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開浮華巴黎的絢麗面紗,翻開巴黎的歷史,一股血雨腥風撲面而來:拿破侖的屠刀橫掃歐洲大陸,巴黎公社的革命暴力染紅了協和廣場……我們會發現,巴黎是一座暴力之城、血腥之城。巴黎的時尚和浪漫,是從屠殺和血腥中走出來的。
這次去歐洲旅游,巴黎是重頭戲,足足玩了三天,應該說時間比較寬裕,玩得還算盡興。
到巴黎以后,首先去凡爾賽宮。凡爾賽宮在巴黎西南郊,原本是法國皇帝狩獵的行宮,規模也比較小。路易十四發現財政大臣的城堡比他的這座行宮還要大,還要豪華氣派,頓生妒意,勃然大怒,找了個茬兒,說他瀆職、貪污,沒收家產,將其投入監獄。并斥巨資擴建凡爾賽宮,才有了現在的恢宏規模和奢華裝飾。
凡爾賽宮不僅規模大、恢宏壯麗、巍峨氣派,遠遠便能看見金光閃閃,富麗堂皇的宮門。進到內部,更被它極盡奢華的裝飾和擺設震撼,用什么樣的詞藻形容都不過分。后花園清澈的水池、奇特的噴泉、古典風格的雕塑、說不上名字的奇花異卉、蒼翠蓊郁的林木、茵茵如氈的草地……與富麗堂皇的樓閣殿宇構成一幅美不勝收、古色古香又清新艷麗的純美畫卷。使人禁不住驚嘆,不愧是世界最大、最豪華、最奢侈的王宮!
第二天游覽盧浮宮。盧浮宮原是法國皇帝的王宮,現為世界最大的藝術博物館,藏品數量位居世界之最,各國的藝術珍品幾乎均有收藏。最著名的是彌足珍貴的“盧浮宮鎮宮三寶”,即斷臂愛神維納斯雕像、無頭勝利女神像和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畫像原作。
達·芬奇的蒙娜麗莎誰都見過,但見過原作的人就不多了。原件的神奇和妙處在于蒙娜麗莎的眼睛,無論你走到什么角度,她的眼睛都溫柔地看著你。這種感覺,在其他畫作中是沒有的。所以,游盧浮宮這三件珍品是一定要看的,尤其是蒙娜麗莎的原作,斷不能錯過。
凱旋門是巴黎標志性建筑之一,坐落在市中心的戴高樂廣場。戴高樂廣場原名星形廣場,因廣場四周道路呈星形放射狀,故稱星形廣場。
凱旋門是法國皇帝拿破侖·波拿巴于19世紀初為紀念打敗奧俄聯軍,炫耀戰功,紀念陣亡將士而建的。凱旋門上鐫刻的陣亡將士名單,是拿破侖親自擬定的。凱旋門建成后,拿破侖才發現,把他最親密、最器重的一個人漏掉了。這個人就是法國大作家雨果的父親西吉斯貝爾·雨果。
雨果的父親在法國大革命時期是共和國軍隊中的一名軍官,參加了對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戰爭,被拿破侖授予將軍軍銜。有人說授雨果父親將軍的是拿破侖的哥哥、西班牙國王約瑟夫·波拿巴。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雨果的父親是拿破侖帝國的親信重臣。凱旋門已經建成,補是補不上去了,成為一個遺憾。
1885年,雨果去世,法國人民不但為這位偉大的作家舉行了國葬,將遺體安放在先賢祠,還破格讓他的靈柩從凱旋門下通過。這是一項特殊的榮譽。除雨果之外,只有拿破侖和戴高樂死后從凱旋門通過。
凱旋門是巴黎著名的香榭麗舍大街的西起點,與對面東起點的協和廣場遙遙相望。香榭麗舍大街又名愛麗舍田園大街,法文的意思是“神話中的仙境”,是巴黎人民心目中最美的大街。協和廣場上的埃及方尖碑,位于香榭麗舍大街的中軸線上,與凱旋門遙相呼應,凱旋門敦實雄偉,方尖碑聳立云霄,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先賢祠和榮軍院都在協和廣場附近,榮軍院是拿破侖為安置傷殘軍人特意設立的,他的遺體就葬在榮軍院后的教堂底下。
拿破侖被稱為“奇跡創造者”,在他統治法國期間大肆對外擴張,鐵蹄幾乎踏遍歐洲大地。但也招來被侵略國的強烈反對和抵抗,終于在第七反法聯盟攻陷巴黎以后,于1814年4月宣布無條件投降,法蘭西第一帝國滅亡。這位橫掃歐洲、不可一世的一代梟雄,被流放到太平洋上的一座叫圣赫勒拿的孤島上,于1821年5月去世,就地埋葬在島上。
1840年,拿破侖死后近20年,法國才將拿破侖的遺體接回,靈柩12月15日運抵巴黎,經過凱旋門,安葬在塞納河畔協和廣場旁的榮軍院大教堂內。算是魂歸故里了。
協和廣場在法國大革命時期改名為“革命廣場”,中心搭建起斷頭臺,不少王室成員和貴族在這里被處死。其中包括路易十六國王和他的王后瑪麗·安東涅特。
瑪麗·安東涅特是以聯姻為手段統治歐洲幾百年的奧地利女王瑪利亞·特蕾莎最小的女兒,她和路易十六有一個兒子,與路易十六和瑪麗·安東涅特一起被革命黨關進巴士底監獄。路易十六于1793年1月被處死,瑪麗·安東涅特同年10月也被處死。
關于瑪麗·安東涅特的兒子,流傳著一個催人淚下的凄美傳說。說小王子獨處一間獄室,見不到父母,沒有小伙伴,只能看著窗戶外面的藍天出神。對于一個尚不諳世事的孩子來說,該是多么痛苦??!有一天,突然飛來一只小鳥,落在鐵欄外的窗臺上。小王子高興極了,跑過去與小鳥說話,小鳥像是聽懂了小王子的話,又蹦又跳,久久不肯離去。小鳥仿佛知道小王子寂寞、可憐,自此以后,每天都飛來看望小王子,落在窗臺外面,啁啁啾啾,又蹦又叫,逗小王子開心。小王子被拉出去處死的時候,多么希望再最后看小鳥一眼,跟小鳥道道別,但是,小鳥沒有來。小王子一邊往外走,一邊哭著說:“沒能向小鳥道別,不知道它恨我不?”這個故事是真是假,已無從考證,但我聽后,落淚了。
巴黎圣母院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因雨果的同名小說和電影而聞名于海內外,是必須要去感受體味一番的。
巴黎圣母院的建筑,比想象的要巍峨宏偉得多。大門正面最神圣的位置是圣母瑪利亞雕像,下面是28位猶太國王的雕像。
在進入圣母院內部參觀之前,我試圖在院前的廣場上尋找鞭撻吉普賽少女愛斯梅拉達和懲戒丑八怪、撞鐘人卡西莫多的井臺,但是沒有找到?;蛟S早已被歷史的風雨沖刷得蕩然無存,或許本來就沒有,只是雨果小說的虛構。我無意中發現,塞納河護岸的短墻上,有許多綠色的大鐵盒子,嵌在短墻上,都上著鎖,一個接一個,綿延幾十米長。這是做什么的?盒子里裝的是什么?我想了半天也沒想出來。
后經詢問得知,這是個舊書攤,鐵盒子里裝的是舊書。喜歡讀書的人可以來這里淘,說不定能花很少的錢淘到自己喜歡的書。據說還有中文書,因為還沒到開市時間,所以,沒有看到。看來,巴黎不光奢華,讀書氣氛也很濃。
埃菲爾鐵塔是巴黎的標志性建筑之一,位于塞納河畔的戰神廣場,高300米,用了7000多噸鋼鐵。是為1889年巴黎世博會和慶祝法國建國100周年而建的。敦實的塔基、直刺蒼穹的銳利塔尖,傲視天下,彰顯著蓬勃向上的活力。我覺得這不是一尊鐵塔,而是霸氣十足的實力展示。100多年前就能用這么多的鋼材建造鐵塔,國力該是多么雄厚??!距今已100多年,仍然堅實地屹立在塞納河畔。
游巴黎,有兩項活動是必須參加的,一是乘船游塞納河,二是夜游巴黎。
賽納河兩岸不僅風景優美,旖旎如畫,而且巴黎精美絕倫的古典建筑大多集中在河兩岸,游船猶如穿行在美輪美奐的古老建筑和橋梁博物館中。河上的橋梁千姿百態,大多是歷史悠久的古橋,帶有字母“N”的是拿破侖時期建的,迄今已有300多年。
巴黎有“不夜城”之稱,姹紫嫣紅的霓虹燈使巴黎成為絢麗璀璨的人間仙境,尤其是香榭麗舍大街,流光溢彩,幻化成一道流動的彩虹。對于巴黎人來說,夜生活是不可或缺的。
蒙馬特高地上矗立著白色圣心大教堂,恬淡幽雅,是塵囂中的一塊凈地,也是各種膚色、不同流派畫家們聚集之地,畫家們像小販一樣擺攤,當場作畫。我們是夜晚去的,依然有人在讓畫家畫像。最吸引人的是一位漫畫家,他正在為一位白人男子畫像,夸張的面部造型,特大的鼻子,突兀的顴骨,咧成瓢一樣的大嘴,逗得白人男子和他的妻子忍俊不禁,捧腹大笑。圍觀的我們,也不由地會心微笑,點頭稱贊。四周是咖啡館,傳出優雅的古典樂曲,仿佛在為畫家伴奏,配上柔和、昏黃的燈光,洋溢著濃濃的藝術氛圍,世俗的浮躁,在這里得到洗滌和凈化。蒙馬特高地堪稱“露天藝術殿堂”。
蒙馬特高地前有一條石板路小街,兩旁都是鴿子籠式的小鋪子,賣的大都是具有阿拉伯特色的物品,鋪子的主人也都是穆斯林。人們把這條小街叫穆斯林街,或阿拉伯街。
咖啡館是巴黎的一大特色,有悠久的傳統和深厚的文化積淀。法國乃至世界不少文化名人均與咖啡館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他們在這里喝咖啡、聊天,了解世風民情,獲取創作靈感,不少佳作,甚至巨著,是在咖啡館里構思形成的。巴黎的咖啡館多集中在拉丁區,最有名的當屬華生(音)咖啡館和雙鵝(音)咖啡館。留下了不少作家、詩人、畫家的足跡。據說,著名作家大仲馬,就是那里的???。
夜游巴黎最精彩的“節目”是每晚10點埃菲爾鐵塔閃電式放電亮燈,運用高科技手段,閃爍奇異激光5分鐘,極亮,色彩繽紛,明明滅滅,奇幻迷離,如夢幻世界,奇妙仙境,極為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