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西寧供電公司 青海省西寧市 810001
摘要:線損是電力工業中一個重要的技術經濟指標,也是表征供電企業生產技術水平和經營管理水平的一項綜合技術經濟指標。供電企業最重要的任務便是安全輸送及合理分配電能,同時盡可能地減少電能的損失,使企業獲得最大的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線損率的高低不但代表著供電系統技術水平的高低,同時它還代表著企業管理水平的高低,加強線損管理是供電企業一項特別重要的工作。本文將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在線損管理中的應用進行了有效地結合,在指出當下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線損管理不足的同時,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一些解決措施。
關鍵詞: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線損管理;應用
一、引言
線損系電能在傳輸時所產生的有功及無功電能和電壓損失,人們習慣上稱其為有功電能損失。電能由發電機傳輸至使用終端必須經過各類輸變電元件,然而這些元件均具有一定的電阻及電抗,因此電流在經過這些元件時勢必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減少;電能在進行電磁交換時必須形成一定的勵磁功率,這也將導致電能的損失;此外,計量設備的管理及誤差等因素均會造成電能的損失。針對電網電能損失的規律及特點,相關企業必須采取恰當的技術措施,以期憑借較少的投資獲得最大的節電效果,達到多供少損,最大限度提高電力企業經濟效益的目的。
二、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在低壓線損管理中的應用
(一)加強對用戶信息采集系統的運用及維護,切實提高用電采集準確度。
用電信息采集系統能夠及時、準確地采集到集中器中的電量數據,同時憑借與 SG186 營銷系統數據共享能夠及時精確地計算出實際線損,確保線損計算的及時性及精準性,確保線損管理工作的質量及效率。如此,供電企業便可以徹底擺脫以往傳統的繁雜臺區線損統計工作,在新型線損管理模式下,供電企業的日常統計工作量便可以得到適當地降低,同時線損管理工作人員在進行線損工作的管理時也可以得到更加精準的數據。
(二)確保臺區售電量統計的精確性,提高線損的準確度。
戶臺對應是臺區線損管理難點之一。如果想做到臺區低壓客戶和配變信息的完全吻合,對臺區客戶進行徹底的普查是必須要做的事情,對于每一塊表,甚至每一條線路的相關信息,都必須了如指掌。在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建設時我們便采用了現場與SG186 營銷系統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了嚴格的戶臺關系核查。對于那些疑難臺區,采用核查售電量方法,通過核查結果對錯來進行臺區客戶清理及調整,同時憑借抄表模式尋找竊電用戶。由于線損管理的運算數據來源于電能信息采集系統,因而抄表成功率將直接影響線損計算的準確度。對調取的高損臺區,先是在采集系統中查看其運行狀態,查看集中器是否運行正常及抄表成功率是否過低,如因這兩者原因形成高損臺區,則到現場對集中器及未抄見表計進行及時處理,使其恢復正常,消除因抄讀成功率不達標造成的臺區線損異常。
(三)推行跟蹤降損制度,提高線損管理效率。
針對線損異常臺區,通過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的線損分析功能,線損指標管理人員可對線損異常的臺區進行日線損值的巡查工作。對其進行巡查的目的主要有兩個:其一,憑借巡查處理過的臺區線損值是否恢復至正常范圍以判斷查找及處理的問題及方法準確與否;其二,憑借對其線損值的巡查達到防止線損再次出現異常的目的,尤其是對因竊電造成的高損臺區,可以隨時掌握線損情況,做到早發現,早處理,最終防止電量不必要的流失。
三、提升低壓線損管理的方案
(一)實行降損跟蹤制度,鞏固降損成果。
依托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強大的數據支撐,可以和輕松的查找出線損異常的臺區及相關信息。通過對線損異常臺區進行計量裝置、互感器信息、計量二次回路等檢查和處理后,還應加強對這些已處理臺區的日線損進行重點巡視,通過對其線損值的監視,防止其線損值出現反復,并且能夠對容易出現的竊電情況隨時掌控,做到早發現、早處理,最大限度杜絕電量流失。結合臺區現場實際狀況及歷史線損情況,對所有公用臺區進行細致分類,按每月完成情況進行線損達標率考核,最終實現臺區線損管理的科學化和合理化。
(二)、以“技術手段、管理手段”為支撐,提升八大指標。
通過用電信息采集系統準確的數據采集及分析,通過嚴格的流程管制與傳遞,保證工作質量與效率,進一步提高用電信息采集系統深化應用。以“技術手段、管理手段”為支撐,圍繞“建設、運行、應用”三項任務,提升“智能電表安裝率、用電采集系統接入成功率、采集終端應用率、智能電表投運率、采集成功率、遠程費控功能實現率、臺區線損監測率、營銷采集系統實用化率”八大指標。
(三)實行定期通報,加強線損統計分析。
通過建立完善的線損定期統計分析制度,規范統計分析內容,及時組織開展線損指標分析工作,找差距,定措施,修正和完善管理環節,充分利用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線損管理模塊,定期通報高損臺區數量,加強線損統計分析,對高損臺區逐個進行剖析,并制訂詳實的降損措施及計劃。進一步加大查處竊電的工作力度,將高損臺區下的用戶明細按不同用電性質進行分類,對不同用電性質用戶的日用電量合理估算,重點針對日用電量可疑的用戶進行檢查,縮小檢查范圍,并通過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對可疑用戶的用電情況進行召測,分析用戶用電情況。同時,加強理論線損分析,采取多種手段進行線損管理。
四、結語
城市建設快速增長,居民住宅小區的建設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著,新老城區混合,城中村數量逐年增多,配電網尤其是低壓網供電臺區存在嚴重的線路交叉供電情況。此外,以前客戶在進行報裝建檔時,未對相關信息給予應有的重視,營配體制整改后,營配信息雙向溝通機制不全面;抄表時間不相同等眾多因素也給線損造成了不利影響。在現實管理中,管理單位太多、工作環節混亂等因素導致線損的精確統計及分析無法順利展開,一個細小問題都將給臺區線損數據的統計及管理帶來特別大的困難。線損管理工作絕非一項一蹴而就的工作,它需要一個長時間的積累及實踐的過程,同時它仍然是一項提升電力企業管理水平的關鍵工作,相關企業理應以線損管理工作的進步推動公司整體管理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鄧志敏,程進,劉勁松.低壓線損管理的困難及減損措施不力[J].安徽電業,2012(2).
[2]孟曉麗,李惠玲,盛萬興.省/地/縣一體化配電網線損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電力系統自動化,2010 年 23 期.
[3]鄧志敏,程進,劉勁松.低壓線損管理的困難及減損措施[J].安徽電業,2012(2)
[4]王青林,李學薔.利用負荷管理系統實現配電網線損分析[J].供用電,2006 年 12 月第23 卷第 6 期:53-54.
[5]閔濤,金午橋,余仲明.電能量計量系統接入方案及功能實施[J].電網技術,2010 年 08 期.
[6]CMMI04-TMP04.營銷業務應用實施操作手冊之線損管理分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