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8月中旬,我去朝圣西藏。從格爾木出發,外面漆黑一片,伸手不見五指,甚至無法分辨路的兩邊是草原還是深溝,也不知道這條道哪里是盡頭。在烏黑肅穆的環境里,我又睡著了,因為有父母在身旁,我只要貪婪地享受就好。這樣走著,就想到修路者的辛勞,他們整天在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地方勞作,一定會惶恐的吧,在烏黑的夜里,會感到與世隔絕嗎?
車上循環播放藏族風情的歌曲,令人對旅途充滿期盼,我們的終點在神秘的西藏。前方天亮了,純情的淺藍色,身后是橘色的霞光,鋪天蓋地,分不清是紅云還是燃燒的火焰。隔著玻璃窗能嗅到空氣中的清新,身邊的荒山、紅色的丹霞,蒙著薄霧,有朦朧的美感。
京藏高速經過城市、草原、戈壁、湖泊,經過農耕與游牧,經過繁華與荒涼,被稱為“中國最美公路”。一路上都是前往拉薩的車,一條路,看得到全國的車牌號。
穿越昆侖山口,來到了神秘的可可西里,心里一陣狂喜。
我們穿過通天河,路過雪水河橋,依舊看不到兩邊的風景。6點半,天色微光,身邊就是雪山。第一次近距離感受雪山的容顏,白雪柔軟地像毯子一樣蓋在山上,一直搭到半山腰,像是還在夢里沒有醒來的少女。
行駛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看著架在半空的青藏鐵路和遠處成群的藏羚羊、綿羊,想起了那首令人無限感動、滿懷憧憬的歌曲——《天路》。草原上有野生動物緊急救治中心,許多人在這里工作,將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獻給蒼涼,獻給大自然。公路逶迤,高大的雪山圍著草灘,陽光從雪山后面偷偷探出來,藏不住醉人的絢爛。
到達海拔4600米的雁石坪,西側就是長江之源各拉丹東。中午12點,我們經歷了進藏的第一次檢查,掃描每個人的身份證、行李。下午3點半,又是交警檢查,限速登記。西藏的限速方式很有特色,廣袤的草原上沒有監控設備,限速方式也就因地制宜地誕生了,每輛車在到達第一個鎮子時領取限速單,上面記著車號和目的地之間要經過的重要村鎮,村鎮之間距離不等,有的一小時路程,有的相差三四個小時,交警要根據路況,按照車型估算車速,在限速單上規定一個比較具體的時間,司機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到達下一個地點,可以超時到達,但不容許提前,否則會受到超速的處罰。到了目的地,交警簽字、蓋章,再次領取限速單,被告知到達下一地點的時間。這種限速方式充滿智慧。我們錯過了一次蓋章,被罰時一個小時。處罰看似輕松,實際嚴厲,因為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往往需要很長時間,也許連歇腳的場所也沒有。
從翻越唐古拉山起,我不斷嘔吐,食物根本無法在胃中停留,然而饑餓又讓我不得不執著地進食。凌晨2點多,到達拉薩的住地,在腳踏實地的一瞬間,我仿佛行在云端,不能確定是不是有人為我編織了一個美妙的華胥夢。周圍的冷風讓我一下明白,我仍在塵世。我被自己的毅力所感動,停止干嘔的第一時間吃了一桶方便面,終于安心地睡了。這就是西藏。不管怎樣,它總會先給人一個利落的下馬威,之后才會展示自己的神秘和靜美。
終于來到了日光城——拉薩,這個離天最近的地方。清透的天空,一定是天上的神仙打翻了水彩盒,才能將天幕染成這樣夸張的藍色。
早就向往羅布林卡,羅布林卡的漢語音韻都富有鏗鏘的樂感,在藏語中是“寶貝公園”的意思,自七世達賴以后,這里就成了歷代達賴喇嘛的夏宮。過去只有達賴在這里辦公,如今變成了開放的熱鬧公園。在西藏,人們相信活佛法力無邊,能被活佛摸頂是莫大的幸運。信徒虔誠地參拜所有與活佛有關的物什,然后捐錢,把自己身上帶的錢全部捐出去。羅布林卡的每間房子,每個嘛呢堆,都堆滿零錢。他們如果想捐1角錢,就可以放下手中的5角,再從錢堆里取回4角。沒有一個人會在這里多拿一分錢,更沒有人去偷竊。在這里,精神的約束勝過法律的制裁。
羅布林卡的宮殿氣勢恢宏,亭臺樓閣,小橋流水,奇花異草、珍稀古木遍布其中,陽光親密,綠意盎然,被譽為“拉薩的頤和園”。只看園子的照片,無法想象它是世界屋脊上的景觀。
在羅布林卡遇到一位消防員,他從我的興奮勁里看到了我對羅布林卡的贊嘆,但他自己卻因為常年在此巡邏,失去了對美景的感知,幾乎要厭倦了。
正逢雪頓節,羅布林卡成了狂歡的舞池,藏族同胞每家每戶都用床單在樹木之間圍出一塊地盤,搭起帳篷,或在地上鋪上餐布,擺上帶來的食物,歡慶節日,一家挨著一家。賣小玩具的、賣紀念品的一家連著一家。不論僧人、信徒或游人,在這里沒有任何界限,只有歡樂和祥和。
八廓街,也叫八角街,是以大昭寺為中心的一條圈狀街道,所有入口都要安檢。臨街的房子幾乎全是商店,有佛教用品,也有民族飾品,有西藏特產,又有印度、尼泊爾的商品,來到這里不買點什么一定會覺得遺憾。這里也是拉薩最著名的轉經道,有來自不同地區、國家的信徒,還有絡繹不絕的游客。天很低,房屋也很低,走在古老的街道上,親切、自然、和睦。
大昭寺是我到西藏四天后才得以進入的,直到現在,大昭寺給我最深刻的印象依然是亮眼的金和鮮艷的紅。大昭寺金碧輝煌,滿眼金色。大昭寺與內地和其他地方的寺廟不同,殿內看到最多的是鐵鏈、鐵門、鐵窗等各種防護欄,游客不能隨意參觀,要排好隊按規定的線路行走,不允許拍照,正殿四處是消防戰士。殿里所有的神佛及著名人物的塑像都是金制的,造像精致,美輪美奐。每個塑像都有單獨的隔間,外面加固了層層鐵絲網,防范偷盜。出了神殿,天臺上就可以自由拍照了,二層平臺能夠清晰地看到整個八角街。這是各個教派共尊的寺院,在藏區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超過了布達拉宮。
世上原本有三尊佛祖等身像,8歲、12歲和25歲等身像。所謂等身像,意味著與佛祖等身,是釋迦牟尼在世時弟子為其所塑,以12歲最為珍貴,據說是由佛祖親自開光。25歲等身像,被稱為世界最完美的佛像,與佛真身等同無別。據《大唐西域記》記載,這三尊佛像被當作至寶兜兜轉轉幾千年,最后8歲等身像來到尼泊爾,12歲等身像獻給東土大唐,25歲等身像留在印度。其中,藏傳佛教弟子最信仰、最崇拜的是12歲等身像,視作神物。
松贊干布時期,尼泊爾的尺尊公主嫁到西藏,帶著佛祖的8歲等身像。接著文成公主也嫁了過來,帶著珍貴的佛祖12歲等身像。然后8歲等身像被供奉在大昭寺,12歲等身像被供在小昭寺。后來,金城公主入藏后將兩尊佛像調換安放,從此,兩尊佛像易寺而居。據導游介紹,8歲等身像,在“文化大革命”時期被攔腰斬斷,12歲等身像被藏族百姓拼命保護了下來,一位商人花了160萬為其從頭到腳鍍了一層金粉。
大昭寺的身后有一座大清真寺,戴白帽和包頭巾的穆斯林同胞聚集在周圍,一起生活、經商。在我的意識里,總以為西藏只有藏傳佛教,后來才知道,西藏共有1700多處藏傳佛教場所,住寺僧尼約4.6萬人;還有清真寺四座,伊斯蘭教信徒3000余人;有天主教堂一座,信徒700余人。
第一次見到布達拉宮,確實讓我震撼。我們站在對面的藥王山觀景臺欣賞布宮的雄姿,爭相拍照,那樣一座神秘的圣宮,它的神韻無法拍攝出來。更令人驚異的是它在黑夜中的樣子,夜幕下的布達拉宮更加莊重圣潔,像一幅掛在眼前的油畫,孤獨地散發著靜穆冷艷的光芒,透著凜冽,讓人移不開眼,說不出話。夜晚的拉薩一片祥和繁華,布宮廣場的音樂噴泉前,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手牽手跳著鍋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