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50年代初,新中國歷史上曾有兩次離婚熱潮。
革命成功后,大批進城的工農干部紛紛跟農村沒文化的小腳妻子離婚,和城市里的新女性建立革命家庭,這就是第一波離婚熱潮。
第二波離婚熱潮是在土改后。離婚法庭設在大街上,甚至設在打麥場,時間大多是在晚上,因為白天還要下地種莊稼呢。“看打離婚嘍!”男女老少都到場,氣氛熱烈,就像個熱鬧的晚會。白天干了一天活兒,晚上拖兒帶女坐到原告或者被告板凳上打起離婚來了。婦女永遠是原告,丈夫永遠是被告,婦女解放??!
那一段時期,婦女們確實是揚眉吐氣了,男人不敢再欺負老婆,最終的結果卻是分開些日子后,又拾掇到一起過日子。
在當時的經濟條件下,分居生活是難以維持的,鍋碗瓢盆分不開,房子更分不開,打了離婚還住在一個屋檐下。女人種地不行,連犁杖都扶不了,而且那一代婦女都是小腳,一擔水都擔不了。男人一般不會做飯,穿線引針就更不用說了。于是,第二波離婚高潮成了喜劇,離婚率高,復婚率也高。
當時,我的小伙伴瓦兒常常催促他娘去打離婚,因為一打離婚他娘就不做飯,他爹就上街給他買火燒吃。那時打離婚不需要寫訴狀,不用交訴訟費,更沒有什么財產分割的麻煩,只要老婆說聲“我要打離婚”,男人就得乖乖地跟著去。判離婚也不需要雙方同意,老婆說不過了就可以。因為沒有成本,所以打離婚可以反復地打。瓦兒的爹娘就經常打,不打離婚,瓦兒就吃不上火燒,所以他總盼著父母打離婚。
我和瓦兒如今都是白發(fā)蒼蒼的老人了,前幾天見面還開玩笑:“你沒火燒吃了吧?”
唉,他的父母去年冬天都去世了,相隔不到一個月。兩位老人一個91歲一個88歲。