面,教師應及時了解學生的個別差異并認真地分析其產生的原因,針對各種差異采取不同措施。因為技能的形成不僅取決于練習的數量,更取決于學生本身的條件和特點。理實一體化教學改變了傳統教學方式的時間和空間分布,將理論知識學習和實訓操作在一次課內交替進行。在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并在實踐過程中豐富了課堂教學,“7S”管理模式促進了學生職業素養的提高。如在建筑施工技術與機械課程、混凝土配合比實踐過程中,有些學生在實踐中自覺地按照教師講的內容和操作方法進行練習,進步較快,而有些學生則相反。在操作技能的練習中伴隨著反饋,多次的練習與反饋使學習者知道練習的成敗,使每次練習都有收獲。
3.推進產學結合,實施“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
校外實訓基地,能促使學生的理論知識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縮短所學專業與就業崗位要求的差距。將教學延伸到企業,讓學生貼近生產一線,企業為學生提供的實訓、實習條件,保證學生真正學到新技術、新工藝、新知識,有利于職業學校的學生能夠深入企業“真刀真槍”地進行頂崗技術培訓,真正做到與實際崗位的零距離接觸;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崗位意識、團隊意識、組織紀律性、協作精神和敬業精神。
仿真模擬實訓,學生真實感受到從接受施工任務到工程竣工的全過程。在仿真模擬實訓中,學生利用理論知識進行模擬操作,既鞏固了理論知識,又直觀地加深了學生對施工過程的理解。
4.改革考核方式,綜合評定學生成績
在教學管理上,實行以就業為導向的彈性學分制管理模式,將課程考核與技能等級鑒定相結合,根據職業資格標準,將考證知識融入教學內容中,一手抓畢業證書、一手抓職業資格證書,加大與住建、人社部門的聯系,學生通過考核可在校領取工程測量員、制圖員、施工員、資料員、監理員、質檢員、材料試驗員等崗位證書,拓寬學生的就業渠道;以理論必需、夠用為原則,突出工作實踐在課程中的重要地位,著重強調職業技能。
三 結束語
建筑施工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是職業教育的特質和靈魂,質量高低直接影響著職業學校的可持續發展。中職學校只有加強對職業教育特點、規律的研究,結合中等職業教育職業技能教學的現狀,強化專業核心能力相關課程的教學研究和改革,增強畢業生對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與新的市場環境的適應性,有效地提高學生專業技能水平,切實提高學生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在全社會營造出濃厚的尊重勞動、尊重技能和尊重技能人才的氛圍。
參考文獻
[1]李新明.中職教育培養學生技能的三步棋[J].商品與質量,2014(5):202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